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
因為不認同這篇文章的標題《有壓迫才有解放,同性婚姻就是性解放》,
所以回文另起一個標題。
※ 引述《knutt (Knut)》之銘言:
: 全文引用自:http://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6073/2141676
: 在本週一立法院外的集會之後,PTT上出現了一篇心得文,內容大意是反對把「性解放」的言論,帶到同志婚姻的戰場上。即使隨後也出現了反駁的言論,但對性解放切割的主張,恐怕還是同志群體內的多數共識。
: 我相信你們的焦慮都是真的:害怕被模糊焦點,害怕再被污名,害怕因為倡議性解放而被打回陰深的暗櫃,而讓眼前這個唾手可得的婚姻平權法案,就此永無天日。
: 但是在爭取平等的同時,我們也必須體認,如果我們反對異性戀對同性戀的壓迫,我們就更不應該以婚姻平權的名義,去壓迫那些看起來不乾淨、不夠正確、不夠規矩的同性戀們,而徒留一個避談性壓迫的現場。
: 畢竟同性婚姻,本身就具有性解放的意涵,而性解放,也絕對不是像護家盟謠傳的一般,充滿恐嚇與惡意。
: 性解放,追求的是知識上的理性、除魅,與政治上的民主、平等,讓各式情慾都能被平等地對待,讓每個人都能自主地做出身體的選擇。傳統上,只有異性戀的性被視為正常,而同性戀的則被認為偏差且下流,正是因爲兩者因爲慾望對象的差異與權力的落差,讓同性戀遭受貶抑和排除。
: 性解放,既不是性剝削,也不是性暴力,更不是性傷害,而是讓受到性壓迫的人,能夠自在生活的主張。
: 正因爲有壓迫,才會有解放。人類的歷史上,出現過婦女解放、民族解放、黑人解放等等,都是希望讓這些受到壓抑的人們,能夠獲得平等的權利。多數時刻,我們不需要去解放在此結構下的既得利益者,我們不需要去解放白人、解放異性戀,就是因爲他們制定的遊戲規則,而讓上述的那些群體,受到不平等的對待。
文章所述是對「解放」的一種解讀方式。
很可惜的,這不是大多數父母及社會大衆對解放的解讀方式。
社會大衆對性解放的認知,大概是長這樣的(如果你也收到過這樣的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