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mstar (Wayne Su)
2019-05-07 05:11:43仁宗嘉祐年間,下詔宋祁、歐陽修等人修《新唐書》,
當時有四川人吳縝,剛科舉上榜,
請范鎮幫忙介紹,呈上自介信給歐陽修,希望也能參加修史,
信裏寫得非常誠懇切實,但歐陽修認為他太年輕、輕恌,所以拒絕,
吳縝因而不爽,憤憤離開。
到新史書修成之後,吳縝就摘出其中錯誤處,
編成《新唐書糾繆》《新五代史纂誤》兩部書,
一直到了元祐年間,還是在擔任知州、升不了官,就找人將兩部書刻印發行;
高宗紹興年間,吳元美當湖州的學官時,再在州學重新發行,
並寫了後序,認為本書針砭膏肓、治癒惡疾,功績像晉朝杜預幫左傳寫注一樣,
卻不知道吳縝編這兩部書是有用意的。
註:後人有考據,吳縝考上進士時,新唐書已成書四年以上,因此這說法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