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105年工工所考取心得

作者: coyot92618 (horsemanship)   2016-03-22 00:22:48
看到許多大大們分享考取心得,當初自己在準備考試時也從版上獲益良多,想說分享這一
路以來的考研心得,提供準備考研的學弟妹們一個參考。
一、 報考動機與背景
  簡單介紹自己的背景,畢業於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在系上選修熱流領域,與工業
工程無相關,學的是熱力學,流力與熱傳等等。
  想考研的動機是因為服役期間結交許多不同領域的高手們,和這些高手談天論地的過
程中,深覺自己大學學經歷不足,於是萌生考研的念頭,而後轉換跑道考取工業工程所。
二、 報考系所
台大工工所-正取
清大工工所-正取
交大工工所-正取
中央工管所-初試合格未複試
三、 參考書籍
統計學: 楚瀚上課教材、細說統計-楚瀚、
     統計學(上)(下)-陳正倉 林惠玲。
作業研究:李昊教材、operation research-Hiller、作業研究-韓旭。
生產管理:李鈞老師上課書籍。
 
四、 準備過程
  去年七月時退伍,在退伍前一個月開始積極尋找補習班詢問工工所課程,後來選擇新
竹大碩作為輔助自己的工具,一方面是有時間的壓力,另一方面由於自己並非本科系,若
要從頭開始學恐怕會有觀念不清楚的情況發生,所以當時求助於大碩。在考慮要考工工前
有先做些功課,瞭解工工大致上分為三組,OR、生管與人因組,因為自己的記憶力實在是
有點差,所以在報考時是選OR組作為奮鬥目標。
  OR組的部分一般是考統計學和作業研究,但是交大與中央有考生管,所以當初報考補
習班時這三科一起報,在七月時開始趕正課。以下整理我在這半年的讀書歷程:
(一) 7~9 月 正課趕課期
  這個時候是我這輩子最精實的時期,因為自己非工工本科系,所以在前兩個多月有非
常沉重的進度壓力。
  統計的部分有試聽張翔和楚瀚的課,試聽之後覺得楚瀚老師的課比較適合完全沒統計
背景的我,再加上只有新竹地區有開暑期正課班,所以就跟著楚瀚老師一周上兩天課,從
早上九點上課上到下午五六點,老師會不定期加課,所以光是統計的loading就非常的重
,上完課之後回家整理筆記,隔天一定把上課的例題和作業複習一遍,一周花在統計學上
的時間至少20小時以上。
  其餘平日沒有上統計學時,都安排作業研究和生管的進度,通常早上上完OR課時腦筋
會轉不過來,在下午時我都安排生管進度,每天這樣周而復始的趕進度。當時補OR時第一
次直接接觸李昊的課,完全不懂老師講simplex method是什麼概念,後來有上網看交大開
放式課程王晉元老師的課後,才完整地深入了解李昊的每一個步驟在幹嘛,我覺得李昊教
的東西偏向純粹解題,很少講解背後的意義是什麼,所以跟不上老師的腳步,後來看了一
遍交大課程再回來看李昊的解題步驟才比較能了解單體法的精隨,但是OR這科的變化題太
多了,老師解題的內容也有限,還是需要靠自己去做更多功課。
  生管的部分,我把老師上課的板書再從新整理過一次架構,並且整理成自己習慣的格
式,老師上課時雖然都講解課本的內容,但我還是自己做一次筆記,因為不是準備生管組
的關係,在這個時期我就是單純靠做筆記增加記憶力,也因此我在最後衝刺期只看我做的
筆記就很足夠,生管架構很熟悉。
  在這個時期我把這三門科目的內容完完整整跑過一遍,尤其是統計學的部分實在是下
足苦工,老師每兩到三周小考一次,為了準備老師的小考,有時候考前一天甚至整天在複
習明天的小考範圍,只為了不要浪費每次測驗自己的機會,也藉此機會衡量在統計學這科
下的功夫是否足夠,在這邊要建議學弟妹絕對要把握每次小考,除了督促自己跟上進度,
在檢視自己小考的成果時,也能稍微帶給自己一點成就感。
(二) 9~10 月 空置期
  因為暑期正課班結束,可以在這時候稍微喘口氣,而我在這個時候的規劃就是把統計
學的基本觀念從頭到尾再看一遍,因為楚瀚在暑期班期末時就恐嚇大家,每周會有70題題
目作為回家作業,為了應付這龐大的題目數量,如果沒有基本觀念支撐應該很難應付。
  OR的部分則是把李昊的上課例題作熟,也把每章課後習題作完,生管的部分就沒有再
多著墨,因為有報題庫班的關係,想要把重點擺放在統計和OR兩科,所以決定之後在題
庫班時再跟班一次即可。
(三) 10~1 月 題庫班時期
  題庫班時期是另外一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在儲備兵馬糧秣,所以非常的辛勤在種田
,第二個階段是在運籌糧草,把先前囤積的戰備糧食運往題庫般的這個階段,準備磨刀霍
霍,試試前幾個月的準備功夫是否足夠。
  楚瀚老師的題庫班真的很硬,很適合愛打王的朋友們挑戰,光是一周70題的題目就消
耗我兩天左右的時間在寫作業,而作業並不是寫完後就結束,在下周發解答時才是最夭壽
的時候。我的作法是每周踏踏實實地寫完70題,這些題目難易皆有,難免會遇到令自己很
挫折的題目,往往拿到解答才是挫折感最重的時候,我一度感覺之前下的苦功都是徒勞的
,但這時我還是硬著頭皮把錯誤的題目全部重頭再算一輪,只因為老師在上課時告訴大家
:「我跟你們拍胸鋪保證,只要做我每周70題的題庫,不要說全部做完啦,只要做七成我
保證你想到哪就能到哪」,所以老師一周70題的題目,我有時候一周甚至寫到100題,包
含新題目與上週作業錯誤的題目,也正因此打下更穩固的基礎。現在回想起來好家在當初
沒有懷疑老師說的話,否則也不會有今天的成績。
  李昊的題庫班就是純解題,把歷年的考古題在上課時再講解一次。有些人認為李昊的
題庫可以skip掉,我當初也有這種念頭,但是考量到沒有人能夠和我討論OR上碰到的問題
,最後還是完整地把老師在台北的題庫班跟完,也因此結識了在台北班的讀書會成員。至
於是不是要報李昊的題庫,我覺得因人而異,畢竟每個人所在的環境不同,我當初考量的
點是有老師可以幫忙解惑就報名,雖然有時候不大懂他在說什麼,他也含糊的帶過,但是
從事後諸葛的角度來看,老師的觀點還是有幾分正確,就看自己衡量是否需要。
  生管題庫班其實和正課班感覺差不多,老師在前幾堂快速把正課班的內容講述一遍,
之後就都在做題目,這時候我把以前上課寫的筆記從新整理成自己的文字背誦,在每周往
台北的過程複習生管的架構,這個部份因為我不是著重在生管組就不贅述,我的策略是把
生管中記憶性的時習之,有空就把自己的筆記拿出來複習一下,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在上頭

