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dicots (雙子葉)
2016-02-17 00:01:28看完<丹麥女孩>,心情很沉重,即使過了一天,許多畫面仍在我腦海裡徘迴。
我是男同志,並不是跨性別者,但仍可以體會其苦痛,心有戚戚焉。
當一個人心靈自由,無懼他人眼光,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在1930年代,妻子葛蕾塔支持丈夫埃恩納變性,是如此大的突破。
埃恩納終於成為莉莉,但在醫療不發達的時代,仍以悲劇收尾,令人鼻酸。
而妻子對丈夫不離不棄,至死不渝的愛,更讓人為之動容。
如果說同志的人生旅程崎嶇難行,必須經歷風霜,翻山越嶺,才能看到美麗的風景。
跨性別者則必須飛越外太空,承載更大的風險,極可能燃料耗盡,或是意外殞落,
費盡千辛萬苦才能看到耀眼的星星。
同志和跨性別者,同樣為了保護自己,習慣偽裝,披上異性戀的保護色,
以符合社會大眾定義的「正常」。
男生就該有男生的樣子,和女人結婚,傳宗接代。
這一切對我們來說,卻是我們的異常,勉強不來的,諸如此類的悲劇卻不斷發生。
請不要試圖「治療」我們,我們沒有病,
無論喜歡同性或異性,認定自己是男是女,都是很自然的事。
而我欣賞本片,除了是難得的性別議題,
對男女主角的演技更是感到敬佩,情緒掌握得宜,演活了劇中的角色。
整部片有好幾場哭戲,讓人不禁眼眶泛淚。
而艾迪瑞德曼扮演莉莉時的嫵媚之姿,更令人難以忘懷。
很多顆洋蔥的好電影,推薦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