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水一戰、兵行險着的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成功的必然性淺析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四日,李世民率領長孫無忌、尉遲敬德等人伏兵於太極宮內
,發動了兵變殺死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玄武門之變」以血腥的方式最終解決了李
世民與李建成之間長達數年的儲位之爭,並開創了唐朝皇位繼承人以武裝政變奪權的先例
,這在唐朝歷史上可謂影響深遠。《舊唐書 高祖本紀》云:「六月庚申,秦王以皇太子
建成與齊王元吉同謀害己,率兵誅之。詔立秦王爲皇太子,繼統萬機,大赦天下。」 《
新唐書 太宗本紀》中記載爲:「太子建成懼廢,與齊王元吉謀害太宗,未發。九年六月
,太宗以兵入玄武門,殺太子建成及齊王元吉。」
大多數史書中記載李世民因爲「被迫自衛」而不得不兵行險着突然發動兵變奪取儲位,仔
細研究兵變當天李世民一黨對軍隊、城防、統治機構各個環節的滲透與控制,以及對敵方
太子建成外部消息的控制,便可得知此次兵變時間雖起突然,過程雖驚險,但實乃是水到
渠成,成功完全有其必然。
玄武門的選擇
玄武門是唐都長安宮城的北門,位於長安城中央的最北部。宮城營建於開皇二年(公元
582)六月至開皇三年三月, 包括太極宮(隋爲大興宮)、東宮和掖庭宮。太極宮在宮城
中部, 面積最大。宮中的正殿太極殿隋稱大興殿是唐初政治中樞所在地。宮城南面有五個
門, 中間是承天門(隋稱廣陽門)北面有三個門, 玄武門是其正門, 但位於宮城北牆中部
偏西之處, 不與承天門相對。東側有安禮門、至德門, 其中至德門爲東宮北門。
宮城是皇帝及皇族居住和處理朝政的地方, 是唐朝統治活動的中心。其中太極宮南邊是皇
城, 東西兩側有東宮和掖庭宮, 都比較安全, 惟獨北邊與曠野相通, 且地勢較低。因此,
太極宮北邊的玄武門就顯得極爲重要。若玄武門失守, 太極宮便處於危險的境地。玄武門
的得失事關宮城和皇帝的安危, 所以唐初宮中禁衛北軍在玄武門外禁苑中屯營駐守。
在隋唐兩代, 宮門的啓閉有嚴格規定。平時朝臣上朝都需要經由宮城北門玄武門入宮。宮
城南面的承天門不常開「 若元正、冬至, 陳樂設宴會, 赦餚罪, 除舊布新, 當萬國朝貢
使者、四夷賓客, 則御承天門聽政。」每月朔望皇帝登太極殿臨朝時, 羣臣朝參時開承天
門。還有, 皇帝舉行郊祀或遊獵時, 也是從承天門出入,此外一般很少開放。太極殿後有
兩儀殿是皇帝舉行「 內朝」 之處, 「 常日聽政視事, 則臨此殿。」
《隋書》中有很多朝臣入宮奏事要走玄武門的記載,甚至皇親國戚都不例外。武德四年,
洛陽平定後, 蘇世長歸降唐朝, 高祖「 後於玄武門引見, 語及平生, 恩意甚厚。」 唐承
隋制,所以唐初臣子和皇親國戚們入宮覷見皇帝也多走玄武門, 時間長了便形成一種習慣
。
由上述可知, 玄武門成爲宮中與外朝聯繫的咽喉要地。武德九年六月一日太白經天,三日
再次經天,太史令傅奕上奏「主秦王當有天下」。下午李淵召李世民自辯(有點要讓李世
民自殺以證清白的意思了)。李世民反誣李建成、李元吉淫亂後宮,李淵下令第二天早上
召兄弟三人和宰相們對質。 李世民處於無路可退的境況, 不得不先發制人、背水一戰以