(四) 考前衝刺期 1~2月
  這時候最重要的就是把考古題完完整整的做過一遍,甚至兩遍三遍,能夠多做幾遍端
看自己的規劃。我個人是把幾間重點學校的近五年考古題做過兩遍以上,做第一遍時絕對
會有很多觀念上的疏漏,畢竟考古題不同於課本例題,每個學校的出題方向與靈活度相差
懸殊,在寫考古題的過程絕對會發現更多以前沒有遇過的問題,所以建議把考古題做到精
熟的程度。在這個時期我遇到了台北讀書會的成員,因而有機會和他們討論考古題的內容
,經過彼此激盪的過程發現自己解題的盲點。
  
  大致上準備的過程是這樣,而整體來看的話,我在統計、OR、生管這三科時間分配的
比例大概是6:3:1,統計學花費最多的時間在紮馬步的功夫,因此很幸運的考上自己心目
中的理想學校。
五、 心態調適
  前面洋洋灑灑的寫了自己的準備歷程,而心態是考研的過程中最需要注意的部分。我
因為剛好銜接退伍的關係,甫退伍時有強大的動力學習新知,原因是不想回到過去一年的
那種不知所措的生活狀態,因此有非常堅毅的態度維持當時的生活作息。
  但是漸漸到了中期有種無名的怠惰感,這時候支撐自己繼續前進的力量是楚瀚老師上
課時給學生們打氣的勵志故事,每次只要聽到老師提到其他學長姐考研的案例,或是老師
自身考研的情景,便會再加深一次自己的意志。我可能比較幸運很吃楚瀚老師這套,所以
就一直跟著楚瀚的腳步直到最後。
  另外除了考研的環境之外,我每周固定抽空到台北去上西班牙文課,把自己置身在完
全不同的環境之中,暫時解放一下,正因此我每周上完西文課之後會有種充完電再戰下一
回合的感覺,這是我自己調適心態的方式,不見得適合所有人,我想表達的是要找到一個
方法讓自己有持續的動力完成考研的目標,而不是一直陷在同樣的考試氛圍之中,那樣會
讓自己的壓力無處釋放,要正視這樣子的問題存在。
六、 總結
  最後做個總結,考研究所這條路中難免會有迷惑的時候,但是既然當初決定了就不要
給自己有機會後悔。另外關於版上的前輩文章中,有關考試分數的部分有些真的當參考就
好,當時我和讀書會成員常常擔憂版上的前輩各個分數奇高無比,所以給自己帶來了許多
無謂的不安全感,真正重要的是捫心自問準備是否夠充足,哪裡還能夠再多下點功夫才最
實際。僅此獻給未來的考生們。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