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二、背景
三、成績
四、準備方法
五、準備過程
六、心得
一、前言
由於版上普遍以理工與商科的考生為多數,文史哲等屬冷門,加上準備過程中參閱
版上諸多前輩的心得,當初即決定成績出爐後至板上回饋未來有志投身史研所的考生,
在現在的社會氛圍下,這並不是一個輕鬆的決定,升官發財莫入此門。本文主要針對本
科生,或對於歷史有相關背景的考生,對跨考生而言這份心得可能並不適用或僅供參考。
二、背景
原PO是123本科出身,大學時雙主修犯罪防治,在校成績約50-60%,並不算太出色,因
為排課上出了一些狀況,故比原先預計的四年畢業多了一學期,也因此多了半年專心準備
,但實際上開始專心用功念書是在考前一個月左右,這半年主要重點在選書以及大略複習
完中國通史以及世界通史。
三、成績
筆者報考三間學校:台大、政大、中正。由於當初讀書計畫出了點差錯,準備期過於倉促
,台大在完整複習完之前即倉促上陣,加上考題較為靈活,國英文亦未準備,成績非常慘
不忍睹,而整個準備過程則在政大考前三天就緒。
台大
加權
國文 50 → 25
英文A 46 → 23
中國史 30 → 30
世界史 43 → 43
台灣史 19 → 19
總分:140 (最低錄取197.50) 落榜
政大
中國通史 41
世界通史 53
中國近現代與台灣史 73
歷史英文 24
總分:191 (最低錄取154) 正取
中正
中國通史 52
世界通史 70
史學方法與史學理論 74
加權平均中世通各佔 40% 史方20%
實得總分 63.60(最低錄取36.20) 正取
四、準備方法
(一)選書
由於歷史學學說紛雜,只有當代流行的學說,並沒有絕對的真理。因此,對於歷史系
考生而言,選書成為一門重要的基本功,故我將它專門開了一個章節討論。各校的歷史所
考試一般都將考科分成三個領域,中國史、世界史、台灣史。所以選書亦可以從此著手。
筆者選書的邏輯是:(1)由通史至專史、(2)專史除了時代以外,再依政治、經濟、
社會、文化分成四個領域、(3)挑選中外重要學者的名著。在選書的過程,大致瀏覽目錄
以及序言,從這邊可以了解作者關注的議題以及其核心思考方式,在這個過程中多多少少
就能建立個人基本的大綱。概括而論:可以不讀完所有著作(也不可能讀完),但你須要
知道該領域學者的核心思想以及概念。
(二)確立個人核心概念
所謂個人核心概念是我自己發明的名詞,它的內涵是將他人的著作消化吸收,以個人
的思考邏輯重新詮釋,該過程與選書交互進行建立基本概念。以筆者為例,由於受到本系
教授的影響,在思考的過程是以全球史的角度進行多元文化思考,並透過想像當代與現代
之世界觀重新演繹閱讀的著作。透過個人核心概念的建立,能夠加快閱讀速度與理解力,
達到融會貫通的目標。
(三)考古題
由於筆者寫字速度較快,在考前並未特別模擬考試環境與時間,僅僅透過反覆閱讀考
古題,並大致列出主要論點,以及可以列出的書目與史實。對於手速較慢的考生,建議可
以提早開始準備。寫考古題的好處,除了捕捉學校的主要出題方向以外,亦能給予考生警
惕,在準備過程中,每當覺得準備得差不多的時候,我都會隨機開啟各校近五年中任一年
份的考古題,不得不說,考古題是打擊信心的好東西,在看到政大某年度考浙東、浙西學
派以後,筆者就摸摸鼻子回去繼續念書了。
(四)其他附加之準備方向
如果前三點已經自認準備就緒,就可以對自己心目中的學校進行專門準備,如筆者第
一志願為政大,為求心安,在考試前除了碩班考古題,還特別去看了近年開課資料、課程
大綱、以及期中期末考古題,了解主要活動的老師以及他們近年相關的研究領域,藉此增
加命中題目的精準度,透過這樣的準備,加上政大今年並未出現過分刁鑽的題目,大部分
的題目很幸運地都能夠寫出一點東西。
(五)小結
在以上的準備過程,最重要的是專心致意,不求速度,筆者在準備過程中每天都安排
幾個主要議題進行閱讀,如宋明理學、中世紀的世界觀、西方史學理論流變...。一般一天
僅安排兩至三個主題,從中午開始準備,若時間不超過晚上十二點才會提前準備隔天的進
度,透過規律的作息與時間安排,較容易進入狀況,也能使讀書的效益最大化。而找出個
人最適當的讀書方式或許才是最有效的準備方法。
五、準備過程
以下將準備過程就有考試的科目分成四項討論,茲列如下:
(一)中國通史
中國通史筆者是以傅樂成與甘懷真的中國通史為底本進行準備,在此之外還有錢穆的
《國史大綱》、王壽南的《中國通史》以及伊藤道治的《中國通史》可以選擇。之所以選
擇傅樂成是因為該書擁有豐富的史實,而甘懷真的書較為淺白,並精確的點出中國史的幾
個主要議題。相對而言,《國史大綱》以文言文書寫,除了內容外,還要先看懂文言文,
所以選擇割捨,改以《中國歷代政治得失》理解錢穆思想,而王壽南則是以前有略翻過,
故選擇以不同的中國通史切入。
