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qqqa (Aqqqa)
2020-05-08 16:10:10https://udn.com/news/story/7332/4549296?from=udn-ch1_breaknews-1-0-news
河南發現5,300年前「河洛古國」 疑似黃帝時代都邑
2020-05-08 14:24 聯合報 / 記者林則宏/即時報導
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7日舉行記者會,宣布「雙槐樹古國時代都邑遺址」階段性重大考
古成果。學者在河南鄭州鞏義雙槐樹遺址上的「河洛古國」考古發現,實證了5,300年前
鄭州地區已經是華夏文明的核心地區,中華文明主根脈可望追溯至此。
根據河南省新聞媒體《中原網》報導,雙槐樹遺址是迄今為止在黃河流域中華文明形成的
初期,發現的規格最高的具有都邑性質的中心聚落,因其位於河洛中心區域,專家建議命
名為「河洛古國」。
鞏義雙槐樹遺址殘存面積達117萬平方公尺,位於黃河南岸以南2公里、伊洛河東4公里,
雙槐樹村村南的高台地上,處於河洛文化中心區。
報導稱,經過多年考古研究,雙槐樹遺址取得多項階段性重大成果:有仰韶文化中晚階段
三重大型環壕、具有最早甕城結構的圍牆、封閉式排狀布局的大型中心居址、三處共
1,700餘座經過嚴格規劃的大型公共墓地、三處夯土祭祀台遺跡、圍繞中心夯土祭台周邊
的大型墓葬、與重要人物居住的大型建築融合的用九個陶罐模擬的北斗九星天文遺跡、與
絲綢起源有重要關聯的最早家蠶牙雕藝術品、20多處人祭或動物祭的禮祀遺跡,並出土一
大批仰韶文化時期的文化遺物。
北京大學教授李伯謙認為,雙槐樹遺址重要考古發現的內涵、其社會發展模式和承載的思
想觀念,呈現出古國時代的王都氣象,尤其是北斗九星以及諸多凸顯禮制和文明的現象,
被後世夏商周等王朝文明所承襲和發揚,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主根脈有望追溯至此。
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說,雙槐樹遺址填補了中華文明起源關鍵時期關鍵地區的關鍵材
料,在同時期黃河流域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社會分化程度最明顯。它的發現,必將幫助
人們持續釐清華夏文明發展的脈絡、充分彰顯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
中原網指出,古代編年體史書《竹書紀年》有關於黃帝時代「一百年,地裂,帝陟」的記
載,唐代天文學著作《開元占經》記載,「黃帝將亡則地裂」,表明發生了地震,黃帝部
落就遷走了。巧合的是,在雙槐樹遺址發現了多處地震引發的裂縫遺跡。
報導稱,地裂縫遺跡發現於遺址內壕和中壕東南部解剖溝內,呈東西條狀,錯亂交叉,縫
內有淤積黃土,還有明顯的地層錯位現象。北京大學相關專家現場確認,認為可能是地震
引發的裂縫,且震級在6.0級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