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前幾天我就已經寫完社會學、社研法兩科的心得,把社理的部份留著之後寫。但
我對PTT的暫存功能不熟悉。昨天點開要繼續寫的時候,不小心把空白文覆寫上。所以得一
切重來。
原本計畫的模式是把我準備期間讀過的所有書都做簡要的、考試取向的書評。但既然
都得從頭來過,就把所有的心得都放在我得分比較高的社研法上面。社會學和社會學理論
的部份,有另外兩篇強者的心得可以參閱。
社會學 46
社會學理論 49
社會研究方法84
英文(B) 60 (均標46)
總分 179 (最低錄取172)
我本身是公館大社會工作學系和政治學系畢業,大學時修過社工系的社會統計和社會
工作研究方法。社工系的社會統計內容涵括較廣,但都比較傾向應用。意即會用就好。Z檢
定、T檢定(單一樣本、關聯樣本、獨立樣本)、變異數分析、卡方檢定、相關、迴歸(單變
項、雙變項、多元)、無母數估計、多重比較、考驗力、邏輯迴歸。學習的軟體是SPSS。社
會工作研究方法,因為授課老師的不同有不同的取向,我這一年正好是被要求最奇特的老
師所教,若非助教強大考研究所根本需要砍掉重練。因此在準備研究所前有一些背景,這
個學科的準備方式也就沒這麼興趣取向。相較之下社會學、社會學理論是在考研究所時才
接觸,整個準備的過程是否滿足、歡喜對我而言非常重要。
統計學:
《行為科學統計學》 R. Pagano(2011),潘中道、郭俊賢譯
這本書寫得簡單易懂,卻不失內容深度。我個人推荐作為統計學的第一本入門書。不過在
閱讀的編排上,我會較建議把相關、迴歸、考驗力部份,留待多變項分析讀完後再閱讀。
p.335例題─考驗力與樣本大小,這部份是另一本書比較沒有的可以多讀幾遍。(不過台大
的歷屆試題沒有考過XD )
《統計學─方法與應用》林惠玲、陳正倉(2011)
這本書習慣用牛刀來殺雞,有些需要微積分的部份,只要參詳附圖表就可以理解,不用在
運算證明上花時間。本書多數章節有附錄,時間有餘、興致甚高,可以挑戰。台大每兩年
統計的部份難度和內容會有循環,像今年偏向假設檢定實際演算,去年就比較多觀念題和
母數估計。我認為假設檢定的實際演算是比較簡單的,觀念題和母數估計的部份就很需要
這本書來作補充。如果在E、C、V代數運算上較弱的同學,可以在這本書收獲滿滿。母數
估計的部份這本書也寫得比較多。P書的假設檢定主要採拒斥域或臨界值的方法,林、陳
則有補充用區間估計作假設檢定的方法。不過這本書的一些公式和P書有所不同,這個部
份同學不用太慌張,經過代數運算公式都是相同的,記自己好記的就好。建議明年的考生
一定要讀這本或其他更艱深的統計書,後年的考生你可以賭賭看兩年一輪的循環。
社會研究方法: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E. Babbie(2013),林秀雲譯
本書算是經典教科書了吧,譯本也非常多,林秀雲獨譯這本是最好閱讀的版本。淺顯易懂
,舉例也很活潑,閱讀不會枯燥乏味。每一個研究方法都會討論它的倫理議題。理論典範
的內容雖廣泛卻雜亂,比較缺乏統整與結構。信、效度的部份討論較少。
《社會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W. Neuman(2007),郝大海譯
本書比較無趣,但在信、效度上的討論很多,可以充分補足B書的不足。以實證主義典範
、詮釋的社會科學、批判的社會科學作為三大方法論典範,輔以女性主義與後現代主義。
書中各個研究方法大多會討論不同典範的操作與倫理議題。
《社會研究方法─量化與質性取向及其應用》王雲東(2012)
本書不建議閱讀,但仍放在這邊是因為他有一些圖表整理得不錯,e.g. 77,159,164,178
。
《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畢恆達(2005)
這本書大推,簡單易懂又小本,我在替代役專訓的某一天晚上失眠,在浴室把這本書喀了
一半。〈哪一種研究方法比較好?〉、〈論文的核心:發現與分析〉這兩章對考試的用處
較大,其餘部份雖然適合研究生一讀再讀,但對考試效用不大。針對需要撰寫研究計畫、
論文的同學,非常推薦這本小書。
《好研究 怎麼做》R. Alford(2011),王志弘譯
本書對於需要進行論文評析的同學非常有用。作者將三種研究典範區分出來:多變項、詮
釋、歷史的論證。運用各篇社會科學經典,將三種典範與前後景運用以分析作者將研究方
法、理論、證據三者連結的論證。例如涂爾幹的自殺論將多變項關係置於前景,各種不同
的群體變項會影響社會整合度。而社會整合度如何與自殺率連結在一起則是被置於背景的
詮釋論證的工作。群體自殺率的歷程也同樣被置於背景(歷史論證)。
《這才是做研究的王道》H. Becker(2009),郭姿吟、呂錦媛譯
本書介紹了很多做研究的撇步,但要將這些撇步運用在試卷上就非常看功力了。我就是功
力不足的那群人。第二章〈意象〉和理論家的方法論可以扣連整合,如果是強者應該可以
運用得很好。我考完了之後才想到,如果可以把涂爾幹、韋伯的方法論用在社理考題裡會
