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八歲時聽奶媽丁老太太說的:
某家有隻母牛,腳跛了沒辦法耕田,因此賣給就在隔壁的肉舖,
牠生的小牛剛離奶不久,看著屠夫殺母親,哞哞叫了好幾天,
之後看到屠夫出現就會跑著躲開,如果來不及躲則伏在地上發抖、像是求饒一樣,
屠夫有時就會故意追牠,讓附近的人開心,沒將牠放在眼裏;
小牛長大後非常健壯,但還是跟小時後一樣怕那個屠夫,
可是牛角長到堅硬後,竟趁屠夫躺在凳子上睡覺時,一次就刺穿他心臟,然後逃走,
屠夫的妻子大喊抓殺人牛,但鄉民同情牠是為母報仇,所以故意放慢速度,
牛因此得以逃走,最後不知所蹤。
當時丁老太太有親戚殺了人,遇到大赦而得以獲釋回家,跟死者的兒子住得相距不遠,
丁老太太是用這故事來警告親戚,對於這種大仇恨不能掉以輕心。
我認為小牛一直有復仇之心,只是知道自己還小無法取勝,
所以隱匿鋒芒、一直隱忍直到一次就報仇成功,這不只是孝而已,還非常有智慧;
黃帝作的《巾机銘》說「曬東西要在正午時分,手拿刀子就必須割東西。」
就是在講機不可失;
《越絕書》記載子共告訴越王「如果有暗算人的想法,結果被人察覺,那就危險了。」
則是說心機不可外洩;
《孫子兵法》則說「擅於用兵者,在軍隊不動時像少女一樣安靜,
但一出發就像脫逃的兔子那樣敏捷。」
說的極為適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