求生存之機。而六月四日的對質, 玄武門是建成、元吉入朝的必經之地。這正是李世民選
擇玄武門設伏發動政變的原因。
對禁軍的成功滲透
唐代的長安城各宮殿門、城門制定了一套相當完備的安全保衛制度。
宮殿門、城門, 給交魚符、巡魚符。左廂、右廂給開門符、閉門符。亦左符進內, 右符監
門掌之。
玄武門苑內諸門有喚人木契,左以進內,右以授監門,有敕召者用之。-《新唐書 儀衛志
楔鴢散禳n
宮城諸門啓閉都是有嚴格的規章制度。違制開門是需要皇帝的手敕, 否則, 府兵衛士是不
開門的, 失職的將士都會受到嚴重的懲罰或被判死刑。爲確保宮城的安全, 城門都是非常
結實沉重, 不會輕易被打開。攻打城門若沒有內應是很難斬關而入的。太子建成被殺後,
東宮府兵兩千圍攻玄武門久而不破即是明證。
而李世民、尉遲敬德等九人率領的八百秦府私甲,通過玄武門時若無內應必遭阻攔。因此
有玄武門禁衛北軍守將的內應提前進入宮內設伏是這場奪儲兵變成功的先決條件。而這些
內應便是李世民早已安插在禁軍中的薛萬均、左右監門衛中郎將常何和北門屯營將軍敬君
弘等。
(一)常何
常何在兩唐書中並無傳,他的生平記載在巴黎圖書館所藏的敦煌寫本李義府所撰的《常何
墓志銘》中,墓文中有云:
「。。。太宗文皇帝出討東都,以公爲左右驍騎。七年,奉太宗令追入京,賜金刀子一枚
,黃金卅挺,令於北門領健兒長上。仍以數十金刀子委公錫驍勇之夫。趨奉藩朝,參聞霸
略,承解衣之厚遇,申繞賬之深誠。九年六月四日,令總北門之寄。」
從碑文中可以發現常何在武德三年就隨李世民出戰洛陽打王世充,也就是說常何實際上就
是李世民的老部下了。武德七年李世民就將他調入京城並安插在玄武門北軍中,李世民當
時未必想得到兩年後會發生什麼,但他一定清楚,如果要控制宮城,則必須控制玄武門。
因此,在玄武門常駐守軍中安插自己的力量就是必要也是明智的選擇。
在禁衛制度中,出入宮中的任何人都要經過左右監門衛的嚴格檢查 。負責檢校宮門出人
的左右監門衛較固定,相比較輪番的府兵衛士, 流動性較小,左右監門衛雖官階不高,卻掌
控着從玄武門進人宮中的大權 。因此時任監門衛中郎將常何用李世民提供的金刀子、黃
金等籠絡收買了手下那些同樣是「長上」不輪番的「驍勇之夫」:位居機要,負責勘驗出
入宮城門籍的左右監門衛。這些門衛人數不多,流動性小,定員四十。容易爲李世民所網
羅結成長期關係,在一旦有事時即可遣用。
(二)敬君弘
《忠義列傳》中記載了敬君弘的生平,作爲北齊宰相之後,他根正苗紅,歷任驃騎將軍又
封了侯,當時掌管北門的禁軍,他副手都是正四品的中郎將(如其後一同戰死的呂世衡)
。
敬君弘,絳州絳人,北齊尚書右僕射顯俊曾孫也。累功歷驃騎將軍,封黔昌侯。以屯營兵
守玄武門。隱太子之死,左右解散。其車騎將軍馮立者,有材武,嘆曰: 「生賴其寵,
死不共難,我無以見士大夫!」乃與巢王親將謝叔方率兵攻玄武門,殊死斗。君弘挺身出
,或曰:「事未可判,當按兵待變,成列而斗可也。」不從。 與中郎將呂世衡呼而進,
皆戰歿。立顧其下曰:「足以報太子矣。」遂解兵走。君弘等敗,秦府兵不振。尉遲敬德
擲巢王首示叔方,叔方下馬慟,亦出奔。明日自歸, 太宗曰:「義士也。」置之。俄而
立又至,帝讓曰:「汝離我兄弟,罪一也;殺我 將士,罪二也。何所逃死?」答曰:「
出身事主,當戰之日,不知其它。」因伏地悲不自勝,帝亦勞遣之。詔贈君弘左屯衛大將
軍,世衡右驍衛將軍。
那麼怎麼認定敬君弘是也是秦王一黨?