不會表現得更好。不然看了他們的方法論作品卻用不上,超心酸。
《以身為度、如是我做:田野工作的教與學》謝國雄主編(2015)
本書是AA團體的研究生版,全書讀起來很有趣,但若針對考試只需讀完第一章,或p.4,5,
23即可。
《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潘淑滿(2013)
《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胡幼慧主編(2005)
好些質性研究論文常常抄錄、引用這兩本書。潘書第三章介紹質性研究的理論典範,很值
得一讀。胡書第一部份則將各種理論典範講述得更深。這部份由淺入深,參詳兩本書可以
收穫更多。
統計學除了一些基礎觀念有見解上的歧義,其他部份都有標準答案,算是最能把握的
分數一定要拿下來。每兩年一輪的循環要掌握的重點不一樣。在重點著墨上可以考量這個
循環,節省時間。公式之間的差異最好試著運用代數運算把他們劃一,訓練自己代數運算
和函數的感覺。報表的閱讀,林、陳書內有報表可以練習,一定要知道一個數字和其他前
後左右的數字間的關係。
社研法的部份我沒有特別去看額外的論文,但多看一點別人實作或自己做過一定會有
收穫的。量化、質性研究的信效度是重點,每年多少會考一點。研究倫理、研究方法差異
、抽樣方法也是考試重點。去年考到研究問題的設計,這個部分我認為需要把方法論的部
份運用上去,再運用Alford前景、背景分析,設定一個適合特定方法論的研究問題。之後
再考量需要採用何種研究方法與證據,將理論、研究方法與證據彼此鑲嵌在一起。至於三
者之間的間隙,就如同Alford所說的,來場詞藻華美的修辭演練吧。
我個人缺乏長時間埋首苦讀自己不喜歡的作品的經驗,這次準備研究所考試也不例外
。所以在社會學方面偏廢頗多。不過整個過程我得到很多對於求知欲的滿足。社會學之於
我,就是最熟悉的陌生人,雖然在同一棟系館也常常被誤認為彼此,但其實根本對對方完
全不清楚。雖然一直想旁聽社會系課程,但總是沒有如願。完全就是一個新鮮人。
準備的過程幾度放棄應考,只想以求知慾被滿足的愉悅作結。幾番推動我的,以及我
只挑台大社會所應考的都是相同的私人因素。
因此整個備考的心態與學科背景與前面的強者大大們都不太一樣。沒有補習、讀書會
、學長姐的砥礪和切磋,真的很容易缺乏動力。第一本社會學讀物Allan Johnson《見樹又見
林》讓我對社會學起了興趣。(好在不是Elias的《什麼是社會學?》)之後是片桐新自等人
所寫的《基礎社會學》、Bauman的《社會學動動腦》,這樣的興趣一直未被削減。期盼有
一天自己也能透過社會學的理路、視角來解決問題。推薦這三本書作為社會學的入門書,
希望更多人能夠藉此找到/找回對社會學的熱愛。
準備研究所考試的過程中,讀了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
日》以及其他節錄(如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被他各種紛雜未統一的概念搞得天花亂墜
之餘,感受到他對於無產階級無力的悲鳴與對資產階級、權力者的憤恨。閱讀韋伯則覺得
這個人很偏執,類型學分類很詳細卻也很無趣,特別是《社會學的基本概念》落落長的第
一章。涂爾幹的《社會分工論》、《職業倫理與公民道德》則一再的看到他對於社會失序
的痛心,對於社會整合的企求。過去機械連帶為主的社會轉變成有機連帶分工為主的社會
,過去的道德是統一的整合每一個社會成員。現在的道德則紛亂雜陳,往者已矣,再現過
去的社會已不可能,適用於有機連帶社會的共同道德尚未建立。因此涂爾幹的作品都扣連
著整合社會成員的方法。讀原典的好處是可以設身處地的從作者的關懷,了解他分析的角
度、有興趣的主題。至於認為二手書可能會寫錯原典的內容,我覺得無關緊要。P.
Bayard就認為,即使是原典作者也無法將原典詮釋完美。
感謝在11月從成功嶺下機構後一路砥礪的朋友
子瑩、盈萱,感謝兩位在考前一周,下來高雄陪我打球、聊天。
弘哲,雖然推坑要我主辦N屆大社盃,考完那天如果沒跟你和子瑩吃飯,我一定會很崩潰
。
芩儀、鈺娸、建誠、葉翎、盈昇,我能一路準備考試絕對是因為你們希望我如此,感謝你
們的簡訊、LINE、FB問候。
香蘭,能和你吃飯、聊天真的很開心。
在我備考這段時間,一直照顧我的阿替們,首要感謝韋豪和政哲,阿替裡韋豪正好是社會
系畢業的,只有你可以在我講社會學鬼話的時候回應我。政哲則是在我每個早班、晚班輪
調、日夜顛倒摧殘得無心讀書時,給我正能量。感謝美娟姐、源益、杰哥、宜暐的各種
COVER。
感謝損友:家安、高賢、庭均、小卷、柏綱。既給我正能量,也讓我不驕矜自滿。在被虧
的同時,完全體認到自己的不足。
感謝涂爾幹那明白的、直接的對社會的愛,讓我喜歡社會學。
我英文頗差,但如果沒考上國內研究所可能會被爸媽丟到國外”深造”,感謝兩老的用心
良苦,讓我為了不被丟到國外,努力的準備了考試。
私人因素,
歡迎大家加入社會社工系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