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甲板的水手以及美少女們好
明天(11/17)晚上八點半
我們請到郭媽媽第二次來跟大家分享如何出櫃喔
而且這一次我們開放觀眾朋友到現場
歡迎大家帶著你們的問題到現場來直接跟郭媽媽面對面提問
因為你們的問題也很可能是其他人想問的問題喔
當然沒辦法到現場的水手們
也歡迎直播的時候在底下提問
另外就是上一集直播
有一個異性戀朋友看了以後很感動
於是寫了一個心得感想給小編
也希望跟甲板的水手們分享
同志出櫃這個議題就是如何跟父母溝通的議題
不單是同志需要出櫃
異性戀有沒辦法跟爸媽開口的事
也可以從郭媽媽的出櫃分享之中得到一點啟發
所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囉!
https://goo.gl/okX4NU -> 這是上一集
差點忘了補充 還有希望甲板的賴群有想要招生以及分享的
請跟我們連絡喔!!
心得如下 :
蔡明亮導演曾說過一句讓我印象深刻的話:
「爸媽最棒的就是,他們不懂我們,卻很愛我們。」
想起爸媽為了家庭勤懇努力的模樣,
那許多的付出,這句話真的使人很感傷、觸動。
但,如果勇敢追問之後的問題,
可能會是:那有沒有可能讓爸媽懂我們?有必要嗎?
這個問題對很多人來說,可能無所謂,
反正我們從小在家當個兒童,
中學不免走進格格不入的風暴,
大學可能就離家或生活重心脫離家庭了,
然後投入工作,甚至出國、組織自己的家庭等。
爸媽變成最熟悉的陌生人。
但基本上,也就這樣生活過下去。
然而,對於同志來說,不能跟爸媽出櫃,
卻是一件心理有疙瘩,生活上也的確麻煩的事
(例如那年年進逼的催婚、總說不出口的隔閡等),
而這疙瘩如果不處理,是一存多年,
甚至只能隱瞞到天人兩隔。
這次甲板電台邀請同志父母愛心協會的郭媽媽,
來分享同志關於如何跟父母出櫃,
以及同志與父母相處上的一些參考事項。
郭媽媽因小孩是跨性別者,當初去了熱線,
發現同志需要協助,同志的爸媽也需要協助,
就投入這個領域,進行討論與陪伴。
這次郭媽媽提供的技巧,可說是相當實用。例如:
◎平日相處,就可以多少透漏一些訊息,
例如不要過於壓抑自己的氣質,不要裝直人裝得太像,
等於讓父母、家人有一些隱約的心理準備。
◎如果父母或長輩察覺,詢問時,
但自己一時無法講出,或評估不適合馬上說出,
可用一些話術回應,別把話說死。
例如:「我也還在思考這問題」、
「這問題很好,我要想一下」、
「我現很忙,我們之後聊」之類,
用溫水煮青蛙的方式,慢慢讓他們發覺,但不要否認。
◎出櫃不能直接跟爸媽(或其他異性戀者)說
「我是同性戀」、「我是雙性戀」、「我是跨性別」,
然後結束對話,把壓力丟給他們。
因為,可能他們對性少數的文化跟實況一無所知,
又衝擊過大,就真的不知如何回應,
結果,他們不知如何妥當回應,
同志又以為不被接受,就變成失敗的出櫃。
所以,可以準備以下五項要表達的項目,
甚至寫下來,讓被出櫃的對象明瞭,也讓自己更明白:
(1) 我何時發現自己與別人不一樣?
(想得到的時點,越早越好,例如幼稚園、小學,但不用作假)
(2) 哪個時間點確定自己是?
(3) 經歷過哪些事?
(讓爸媽知道自己在身為同志的路上的來龍去脈)
(4) 我的現況為何?
(若有伴侶可順勢介紹出來)
(5) 我的未來怎麼規劃?