首先從北門禁衛制度來看,雖然常何所領的勘驗門籍的監門衛長官位置很關鍵,但是如果
沒有駐防的北門守軍的配合,李世民一行要全副武裝的通過玄武門進入宮城也不可能。因
爲宿衛衛士何人何時當上當入,北門守軍押兵官十分清楚。即使李世民當時領「領左右十
二衛大將軍」之職,名義上可以統領各禁軍,但是幾百號人騎馬個個戎裝入宮,要瞞過北
門守將則絕不可能。
根據《唐律》:「知謀反不絞;守門失職,謀反所過之門守者皆流。」由此可知,若
不是秦王死黨,敬君弘怎麼會冒着死罪坐視放縱李世民一干伏兵通過玄武門,於此敬君弘
與李世民的關係十分明確了。
其次,敬君弘在兵變當日表現也非常積極突出。太子建成被殺後,形勢還未明朗,此時北
門守軍已經知道情況異常但都採取觀望態度,不願意阻擊太子的宮府兵捲入事變。但敬君
弘卻表態鮮明、積極:「所親或止之曰:事未可判,當按兵待變,成列而斗可也。」連手
下勸他稍微騎牆觀望一下都不聽,和呂世衡迎着東宮和齊王府中的私兵就是殊死搏殺直至
力戰而死。
最後,當事變結束,李世民控制了局勢後,他責備率東宮府兵攻打玄武門的將領馮立「殺
我將士」,當日李世民部將並未損失,唯有北門守將敬君弘與呂世衡戰死。由此可窺見敬
君弘確實是秦王早已安插在禁軍中的棋子。
所以玄武門當日伏兵計順利實施除了左右監門衛中郎將常何外,敬君弘也是一個非常重要
的人物。
此外,宮中禁軍除了負責「諸門禁、門籍」的左右監門衛 ,還有負責「宮中及京城晝夜
巡警」的左右金吾衛 ,以及負責「宮殿侍衛及供御之儀仗」的左右千牛衛, 都在玄武門
及其附近職守和巡邏。即使通過玄武門在不是禁軍又無皇帝敕旨的情況下,李世民要讓全
副武裝的士兵進入宮城設伏,則不僅僅是網羅常何、敬君弘等兩三人可以實現的,因此上
述諸衛內毫無疑問都安插有太宗的人。之後陸續出土的曹欽墓誌、龐卿惲碑等新資料則證
明了:基層禁軍軍官中像常何這樣的「地下英雄」還有很多:
如薛萬均:
(薛)萬均與弟萬徹因客幽州,以材武爲羅藝所厚善。與藝歸款,高祖授萬均上柱國、永
安郡公。秦王平劉黑闥,引萬均爲右二護軍,北門長上。《新唐書溥孛U鈞傳》
如安元壽,右武候大將軍涼國公安興貴之子,武德五年,安元壽被秦王李世民追入幕府,
授右庫真。在玄武門那天「披甲宿衛」於太極宮西側的嘉猷門。
還有曹欽:武德元年,曹欽從薛仁果手下歸唐,擔任北門長上,後跟隨李世民參加了討劉
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等戰役,在「豳郊式靜」之後,以功拜將軍。李世民引曹欽爲「柏
堂左右,恩同臥內,用防宮甲之變」——李世民在豳州抗擊突厥即爲武德七年。
此外,正史有傳的玄武門功臣龐卿惲墓碑則記載:七年,授秦王左一副護軍,其年,又補
左內馬軍總管——「內軍」在一般指的就是禁軍。
從玄武門開始,大批私人武裝穿過宮內重重禁軍防衛竟然毫無阻攔,足可見當時皇宮內的
禁軍已被李世民完全滲透。
對長安城防的控制
除了對宮中禁軍系統的滲透外,李世民對整個長安的城防、各權力官衙的掌控和滲透也是
匪夷所思的。
1.事實上,在「太白經天」這個詭異天象發生之前,李世民已經在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人
的「逼迫」下決定了先發制人的方案。尉遲敬德更是已經私自調動秦府私甲八百餘人進宮
。
敬德曰:"王今處事有疑,非智也;臨難不決,非勇也。且大王素所畜養勇士八百餘人,
在外者今已入宮,擐甲執兵,事勢已成,大王安得已乎!"
