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正確的規則:
1 年號 廟號 諡號 國姓 國號 皇帝的字不用避諱
2前朝皇帝的名諱不用避
3只要避直系尊親屬、直屬長官、皇帝的名諱
4避諱只要往上避7代甚至3代就行,比如晉書不用避李天錫(李虎爸)的名諱,劉啟的後
代可以叫劉啟
看黨權者心情:
1 內人名不用避諱
例子:一般情況下太后或者長官的母親之類的不用避諱,但晉朝時為了避太后鄭阿春的名
諱,晉春秋改為晉陽秋;毛穆之,因為與晉哀帝皇后王穆之同名而改稱其字憲祖,後來因
為
其字犯權臣桓溫他媽孔憲的名諱,改稱小名虎生,這件事記載在晉書,因為眾所周知的原
因,晉書不能寫虎字,所以只能稱武生,還好不是獸生
2同音不同字不用避諱
例子:一般情況下確實是這樣,但秦朝時為了避嬴政名諱正月改稱端月
3同字不同音不用避諱
例子:大部分情況下應該是這樣,朝廷想讓王遂當會稽太守,但因會犯其父王會名諱,所
以他不願意去,朝廷說你父叫王會,與會稽的會字同音不同,你去吧,但王遂還是不願意
去,於是會稽被改成了鄶稽
4二字不用避諱只要避免連起來就行
例子:李治朝以前確實是這樣,比如慕容德為了方便百姓避諱改名慕容備德,百姓可以叫
劉備、孟德,但不能叫曹備德,但李治上位後,改成就算雙名一樣每字都要避諱,所以李
世勣在李治時代改為李勣,觀世音菩薩在李治時代改為觀音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