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好這陣子很多朋友在互傳訊息告知要連署婚姻平權以及性別平等教育,
於是趁著下班跑去全家印出連署書,
同時也多印了三份打算給家裡的其他成員簽。
向家人出櫃了的這五年,
我理所當然地認為家人接受了我的性向後,
有時也會關心我的交往狀況,
所以想來要讓他們連署這些法案應該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爸媽看著我拿出連署書,
大概想著兒子平常沒事不會這麼興高采烈,
八成是有什麼鬼主意要跟他們宣布吧!
我跟他們說這是婚姻平權以及性別平等教育的連署,
希望他們也能夠支持連署,
老媽看著第一份文件「是否保障同性別二人建立婚姻關係?」
蹙了一下眉頭,有點懷疑地說道,在台灣真的可能嗎?
但隨即簽下了這份連署。
到了第二份有關性別平等教育的連署時,
老媽倒是猶豫起來了,
說著,如果太早教這些東西,是否會混淆青少年們的性向?
我著實從來沒想過,原來自己媽媽停留在「性向是可以被教導」這樣的想法裡,
我耐著性子說,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同性戀、雙性戀等等這些人是怎麼來的呢?
我念國高中的台灣可沒有所謂性別平等教育這樣的概念呀?
更別說gay、同性戀這些詞,幾乎要被懵懂的青少年少女拿來攻擊同學用的,
如果是這樣,我應該國中後就被教導成為異性戀了呀?
老媽接著又說,
那是我比較正常呀!可是有的人可能不是那麼確定就可能…
我能理解老媽的說法是,
我這個從未交過任何女朋友的兒子,一直以來都確定自己的性向是喜歡男性(吧)
可是我終究沒有對老媽說出口,
後來想想也有些苦澀的是,
在十五、六歲的年紀裏頭,每一個覺得自己性向跟人家不同的青少年少女,
多少都像是一座情感上的孤島,
深怕自己的不同會因為被別人發現而受到歧視甚或霸凌。
因為這樣的事情,你會在陽剛氣盛的男校中,在同學的身上看到,
而本能的反應就是,我不想變成那樣。
所以你學會隱藏、學會沉默、學會描述你理想中的異性條件,
我不是因為正常也不是因為性向早早就確定,
而是我會觀察氛圍,我會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
但那並不表示在成長的過程中,
我沒有懷疑過自己是否正常。
我也曾經因為自己外在或是性向而覺得絕望過,
我也會跟其他人一樣難過無處宣洩時,躲在被窩裡偷哭。
我到現在還記得,
在高中某次同學們過度激烈的嬉鬧中,
一位朋友因為身形比較嬌小,行為上或許符合所謂較為「陰柔」的特質,
因此他經常會成為幾位同學言語調戲或是打鬧的對象,
而一次的打鬧演變得特別激烈,即便他已經表示不要卻仍然被幾個同學壓制,
後來他哭了。
事情結束後,或其實是隔天了,
他幽幽地對我說,為什麼那時候沒有幫他?
他沒有其他責備,
可我聽到後很難過,也一直覺得在那件事情上很歉疚。
性別平等教育,並不是單純我們所以為那樣狹隘的,
在課堂上去做性教育、或是介紹不同性向的人而已
更重要的是,
建立起尊重與自己不同的人,也要打破既有的性別刻板印象,
而負責教學的老師甚或是整個學校的風氣,至關重要。
我的高中班導師,前陣子還在臉書上分享護家盟的影片連結,
如果為人師的是這樣子,只單靠性別平等教育的課程也不足夠,
因為尊重是要打從心裡發出來的,無須言語也能感受的到。
看著老媽有點難色,我心裡頭有些不開心但也無法強迫,於是我找了兩篇文章:
一篇是報導者的
「同志教育」教了變同志?下一代值得什麼樣的性別觀?
https://www.twreporter.org/a/homosexual-education-gender-values
以及
你還記得15年前的「玫瑰少年」葉永鋕,是怎麼死的嗎?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9633
把文章連結放到家人的Line群組裏頭,便出門跑步去了。
跑完回到家後,連署書放在我房間的筆電上,
我看著全家人含我的,兩份各四張連署都簽名了,
我想我還是幸運的,能有你們的支持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