。。。敬德往,與無忌共諭之曰:"王已決計,公宜速入共謀之。吾屬四人,不可羣行道
中。"乃令玄齡、如晦著道士服,與無忌俱入,敬德自它道亦至。-《資治通鑑》
定計之後,秦王府里開了一個祕密戰前動員會,十幾二十號個重點人物跑到秦王府,那麼
長的動員時間,一帝、二王沒有得到任何消息,沒有任何一個長安城巡邏人員通風報信。
加上之前尉遲敬德調動八百秦王私人武裝入宮,這是足以可以見李世民對長安城防的掌控
力和對消息保密能力有多驚人。
2.玄武門兵變發生後,太子建成和元吉被殺的消息傳到東宮,太子舊屬薛萬徹率兵猛攻玄
武門未果後鼓譟要去攻打秦王府,「守門兵與萬徹等力戰良久,萬徹鼓譟欲攻秦府,將士
大懼」。因爲秦王府精銳盡出此時秦王府空虛,所以在玄武門的秦王府將士才「大懼」。
武德五年,士廉與和上表歸國,累遷雍州治中。時太宗爲雍州牧,以士廉是文德皇后之舅
,素有才望,甚親敬之。及將誅隱太子,士廉與其甥長孫無忌並預密謀。六月四日,士廉
率吏卒釋繫囚,授以兵甲,馳至芳林門,備與太宗合勢。太宗升春宮,拜太子右庶子。《
舊唐書楣炊h廉傳》
爲了馳援秦王府和玄武門,後來的長孫皇后的舅舅雍州治中高士廉,直接帶着自己手下的
官吏和士兵,衝到監獄裏拉出犯人組成軍隊,然後光明正大地一路開到芳林門,而芳林門
下面就是掖庭宮了。也就是說高士廉這一路上根本沒有巡街的士兵阻攔,而且芳林門守軍
全體下線,一個囚徒組成的軍隊居然在光天化日之下直接毫無阻力的進入皇宮大內。
當時的長安在雍州轄下,李世民遙領幽州牧,雖是一把手但是個虛職。雍州的實際話事人
就是治中。後來的京兆府治在光德坊,大理寺在義寧坊,長安縣衙在長壽坊,萬年縣衙在
宣陽坊,不管哪一個,從這些府衙里提出犯人,編組成軍,再浩浩蕩蕩殺到芳林門,都至
少要通過三-四個坊的路程。
長安街上浩浩蕩蕩一羣被武裝起來的囚犯光天化日下奔向皇帝所在的宮城,長安城中的武
候巡街和衛士此時去哪了?長安每門必有守軍,芳林門的監門衛、駐防的宿衛和金吾衛此
時又都去哪裏了?當天長安城與大內宮城所有文武官員的集體沉默和觀望,細思極恐。秦
王對長安城的滲透和掌控力可見一斑。
有驚無險的過程
除了上述對宮城外的控制外,熟諳軍事作戰的李世民通過了一場「宮廷閃電戰」有驚無險
的完成兩個既定目標:誅除太子和齊王同時控制高祖李淵。
1.李世民在爲兵變進行的一切明火執仗的準備,太子建成和元吉都毫不知情,足見兩王在
外的情報系統已經完全被屏蔽和控制。二人四日一早仍舊按照之前的進宮朝拜路線通過了
自己兄弟控制的軍事禁區玄武門,快到臨湖殿的時候二王才發現異常,在「跋馬東歸宮府
」的時候,李世民從後面追呼了出來,李元吉慌張之間連續三次未拉滿弓沒有射中李世民
,李世民則是目標明確,並不還擊元吉而是「擒賊先擒王」毫不手軟一箭射死自己的大哥