(讓爸媽知道,我以後也可平安幸福,不用擔憂)
這樣的出櫃,是一個完整且負責的表達,
不是把自己的重擔丟給對同志毫無概念的爸媽或親友。
表達清楚來龍去脈,未來的規劃,
除了是成熟的態度,也能讓爸媽有台階可下,
而不會陷入擔心、自責、甚至悲觀憤怒。
為了要把上述事項表達清楚,
必須事先跟想出櫃的對象,
約好一段完整的時間,
一次只跟一個人出櫃(例如只跟爸爸、或只跟媽媽),
以免現場的變數太多。可以事先跟對方說,
由於你是我很重要的人,我要跟你說一件重要的事,
但我要看你的態度,才能決定是否說更多,
如果你驚慌失措,我就不繼續說。
這樣既成熟,又可拿回主動權。
郭媽以自己身為母親,且跟許多同志父母相處的經驗,
告訴我們,爸媽擔心的與其說是自己的小孩是同志,
更多的是,如果小孩是同志,
「那該怎麼辦」、「他將來會不會受苦」等,
所以要有一個完整的敘述,讓他們知道來龍去脈,
以及自己的未來仍可以過得好。爸媽從小把我們養大,
已經處理了許多難題,除了極端狀況的父母(例如人格違常),
其實絕大多數的父母,是有能力去當「同志的父母」,
但如果不跟他們出櫃,則他們根本沒機會,
甚至會被蒙蔽一生,一直與小孩疏離,所以要給他們機會。
對於如何與父母重新建立關係,郭媽媽有提到三點可實做的,
(1) 找到適合的媒介:例如line、電話、email,用以聯繫父母。
(2) 找到適合的頻率:例如每週聯繫一次、三天一次、兩天一次等。
(3) 找到適合的聯繫內容:例如關心父母的健康狀況。
父母的健康狀況是非常推薦的介入點。
因為父母遲早會遇到健康問題,
同志子女如果可提早介入,
例如開始知道父母的病狀、門診資訊、用藥狀況等,
除了可更妥善的照顧父母,
也可奪回與父母之間關係的主導權。
藉由讓父母認知到,自己是成熟的人,
可以承擔嚴肅的議題,與父母的關係也會改變。
此外,實務上常是同志子女承擔更多照顧老年爸媽的工作,
所以提早介入也有助於後來的生活。
跟父母建立對話模式,比較熟絡後,可跟爸媽聊以下的事情:
(1) 探索爸媽切身的事:
爸媽童年的原生家庭的事、爸媽的婚姻關係,
當年交往的情況、婚姻中的難題等。
如果是學生,可說是要寫報告而寫。
如果是成年人,可直接在對談中詢問。
(2) 問爸媽關於「我自己」的事:
例如,可問爸媽關於自己的童年、
問爸媽對自己的看法、建議等。
可以藉由整理老照片的時候聊到。
(3) 講述「自己的事」給爸媽聽:
例如上述的五點,生活近況,對各種事情的想法,
把焦點拉回自己身上。可以適度透露,
而不用過度一次到位,用擠牙膏的方式慢慢分享自己的情況跟想法。
以上,可以幫助我們認識爸媽,也可以幫助我們自己認識自己。
此外,還有一些對於出櫃的建議是,
如果對於同性出櫃,出櫃時可告知說,
「我不是要追求你,只是因為你對我來說是重要的人,
所以我想跟你分享我的情況」,讓對方不要過度聯想。
出櫃之後,則要提出要求。
例如,「你可不可以先不要跟其他人說?」,
或「你可不可以幫我跟xx說?」,
或者「你覺得xxx可靠嗎?你覺得我能跟他講嗎?」,
請對方給回應,這樣才不會讓對方落入不知該如何是好的處境。
甚至可以說,沒有要求的出櫃,是沒完成的。
但要求幾乎都可以達成,
因為如果只是像上面提到的這種小要求或小問題,
幾乎100%都可得到答覆。
我在聽郭媽分享時,聽到很感動的一點是,
所謂的出櫃,不只是一吐為快,
而是為了幫自己建立一個自在的空間,所以,
如果不願意,可以不用逢人就出櫃,
但對於「重要他人」(家人、親近的親戚朋友等)出櫃,
才能讓之後的生活過得更自在。
此外,也能成為他們的貴人,
讓對於同志一無所知的他們,有機會開始真正的認識同志。
在聆聽郭媽媽的分享時,有一些片刻是很觸動的。
郭媽媽提到,所謂出櫃,有一個意義是,
我已經接受了我自己,現在我邀請你來接受我。
這句話很觸動我。這牽涉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
我們真的已經接受自己了嗎?
我認為,這個問題,除了同志,其實對於所有人來說,
包括廣大的異性戀者,都是很不容易的問題。
但,如果可以跨越,更加接受與愛自己,的確可以更幸福。
如果一位異性戀者,因著各種因素,
過著必須隱藏自己面貌與想法的生活,
那他可能也有「出櫃」的需要與渴望,
至少有希望重要他人了解與接受自己的需要與渴望,
這點是所有人,包括性少數、性多數,都一致的。
郭媽媽也提到,活出驕傲的生命需要出櫃。
因為父母的時間有限,所以越早跟父母出櫃,可減少遺憾。
我在想著,到底所謂同志的驕傲(gay pride)是什麼?
雖然那是相對於壓迫與歧視,去做出的宣言,
向世界聲稱「同志也可以活得很驕傲」,
但我有一種體悟是,同志跟所有人一樣,都是一般的人,
而,每個人本身就是可以活得具有尊嚴與值得驕傲的,
所謂的同志驕傲,可能也可以表達成
「同志可以像所有人一樣活得有尊嚴」。
但如果沒辦法做自己,即使是異性戀者,
也會面臨尊嚴受損的處境。
聽完郭媽媽的分享,我感到即使是異性戀者,
也會面臨一樣的困境,但可以藉由出櫃,來恢復驕傲。
此外,跟自己的父母重新建立成人與成人間的關係、
探索原生家庭的狀況與過去的遠因,
都有助於我們平復從小到大所累積的傷害。
聽完郭媽媽的分享,
覺得已經有點超越同志的問題,而是關於人的問題。
對於所有人的情況,都有幫助。
感謝甲板電台找郭媽媽來分享(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