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代PO)資管所心得(台/清/交/成/政/央/山)

作者: abc12345678w (好喔)   2016-04-01 14:39:00
(幫強者我同學代PO)
大家好,蠻開心小弟也有機會將自己的準備心得po到版上
[考試結果]
台大資管 正11 計概:73/MIS:62/英文:76/口試:79.57
政大資管 ?
清大服科 正取 計概:71/MIS:60/口試:91.33
交大資管 正1 計概:69/MIS:84/英文:88/書審:83.1
成大資管 正2 計概:85/資結:42/英文:64
中央資管 正5 計概:44/MIS:80
中山資管 正取 計概:61/MIS:63/英文:56
坦白講,分享這篇心得與其說是單純的回饋,倒不如說是想紀錄自己曾經努力的這一年
以下你會得知我的
1. 背景
2. 應考策略
3. 科目準備
4. 實際狀況、困難
[背景]
政大資管延畢生,系排約75%,多益720
大四上快結束時才決定報名考研究所,努力準備了幾個月,然後落榜。
大五在校只修了排球及英文兩門課,沒有打工。
由於去年曾進入二階面試及嘗試推甄,因此備審資料都有了基本的雛形。
[應考策略]
一、組別選擇
選擇MIS組,原因如下:
(1) 名額較多
(2) 資工系不好跨考,且評估自己的資結有優勢
(3) 去年MIS考很爛,想一雪恥辱
二、時間分配
了解自己時間比起應屆生多上不少
而在研究歷屆考題後發現OS部分CP值頗低,便決定粗略地讀過即可,並決定將時間大量投
注在資結上
MIS的部分,我認為一定要有自己的架構,而且要能熟、要記的起來,這也是為什麼很多
心得文都強調筆記的重要
網路跟資料庫,我的準備策略便是先將課程聽完一遍後再決定深入範圍
系統分析是我為了台大特地準備的,然後一題都沒考zzzz
剩下科目像是基本的計算機基礎上完課後就丟到一旁不管他,留給之後煩惱
三、讀書會
讀書會我認為是一個蠻重要的環節,不管是士氣或是有人與你討論都是很好的
我認為在讀書會中要注意幾點:(1) 鼓勵、分享、勇於挑戰與承認錯誤的文化(2) 獨立、
積極、目標一致的組員 (3) 資源、知識的儲存與共享
大家可能覺得我寫得很狗屁不通,但這是為了在有限篇幅內使你了解個大概。
我會在後續詳述我的讀書會中的實際狀況並且說明為什麼我認為這三點是很重要的。
四、心態
其實心態我覺得是最重要的,因為這是當你迷茫、痛苦的時候,繼續支撐你前進的動力。
以下是我在上次跟這次的兩次考試中,所期許的心態
1. 不要逃避
當信心不足的時候,難免會很害怕要跟廣大的考生競爭,尤其很多老師都會給予很多戰略
性的建議:去考個差異化的研究所、考個沒人聽過的研究所...等。
但我覺得,如果連準備個考試都要這樣東躲西藏的逃避,實在有點窩囊
去年落榜的當下,我很不想面對自己失敗的事實,想為自己找理由:哎呀我才準備兩個月
而已~
但如果連都面對事實的勇氣都沒有時,還有資格跟別人在擂台一爭高下嗎?
我承認自己確實失敗了,去年的我即使有著主場優勢還是只有備取,我沒有在時間內規劃
好是我的愚蠢
去年的同學的努力使得他們得到應得的分數跟榜單。
所以我不願逃避,我決定今年堂堂正正地跟所有想要考資管所的同學一較高下
我不會放棄任何可以正面打敗對手的機會,我不要因為恐懼就決定放棄哪些科目
我要全部都拿下來,用最扎實的正拳跟別人正面對決。
有一段話我看了還蠻有感觸的,雖然跟考試沒有什麼直接關聯啦:(擷自Quora)
“…As it does not seem to be the case, stop comparing yourself to others.
The simplest explanation is not that they have a stronger resume, have a
degree, or are more privileged. The simplest explanation is just that they
are better engineers, which shows.
So, to answer your "what can I do" question: Stop thinking of others and
comparing yourself to them, acknowledge you can live on much less than $150K
a year, take a job that utilizes your skills to their fullest and teaches you
new things every day, and begin working towards becoming a better engineer.
Yes, that simple.”
