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紀念冊>之二】張小虹/畢安生老師, Adieu
2016-10-31 07:11 聯合副刊 https://goo.gl/nH3f7W
畢老師是藝術家,想來沒有要用他自身的死亡去殉道、去抗議,但是我們必須追問的是,怎樣的社會情境逼人走上絕路?……
最後一次「看見」畢安生老師是在大銀幕上,那時《聶隱娘》在國賓大戲院舉行試映,會後大夥以猜謎逗趣為樂,公主是道姑嗎?田元氏是精精兒吧?阮經天有出現嗎?採藥老者不會是石雋吧?我也開開心心加入指認的行列,大聲歡呼,「空空兒是我法文老師啦」。
西域高僧的造型煞是獨特,差點讓人指認不出來,但當空空兒做法,將白紙撕成人形,投入缸中,那在電影特寫鏡頭中出現的纖纖細指,瘦長而敏感,沒錯,一定就是以貼畫為藝術創作的畢安生老師啊。
最後一次「遇見」畢安生老師是多年前在永康街的某處畫廊,聽說病了但神采奕奕。雖然他作為藝術工作者的身分,他作為台灣新電影與後新電影重要跨文化推手的身分,早已遠遠超過了他作為法語教師的身分,但仍念念不忘年少時在第二外語學習路途上與畢老師的因緣。
其實那時本是有小小抱怨的,畢老師是法文母語人士,深信進入法文語言情境為學習法文之關鍵,所以我們沒學發音、沒學文法,心驚膽戰地就直接殺進法文。兩年法文課下來,感受最深的反倒是chic這個字,只因每回端看走進教室的老師,每回讚嘆,畢老師有如時髦風尚的超級男模,高挑瘦長,穿著打扮寫意自在,哪怕是一條長長細細的圍巾,也能百變生姿。那時整個台大外文系最有型的老師,就屬教法文的畢安生老師和施蘭芳老師。愛八卦的學生喜歡把他們兩個人湊做一對,多年以後才總算明白,畢老師是男同志,施老師是女同志,他們各有各的愛人同志。
畢老師墜樓身亡後,只有演員舒淇毫不閃躲,直言呼籲同志婚姻合法,最是讓人感動。畢老師是藝術家,想來沒有要用他自身的死亡去殉道、去抗議,但是我們必須追問的是,怎樣的社會情境逼人走上絕路?除了個人的心性、際遇與對生命了斷的自由意志之外,什麼是結構性的殺人機器?相知相守35年的同志伴侶,卻因為沒有法律上的合法身分,而失去對愛人同志從醫療到財產的共同決定權,在愛人同志的人生最後關頭,被徹底排除在外,這種絕望、沮喪與悲涼,遠不是我們作為「合法」異性戀者可以自由選擇進入或者不進入婚姻所能體會與所能想像的。
過去每每論及「同志婚姻是否應該合法」的場合,高談闊論者眾,但一定會有一種最卑微的聲音縈繞在耳,久久不去,「我只是想把我們居住了幾十年的家留給他」,「我只是希望在最危急的時刻和他一起做下生命最後的決定」,這些與生老病死最貼近的細密瑣事,往往也是法律規範進行最殘酷切割之處,越是情深,越是情何以堪。
畢安生老師來自法國,卻因對台灣的熱愛而選擇定居。法國有行之經年的伴侶法,同時保障異性戀與同性戀的同居權,而2013年五月更通過了同性伴侶擁有正式結婚與共同領養兒童的權利,成為全球第十四個同性婚姻合法的國家。那畢安生老師熱愛的台灣呢?「同志婚姻合法」的漫漫長路,究竟何時才能瞥見這座島嶼的天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