李建成。
射殺建成後,李世民的坐騎受驚逃逸至樹林,他自己也墜馬一時爬不起來。被尉遲敬德所
率的七十騎射下馬的李元吉隨後趕到李世民面前。元吉知道這是必死之局,不管是爲了自
己活命還是爲了報仇,他此時最想的就是殺掉李世民,所以用弓弦扼住李世民的脖子,差
點把他勒死。在尉遲敬德及時趕到,「躍馬叱之」後,元吉在逃往武德殿的途中被敬德射
殺。哪怕身經百戰的李世民在面對兄弟手足相殘時,也難免緊張。而這也是這場兵變中對
於李世民來說最爲驚險的時刻。
2.另一邊,這場兵變最重要的戰場,李世民對自己父親高祖李淵的控制在伏擊太子前已經
展開。不能及時控制李淵,即使斬殺了太子,李世民的政變也會功虧一簣。李淵身邊平時
都有一、兩百貼身衛士,從秦府的空虛,玄武門「張公謹多力,獨閉關以拒之」等的記載
中可以推知世民帶去的八百人大都投入到控制李淵的戰鬥了。當尉遲敬德滿身是血「擐甲
持矛,直至上所」走到皇帝李淵面前而毫無宿衛阻攔的時候,意味這位大唐開國皇帝身邊
的防衛系統已經處於潰敗。被挾持「泛舟海池」的李淵在殺氣騰騰的尉遲敬德和一衆倒向
秦王的宰相們面前知道已經無力回天,如果再不識時務,恐怕性命不保,於是李淵只有答
應尉遲敬德所請, 令諸軍並受秦王處分,又使黃門侍郎裴矩至東宮曉諭諸將卒,大勢遂
定。這也宣告李世民的政變獲得成功。
控制了形勢的李世民在東宮和齊王府衛隊逃散後,他命令軍隊佔據了東宮和齊王府,將二
王膝下共十個兒子,也就是自己的十個侄子全部處死,以絕後患。誠如清代歷史學家趙翼
所言:「是時高祖尚在帝位,而坐視其孫之以反律伏誅而不能一救,高祖亦危矣。」
除了上面提到的各種滲透和準備,李世民把兵變失敗後的退路都已經規劃好了。政變前李
世民就派遣心腹張亮、溫大雅和屈突通去經略東都洛陽,以備兵變失敗而割據以待東山再
起。
隱太子之誅也,通復檢校行台僕射,馳鎮洛陽。-《舊唐書楨}突通傳》
太宗以隱太子、巢刺王之故,令大雅鎮洛陽以俟變。-《舊唐書毽聾j雅傳》
會建成、元吉將起難,太宗以洛州形勝之地,一朝有變,將出保之。-《舊唐書楛i亮傳
》
縱觀「玄武門之變」,有「房謀杜斷」的縝密計劃,有對皇城禁軍的成功滲透,有對長安
城各城防和官衙的掌控、有對敵人信息的有效嚴密封鎖,有一衆上下齊心、臨機善變的將
士、還有兵敗後的對應措施。所以無論戰前計劃、戰鬥情況和取得的戰鬥成果都在李世民
一邊的嚴密控制下,這種種條件的疊加,玄武門兵變的成功自然就是水到渠成了,成爲必
然了。
https://ppfocus.com/mo/0/hi49a8105.html
出自人人論壇的2020-11-17 吾味雜譚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