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入職場也不過幾年,陸續接到幾顆紅色炸彈,
出席過的都是比較近期的同事,
至於大學同學,似乎就比較選擇性的忽視邀請了。
還記得大一時,因為外貌神似某位當紅歌手所以莫名被推選為班代,
但其實大一時的我相當沒有自信,努力維繫系上同學間的情誼,
夜唱、班遊來者不拒。
直到大一下,被朋友拉去參加甲板板聚,
認識了場內的A,A是個擅長交際的人,
也因為A就讀NCHU,透過A又接連認識其他與A同校的朋友,
於是到了大二,生活重心逐漸擺向這群朋友中,
當系上同學有所邀約,總是以圈內朋友為重,一一拒絕,
結果,我連系上同學間的出遊不再邀約我這件事,也沒任何察覺,
甚至同學虧笑著我:「你就都去找他們就好。」我也沒聽出話中的涵義。
所謂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直到大三,當同學間討論的事情我不再知情時,
我開始搖擺了。
在同學和圈內朋友之間該怎麼抉擇?
我猶豫了。
只是在我還沒找到解答時,我發現我已經無法融入班上這群體了。
然而圈內朋友也因為一一畢業離開台中後,活動逐漸減少,
我開始感到空虛,
開始一個人逛街、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做著任何事情,
或許沒有獨行俠這麼慘,但我發現我再也無法跟身邊的人談心,
當系上同學談論著生活中的大小事,我只能在旁附和,
因為也沒有人關心著我發生了哪些事情。
大四畢業前,當同學一一相約出國畢業旅行,
我選擇自己整理行囊、規劃行程,獨自上台北旅遊,
一個人的畢業旅行,或許意味著不只是大學階段的結束,
也代表著我可以自己獨立生活著。
所幸旅程中的一些所見讓我發現一個人的精采之處。
畢業後即踏入替代役生活,退役後便投入職場,如同一般人一樣,
然而,我與大學同學間的聯繫,寥寥可數。
事過境遷,學生身分與上班族身分的差異,再加上大三後鮮少聯繫,
使我無法再與因A而認識的圈內朋友,如同過往般開心暢談到處出遊。
如果要我選擇,回到過去那四年的任何一個時間點,
我會做改變嗎?
我也不知道。
對於大學間的情誼還是覺得可惜,
但也感謝圈內朋友給予我不一樣的人生,
我只知道自己的抉擇無法後悔,
所以,把握現在才是重要的。
失落的那四年,就藏在心底,當作人生的一場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