張詠在太宗太平興國三年 (978) 參加科舉,
題目是「不陣成功賦」,因太宗打算隔年北伐遼國,
張詠文中有「包戈臥鼓,豈煩師旅之威。雷動風行,舉順乾坤之德。」句子,
自認天下無人能比、一定能奪狀元,
結果被考官認為對仗押韻有誤,因此沒上榜,狀元是胡旦。
張詠怒將儒生服裝撕裂,去跟陳摶學修道,跑到豹林谷,以弟子禮儀拜求陳摶,
陳摶擅長觀人面相,一看到他就說:
「你會當到高官公卿,但一生辛苦,
就像有人家請客,正笙歌鼎沸時,突然廚房起火,
客人都不知該怎麼辦時,只能靠你進去滅火,晚年才能安享官祿,
這裡不是你棲身之處。」
張詠還是堅決要求拜師修道,
陳摶說「你個性顯然很急躁,怎能學道?」
兩年之後張詠科舉上榜,陳摶寫詩送他:
「征吳入蜀是尋常,鼎沸笙歌救火忙。乞得江南佳麗地,卻應多謝腦邊瘡。」
之後果然兩次被派到四川當救火隊,平定王均、李順之亂,
又緊急被調去餘杭,削平外道僧紹倫妖蠱之叛,與詩中「征吳入蜀」相應。
屢次請朝廷改調去比較清閒的地方,但都不被同意,
最後是因頭上長了惡瘡而請調金陵養病,才被准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