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同志遊行是我第一次參加,但關於我個人的事之後再談,這篇我想記錄一些感受。
另外,遊行結束後,我去參加了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舉辦的《我和我的T媽媽》紀錄短
片講座,黃惠偵導演也出席了活動。文中我會提到她所說的話。
遊行前日仍在猶豫要不要去,主要是我想不出有誰能夠結伴、隻身前往又怕到現場不知道
該做什麼。但心中不斷有股「今年必去」的聲音,或許是近來大幅提升的知識面在催促我
走出去,又或許是公投議題的推波助瀾。後來莫名想到,如果帶著相機就不至於沒事做,
於是跟朋友借了單眼,決定到場參加 (超級荒謬)。
結果現場實在令人眼花撩亂 (沒見過世面)、人又爆多 (平常不喜人群),加上我沒有拍照
習慣 (不管是自拍或記錄生活),因此遊行的多數時間我也就是跟著人群走、到處亂看,
照倒是沒拍幾張。所幸後來逮到一個機會,捕捉這個畫面,否則相機就真的是帶心酸的。
https://i.imgur.com/5FF6GtN.jpg
各位西門町老司機 (?) 應該都知道,這個視角是從中華路開封街口的天橋上向南拍攝。
我完全不懂攝影,當下只想拍綿延的人群,就隨意找了一個還行的角度。後來用電腦看,
突然覺得畫面還挺有故事的 (自己講)。
人群所在的左側,和車輛行駛的右側形成強烈對比,而這一切又嵌在路樹和街景之中。我
總覺得這就是遊行的 (主要) 意義。在其他日子裡,同志或多或少得壓抑自己的「特異」
,只為融入那「主流」的日常。還好,至少有那麼一天,大家能盡情展現自己,用各種符
號來解放被壓抑的一切,讓那些「正常人」瞧瞧平時見不到卻又真實存在的面向。但活動
總得落幕,最後每個人都還是要回歸日常,去準備考試、趕企劃、應付上司和客戶、照顧
家人的溫飽。黃惠偵導演在座談中提到,同志運動的最終目標,應該是要讓同志們不必再
透過出櫃和遊行等舉動來博取世人眼光和爭取認同,也能和其他人一樣平常地過生活 (我
忘了她的原話,但大意是這個樣子)。右側那再平凡不過的車水馬龍,才是我們的終點。
然後照片也拍到每次都會有人 (無論是圈子內外的人) 爭論的一件事:赤裸的男性肉體。
對此我無意著墨,畢竟相關的論述已經有很多,但還是每年都在吵。我只想說,不管是歧
見中的哪一方,都會有人用謾罵的方式對待另一方,但這在一個倡議平權與多元的運動裡
,其實是很諷刺的。雖然我不敢保證自己面對不同意見都能心平氣和,但我提及此事並非
想指摘誰,只是想提醒大家 (也提醒自己),就算對方的言論再怎麼刺耳,它的內容是一
回事,能不能包容它的存在又是另一回事;而後者,我相信是這個民主自由 (尚未成熟)
的國家裡,最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的。另外,我聽到有人經過那台肉體車 (?) 的時候說「
我是為議題來的,完全不想看那些人露肉」之類的話;但就算你對肉真的沒興趣,說這種
話到底是純粹說出自己的來意,還是想表達自己比「某些人」要有高度,我非常懷疑。
延伸上面所講的包容,其實「參加遊行者各有自己的用意」也是個應當被接納的現象。有
人分享他對遊行的觀察是「標語和奇裝異服者變少、留下來聽短講的人很少」等,我知道
這不是批評,而且以我第一次參加的身分也無從評斷這樣的觀察正確與否 (甚至我根本不
知道遊行後會有議題短講)。只是,一個年年舉辦、主軸又是接納各種聲音的活動,怎麼
可能期待它有個不變的調性或樣貌?更不用說還有時代變遷、參加的人不同、公投影響等
因素。就算去的人只是想見朋友、當作聯誼、湊熱鬧、看肉看網紅,甚至目的是 after
party (?),我覺得都沒有什麼好置喙的,也不代表這些人就不關心議題。或許這標準很
寬,但換個角度想,我們能夠創造出一個讓大家自在享樂的空間,不也是很了不起的一件
事?
然後說回《我和我的T媽媽》這部片 (轉得也太硬),《日常對話》就是同一個故事的長篇
版,兩者都是黃惠偵導演拍她和她身為同志的母親之間的事,我覺得這個故事給我看到一
種很不一樣的同志樣貌。以前比較主流的同志影視,不管是歡樂或悲慘,呈現的通常都是
比較「城市」的同志文化 (遊行其實也是很城市的),但這個真實故事描繪的是很民俗、
鄉村樣貌的同志,很推薦大家看。
如果你讀到這裡,感謝你。最後還是不免俗要提一下公投。不論你會不會進入婚姻、不論
你的性傾向,「沒有人是局外人」,你不知道你或你在乎的人會不會哪一天受偏見和歧視
傷害,所以為創造一個更多元和包容的社會而努力應當是很自然的。重點是,不是在戶籍
地生活的人要記得買車票阿 (現在說會不會太晚)!沒買到票的35歲以下人士,可以考慮
青年民主協會的返鄉列車計畫 (這真的很棒)。
「當不義成為法律,反抗便是義務。」
(When injustice becomes law, resistance becomes duty.)
P.S. 過陣子會講我自己的事,可以期待一下喔 (以為有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