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偶然看到這篇很有趣,以前沒發。
王立人結客
王立人,可能是字、號,已不知道本名,浙江紹興府山陰縣人,被人稱「王二先生」,
極擅長擬公文奏摺,刑名、錢穀各方面事務無所不知,
在雲南待了很久,對各地風土人情均很熟悉,於是成為全省師爺的盟主,
就住在省城昆明近花圃附近的豪宅。
總督、巡撫等級可以寫信或找人叫他去,道台、知府以下的就只能親自去拜訪他,
↙乾隆42-47雲南鹽法道、47-50雲南按察使、50-59廣東布政使
而且當時雲南布政使許祖京、按察使賀長庚還與他結成兒女親家;
這位從乾隆29就開始在雲南任官,54-58雲南按察使
又與首府雲南府知府莊肇奎交情極深,因此莊知府把案件全拿給王二先生審定,
乾隆42-44雲南廣南府、44-45雲南迤南道、57-59廣東肇慶府
只要他決定就立即派人呈給巡撫、總督,上面也知道是王二先生定的,不會批駁退件。
文中提到的三個人交集時間很短,其中可能有誤。
有地方的職位開缺時,官員缺要由布政使、按察使跟總督、巡撫商量,
但師爺缺則都由王二先生派遣,受輔佐的主官完全不敢有什麼意見,
因此全省的師爺全都隸屬他門下;
雲南的師爺酬勞極高,最少也都到六百兩,事情繁雜的單位會高到兩倍之多,
不過他很是公正,會按照能力來分派地方,所以沒出任何差錯。
地方官員集體謁見巡撫完,全都會帶著師爺到他那集合,
因此要求見官員的人也來了、想拜訪朋友的人也來了,
於是他將宅邸整修得極豪華,裏面園林、戲台都齊全,
隨時有劇團在演出,笙樂歌聲飄揚不斷,官員等人就在那娛樂快活,
而他則代替官員處理政務,審訊辦案、甚至開堂用刑,
一邊歌聲與喝采、一邊吆喝與哀號聲,兩邊彼此不相干擾、但也非常融合。
每天晚上都大設宴席:擺出全新的方桌、茶几,每個人自己坐一桌,
拿筆在菜單上點菜,想要一道菜多上幾次、或是想全吃一輪,都可隨客人高興,
一罈要價十二兩銀子的特大紹興酒,每晚至少一定喝完一罈;
因此沒找到工作的人,紛紛跑到那去幹些差事賺錢,
以至於雖然總督巡撫司道都有饋贈、底下官員有進奉、門徒有孝敬,仍不夠他花用。
於是他與總督、巡撫講好,負責總承辦運送全省的銅:
除了要送進京的銅有京裏的人專責、廣東規定是以鹽換銅之外,
其他各省來買銅的,把款項交到布政使司衙門後,衙門就把運費部份撥給王二先生,
到了約好的期限,在廣西的百色廳提貨,可省去雲南境內的搬運路程,
輕鬆又快速,各省的採購人員也省事愉快很多。
按理論來計算,每年應當可以賺個幾萬兩,
可是他總辦十幾年下來,竟然虧空了二十四萬兩!
於是他跟兩個親家說「兩位靠著銅礦、銅廠和鑄造局,
賺了應該有七、八十萬兩,不然至少也有二、三十萬,
如果不是有我,應該沒這麼順利啊!
現在是兩位回報的時候了,一個幫我付十六萬、一個付八萬,
畢竟當官的錢包塞太滿,也不是太有福氣的事情,
現在幫我忙,也可以幫兩位減少些負擔。
之後的事情請見機行事,我也要閃人了。」
然後召集底下所有承辦人後,自己草擬要向上呈報總辦罪責的報告書,
然後又自行擬好布政使、按察使的批覆文,判自己流放邊疆,
雲南已經是當時極邊疆地方了,因此按慣例是送到四川去,
於是他把私產全清理掉,還剩下一萬多兩,便全帶著到成都去,
說「我生在窮人家,現在不過是恢復到本來樣子,也還不算太差。」
從此退隱不再問世事,到八十多歲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