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inyurl.com/ontww7u
「錯別字是常態,火星文滿天飛」教授怨新生中文差
2015-09-07 08:25:37 聯合報 記者沈育如/台北報導
很多教授抱怨大學生中文能力差,報告一句起碼有一個錯字;或是愛用火星文,讓人看得
一頭霧水。為加強學生語言表達,實踐大學9月開學後,大一國文將改念加強基本功的閱
讀、寫作,全力搶救學生「菜中文」;元智大學近年來也推動「經典50」,要求大學4年
內,起碼念10本以上經典著作。
「好好念書,『醬』(這樣)長大才有成就」、「又失敗了,『哭哭』」、「這樣很不錯
der」,不少大學生的中文表達,讓老師看了頭昏眼花。
台北城市科大應用外語系副教授吳萬居分析,台灣重視升學成績,長期忽略培養中學生的
閱讀、寫作能力,加上常使用3C產品打字,久而久之忘記正統中文字怎麼寫,錯別字更是
多到難想像。他的學生平均一篇文章約12到25個錯字;連前段國立大學,中文表達也待加
強。
吳萬居說,學生「的」、「得」,及「在」、「再」不分已是常態;也常將兩個字,合成
一個字來表達,例如「這樣」,濃縮成「醬」,或用喜怒哀樂的符號來表達情緒;甚至寫
不出來,將一個字胡亂重新排列組合。
實踐大學大一國文課,原本從詩詞、散文、小說、戲曲、哲學5選2修課,但為加強學生中
文能力,9月開學後,高雄與台北校區6個班試辦,大一國文將由原本文學賞析,改成打基
礎的作文與閱讀。
實踐博雅學部(通識中心)人文一組國文科召集人黃炳秀表示,校方原本認為大一新生中
文已有基礎,可鑽研更深入中文,沒想到近5年新生的中文會考成績直線下降,作文辭不
達意、錯字一籮筐,「真的要回頭補強」。
黃炳秀指出,今年大一國文將以閱讀為主,透過教授融合詩詞、散文、小說、戲曲、哲學
的自編教材,並要求學生2到3周就交一篇作文、觀察紀錄,增加動筆寫作的機會。
元智大學則推動「經典50」當畢業門檻,通識教學部主任劉阿榮表示,校方選出柏拉圖「
理想國」、盧梭「民約論」、亞當.史密斯「國富論」,甚至佛經等經典好書,要求大學
4年內,得讀完當中至少10本書,並寫讀後心得給教授認證。推動10年來,學生中文表達
都維持一定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