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孕母存疑,但這點放寬?人工生殖法修法,首場公聽會快有共識
林仕祥
拯救少子化,多年來幾乎紋風不動的「人工生殖法」出現修法契機。衛福部已在先前預告,
「人工生殖法」的修法將是立法院這個會期的優先法案,並於2月27日召開首場公聽會,針
對同性伴侶、代理孕母、單身人工生殖合法等面向,聽取社會意見。《遠見》記者現場觀察
,雖然部分民間團體對人工生殖適用對象門檻放寬仍有雜音,但整體看來,女同性配偶開放
適用,幾乎已成為眾人共識。
「請大家想像一下,未來20年的台灣會是怎樣的現象?台灣會是多元共融的社會!」婦產科
醫生出身,同時也是國民黨新科立委的陳菁徽在公聽會上,呼籲在場所有人想像一下未來台
灣社會的光景。
隨著同婚合法化,外加台灣單身率已從1950年的不到10%,激增到目前約50%,未來台灣社會
,可能大家身邊的同事或同學,不同性傾向、不婚族的機率將大大提高。
社會結構不斷改變,同時人工生殖技術也不斷進步,這次「人工生殖法」的修法,應該要反
映未來台灣社會的多樣共榮,讓不同的族群都可以在這塊土地一起生活。
陳菁徽說,他自己在上週也提出自己的修法版本,同時有20多位藍委一同簽署,直言「很多
東西只是由於大家不了解,而去拒絕他,」一些藍委經過他的解釋,不但支持和他共同法案
,甚至還問他能否加簽,樂觀看待「人工生殖法」的修法。
代理孕母爭議大,應脫鉤處理
本次「人工生殖法」修法公聽會,衛福部向外界釋出的說帖指出,2019年台灣同婚合法,「
同性傾向者與異性傾向者,就成立親密、排他之永久結合關係之需求而言,不無二致,」同
受憲法保障,為適應社會環境的變化,因此決定在這個時間點啟動「人工生殖法」的修法工
作。不過「人工生殖法」歷年來之所以紋風不動,必然有其因素,倫理部分就是其中許多人
擔憂的部分。
「台灣全國媽媽護家護兒聯盟(媽媽盟)」就在公聽會上直言,現今社會,雙親同時照顧子
女尚且不容易,何況是單親?對放寬單身族群適用「人工生殖法」修法的放寬對象表示反對
。
同時媽媽盟更指,在開放捐精生子已經20多年的歐美社會,近來也出現一些社會問題。例如
一份針對多國人工受孕子女的調查顯示,當他們得知自己是捐精捐卵者的後代時,大部分的
人感到震驚、困惑、疑問、麻木、悲傷,其中約71%的人同意,「我的受孕方式讓我感到痛
苦或悲傷。」其他在國外看到的隱憂,還包括社會面臨近親結合的風險,呼籲官方審慎看待
「人工生殖法」的修法作業。
不單是媽媽盟,行政院性別平等會的代表也建議,修法可分兩階段處理,女性同婚配偶、單
身女性使用人工生殖技術可先開放,因為這部分並無涉及代理孕母等第三人,對社會衝擊力
道有限。
但其他族群,包括缺乏子宮、無法懷孕的夫妻,或男性同婚配偶,由於需要第三方人代孕,
「恐讓代孕女性身體面臨商品化的風險」;若有償代孕,會有不當誘因出現,導致經濟弱勢
女性淪為生產工具。建議待法律、社會面較成熟時,再來處理。
「台灣到底要不要有代理孕母制度?這個制度我們了解有需求,因為人人想要自己的孩子,
但這是一個慾望,不是一個權力。」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認為,再看到需求面的同時
,也要關注付出面付出了什麼。他強調,代理孕母幫人家代孕,付出的除了自己的身體,還
有健康、家人、工作環境,「這牽涉到社會上的倫理價值,我們必須去評估,需求跟付出到
底平不平衡。」
由於呼籲放寬「人工生殖」技術的對象,在社會上多以受害人的面貌出現,讓反對方常常動
輒得咎,但黃淑英仍呼籲,台灣若要開放代理孕母,要先看開放後的益處,是否遠高於社會
、及代理孕母的付出,若是就開放;若不是,「可能這個制度在台灣就不可行。」
人工生殖法修法,也非搶救生育率良方
同時,社會上觀察「人工生殖法」修法,有些人以「增加生育率」的角度出發,但這樣的想
像可能過於脫離現實。中央警察大學法律系教授鄧學仁就直言,「提高生育率,即使是異性
婚、身體健康的,也有人不想生小孩,」要提高生育率,應該要先健全育兒環境,才是根本
之道。
不單是對「人工生殖法」修法態度較為反對的民間團體,與會的同婚團體,也對「人工生殖
法」放寬代理孕母態度較為保留。
彩虹平權大平台執行長鄧筑媛就引一項數據指出,根據他們自己做的民調顯示,2022年,支
持女性同婚伴侶透過人工生殖生養小孩,台灣社會的支持度達57%;男性同婚伴侶則只有46%
。2023年,女性同婚伴侶仍超過55%,但男性同婚伴侶只剩下41.7%,顯示社會上仍「男女
有別」。
出現這樣的現象,可能是社會對「母職」仍有刻板印象,但另一方面,可能是男性同婚伴侶
若要透過人工生殖生養小孩,勢必要透過「代理孕母」才能達成,在台灣整體社會對代理孕
母仍無較完整、具體的規劃前,「人工生殖法」修法現階段應與代理孕母脫鉤處理。
同志家庭養育小孩早存在於台灣
更多的同婚團體,更希望的是,在社會對女性同婚伴侶開放人工生殖一事已有共識時,希望
「人工生殖法」儘快通過,讓台灣社會能更加平權。
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同家會)秘書長黎璿萍說,目前全台早有近500多組同志家庭,
養育上千個小孩,這些小孩年齡上至大學、小至一歲,「代表的是,早在2019年同婚專法通
過前,其實孩子生養在同志家庭,就存在於台灣社會中了。」
單就2023年,就有349位女同志向他詢問海外人工生殖的流程,「看見台灣公民,因為同志
身份就被排除在『人工生殖法』之外,更令人不能接受的是,台灣的試管嬰兒技術全球第二
,外國夫妻拎著行李來台灣進行試管診療,台灣同志只能拎著行李去國外承擔更多風險,」
黎璿萍疑惑,這樣的不平等現象還要多久?
https://www.gvm.com.tw/article/110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