專史的部分則如上所述,將時間依考題分類簡單切分成先秦、魏晉南北朝、隋唐、
宋元明清等分期,或依主題性進行如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等進行選擇。這之間尚有專
書論文等,準備方向先求廣、再求深,務必使自己在考題出現時尚有招架之力,另外對於
重要議題如唐宋變革期、北亞草原民族、官制變化、庶民生活等都要有所了解。
而政大又將近現代特別劃分出來與台灣史合併出題,在這部份則是用史景遷的《追尋現代
中國》與徐中約的《中國近代史》補足。
參考書目:
基本參考順序: 教科書(通論) > 專書(專論) > 論文
薄、新 > 厚、舊
甘懷真,《中國通史》(全)
傅斯年,《中國通史》(全)
許倬雲,《萬古江河》(略)
杜正勝,《周代城邦》(略)
錢穆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全)
陳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論搞》(全)
全漢昇,《唐宋帝國與運河》(全)
余英時,《歷史與思想》(略)
蕭啟慶,《元代的族群文化與科舉》(略)
王爾敏,《明清時代庶民文化生活》(略)
史景遷,《追尋現代中國》(前兩卷)
徐中約,《中國近代史》(全)
以及諸多論文
其他學者尚有邢義田、高明士、唐長孺、柳立言、郭廷以、張玉法...族繁不及備載,
可依個人讀書習慣及弱項進行補足。
(二)世界通史
由於世界通史範圍廣大,選題並不容易,因此大部分時候會以基本題型加上各校老師
的專業出題,除了大家常用的王曾才及王世宗系列,世界通史我是以本校孫隆基老師的世
界通史PPT進行準備,孫老師的世界通史企圖打破西方中心論的概念,將世界史的框架移
向全球。政大近年來的考題方向,我認為與孫老師的觀點可以相互配合,故提供了王曾才
系列外的又一選擇,但對於現代史則需要另尋專書補足,這部分我自認準備不夠充分,在
寫台大歐洲化、美國化那題時弱項就被放大。
另外除了各時代的特色與世界觀外,如果要考政大,西方近年來的史學理論演變亦十
分重要,如蘭克學派、安納學派、英國左派史家、新文化史、漢學研究、哈佛學派、新清
史、全球史...,如果能夠將它梳理清楚,在準備世界史的考題時可以更容易了解出題者
的出題概念。
參考書目:
孫隆基,《新世界史》(目前僅出版第一卷,中正史研網站有其PPT可參考)
王曾才,《世界通史》
A‧古(右)列維奇,《中世紀文化範疇》(封面作者名疑似打錯)
大衛‧阿諾德,《地理大發現(1400-1600)》
保羅‧約翰遜著,《文藝復興-從黑暗中誕生的黃金年代》
皮耶‧諾哈編,戴麗娟譯,《記憶所繫之處》
何兆武,陳啟能主編,《當代西方史學理論》(略)
安德森,《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略)
(三)台灣史
台灣史我認為是最難準備的一科,特別是這幾年更讓人摸不著頭緒,我主要是以
周婉窈老師的《台灣歷史圖說》為底本,但該書讀者設定並非以專業生為主。而在台灣史
的準備上我更多是以專書論文為閱讀對象,其中張炎憲主編的《台灣史論文精選》收錄了
近年來相對重要的台灣史研究成果,而且對於議題的選擇相當豐富,相當值得閱讀。而近
幾年的出版品亦須留意,如近藤正己的《總力戰與台灣-日本殖民地崩潰》,若林正丈的
《戰後台灣政治史:中華民國台灣化的歷程》。
總體而言,台灣史與中通、世通不同,準備方向盡量需貼近近年來的學術研究成果,
重要概念如解殖、多元文化族群觀點、曹永和的台灣島史觀等等都應大致了解其脈絡。今
年政大即考了對日治五十年的評價,雖然我覺得有思想檢查的嫌疑,但或許就是在考近年
研究方向。而向台大考了一題細到不能再細的蔡牽,這個就留給其他強者補充了。
由於台灣史方向不好準備,這邊就不附上參考書目了。
六、心得
會變成這樣的讀書的方法,我想跟自己的個性不適合長期衝刺準備有關,因此對於讀
書計畫的擬定就更形重要,也因為考題是申論題,只要能夠融會貫通,準備的速度就會相
當迅速,但原則上還是建議考生越早準備越好,不然像我台大烙賽就不好了XD。
在準備的過程中,老實說是我這幾年來看最多書的一段時間,這之間相當感謝聽我碎
碎念的親朋好友,我認為在準備的過程中重要的不只是結果,也包含過程中的各種心態與
方法,讓自己對自己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由於現實的考量,願意走這條路的人並不多,
但如果有願意一起在這條路上繼續走下去的同好,讓我們共勉之。
也感謝願意閱讀到這邊的朋友,願意看這一篇又臭又長的文章,如果有任何問題,歡
迎來信詢問,如果我能幫上忙會盡力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