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認識了一個25歲的男孩,
他告訴我他很期待自己28歲的樣子,
告訴我他期待未來的工作,未來的生活型態,
未來的感情生活,未來的自我成長。
是啊,未來的。
我回想了25歲時我的樣子,
也是對人生充滿期待,對於工作充滿抱負,準備好在職場上一鳴驚人。
然而對愛情充滿期待,相信真愛,相信廝守到老,相信那個人就在那等我。
25歲的時候剛回來了台灣,也是第一次踏入台北同性戀的圈子,
結束了分手後的療傷期,
我開始使用交友軟體,加入一格格的男孩櫥窗之中。
也像大部分的同性戀一般,我渴望戀愛,渴望一段穩定且長久的關係。
藉由甲板我認識了一個魔羯座男孩,
他的樣子,學歷,聲音,對於工作的抱負都深深的讓我著迷,
在我們第一次過夜的那張小床上,
我睡得不安穩,翻了個身還是吵醒熟睡中的他,
睡夢中他轉過身來,從身後抱緊我,右手摸著我的頭,問我:
「怎麼啦?」
三個字讓我溶化在溫柔鄉,那個瞬間我就愛上他了。
接著,
半夜醒來的兩個同性戀會發生什麼事情也不用多說。
隔天醒來,看著他躺在身旁打鼾的樣子,我覺得自己好幸福。
當時的我好單純,覺得有了肉體關係的我們是不是應該給彼此一個名份,
前面說過了,我渴望戀愛,認為那個人就是他了,
我開始變得緊迫盯人,變得焦慮,
開始計量他回覆訊息的時間,希望從他的回覆中得到更熱切的回應,
他開始訊息好久好久才回我,然後已讀不回。
這樣的戲碼我想大家身邊都有,結局也可想而知。
然後我開始了解
原來不是體液交換了之後,就會出現一個愛你一輩子的男人。
原來Hi?的意思不是跟你打招呼,是想邀請你吞雲吐霧。
原來見了面之後的下次再約,背後的意思是你不是我的菜唷。
原來抱睡不是真的要抱在一起睡覺,而是1069的啟動關鍵字。
原來所有不能在一起的理由,背後的原因不過是他不夠喜歡你這麼簡單。
我也開始慢慢改變,
我了解約會時的牽手,接吻,都可能不代表什麼,
我也接受有原則的一次性性行為,
但我還是渴望愛情,
覺得我的理想男朋友總是會在交友軟體訊息數累計到某個數量的同時,
他就會出現,然後告訴我,我們一起把軟體刪掉吧。
林夕在愛情轉移中寫下
「流浪幾張雙人床,換過幾次信仰,才讓戒指義無反顧的交換」
現在27歲的我,只能體會前兩句話,
無數場沒有結果的約會,三年後的我還是單身。
但是漸漸的我發現,
我不是這麼在意這個約會對象是不是也對我有好感了,
我不在乎為什麼訊息到這裡,他已讀了,
我在健身房運動只是單純想讓自己分泌腦內啡,
我依然渴望愛情,相信真愛,
不過愛情在我心中的稱量已經越來越輕了。
我又開始寫歌,開始做一些讓自己單純快樂,又有成就感的事。
原來不只有愛情才可以讓我的生活過得更圓滿。
葉丙成教授前幾天在台大畢業典禮的演說非常精彩,
我認為與當初Steve Jobs在2005年於Stanford那場演說一樣,
帶給我相當多的思考空間。
葉教授提到了一個概念是找到給一張名為自己的標籤,
很多同性戀尋尋覓覓的是一張粉紅色名叫愛情的標籤,
但我想我們的人生,需要的不只是這張粉紅標籤,
我們同性戀口口聲聲說要做自己,
真正喜歡自己又有自信的人又有多少?
了解自己,找到自己,喜歡自己,
可能那個人在某一天就會出來跟你說聲Hello了。(但不是Adele)
我相信這些東西是很多版友早就悟出的道理,
但我也相信一定有很多人還在這片迷情海中載浮載沉,
希望閱讀這些文字後的你,可以稍稍的當作是塊浮木,
喘息下,讓自己爬出雞雞流沙之中。
三年以來,
我也由衷感謝可以遇見幾個可以掏心掏肺的好朋友,
也看見了好多圈內令人不解的現象,
像是幾個以前的朋友,
努力的經營自己的臉書帳號,想盡辦法讓自己頭上冠著紅人二字,
笑笑帶過,越沈迷在FB的人才越寂寞。(朋友的名言)
回到最一開始所說的,
我想28歲的我應該有滿足25歲的我的期待吧。
期許自己人生的下個階段,期待35歲的我,
希望35歲的時候,不會滅掉眼神裡的那盞光。
(但私心希望等到我35歲的人還會有人以為我剛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