2. 了解自己的優勢及劣勢:
ex:我有程式實作經驗,過去的經驗告訴我:我的數理頗有競爭力,這是我的優勢
而我文筆很差,常常牛頭不對馬嘴,去年MIS更是洗爆我的臉,這是我的劣勢
而我做算數題目時專注力會大幅提升,因此不斷的做題目可以說是我加強實力的最好方式
……
當你知道手上拿的牌好壞之後,才能決定下一步要怎麼打
而不是盲目的相信前人給的“最佳” 建議。
3. 不斷的評估情勢
很快的判斷,很快的做決定。很快的修正
我認為準備考試的人都應該要有這樣子的能力
比方說:我曾經猶豫是否要念系統分析,補習班老師的建議是:顧好你的基本面就好,反
正別人也不會
的確,有著數十年教學經驗的老師的建議不容忽視
但當時的我在分析台大歷屆考題後發覺系統分析的題目佔了50%
而其中又有25%是考非常直觀的題目(就是課本裡頗為醒目,答案都一字不漏的寫在上面啦
)
而當時我所聽到台大考生MIS的分數差不多都在10幾分上下
也就是我只要寫出一題系統分析題目,分數就會是普遍考生的兩倍以上。
所以我最後決定投資時間下去。
[科目準備]
以下是我大略的時間配置
(主要)資結:35% + MIS:30% + 網路:10% + 資料庫:5%
(必要時放掉)OS:5% + 程式設計:5% + 系統分析:5% + 剩下的:5%
下文會提到蠻多自己所用的資源,其實最實用的部分幾乎都是自己在網路上所找到的
這邊提供較無爭議的(1)PPT跟題庫:https://goo.gl/6g5gMH
還有我所(2)自行架設的google site,便於快速尋找考古題:https://goo.gl/s7nsnm
而一些書籍的pdf大家就自行尋找吧,下面提供書名:
(1)Laudon: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thirteenth edition
(2)系統分析與設計:System-analysis-and-design 5th
(3)DC:Discovering computers 2016
1. 資料結構
洪逸的閃電手我就不多提了,他的觀念跟體力也是各種兇狠強勁霸。
暑期:上課,課程內容都要聽懂
這段時期其實我蠻混的,只求洪逸上的每堂課都要聽懂,可以做出基本的題目就好
也因此回家幾乎沒有進度,當時整天都在做推甄僥倖上榜的白日夢
題庫:一直做題目,問問題....loop
老師會發好幾本題庫,很多內容都是MIS組看到會想逃避的類型
這段期間我就是不斷的做題目,不懂的在回去讀...
因為老師是資工資管一起教,有些章節資管不太會考,但是我認為還是可以試著去理解而
不是直接放棄
就像是前面章節有個master theorem,資管的確不會考,但學會了卻是個可以快速驗算的
好方法
我主要focus的章節如下:
精通(Algo、時間複雜度、比較、操作):Tree, search & sort, graph, queue & stack,
熟(時間複雜度、操作):red-black, b tree, AVL tree
普通(會算、重要概念知道):Hash, time complexity、其他高等樹
我放掉了幾個覺得投報率太低的章節:OBST、特殊方程式、部分高等樹
當然有些MIS組的都認為這科只要讀到一定程度就好,這個部分就見人見智
資料結構我粗略地將其切割為幾大塊:
(1) 演算法
了解演算法很重要,我認為直接背起來是最簡單的選擇
當然不是要你直接像背英文一樣背它,而是背每個步驟,在按照你對演算法的理解寫出來
我建議可以在手邊有紙筆的狀況下,有機會就考自己覺得最不會、最複雜的演算法,忘了
再查就好
ex:讀MIS讀到一半突然有點忘記dijkatra,很心虛,於是馬上練習默寫出Dijkstra
(2) 重要概念,如:時間複雜度、特性...等
這個看久就會了,如果發現看就了還是不會就先背起來,一樣有機會就考一下自己,忘了
再回來看就好
(3) 畫樹、畫圖、算數
這個部分我是一直一直做題目做到熟為止,我認為這是最輕鬆的項目,因為你熟了後畫圖
跟喝水一樣快
然後我覺得題目的品質很重要,洪逸題庫班的題目我就覺得非常優質,答案錯誤率幾乎是
0
坊間賣的大碩講義就...可以篩選一下
資料結構是個有正確答案的科目,且比重也佔蠻高的。因此我認為資料結構是一個要好好
把握的考科,進可攻、退可守。考得難了可以把別人當球打、考得簡單了就直接輾過去
2. MIS
暑期、題庫:高進
坦白說我不太習慣高進的教法,還有教材....,所以一開始就邊滑手機邊聽課
好險後來讀書會有位很猛的台科同學(台大正一哥),每次討論時都能從他那邊學到很多
而在多次的發呆中我終於實驗出最適合自己的上課方式了(不是翹課)
這邊要先說明為什麼我剛開始難以習慣高進老師
高進老師會來回跳不同章節,夾雜著大量口語化案例、自身經歷…
不是說這樣子不好,但我實在是比較習慣循序漸進地學習...
總之,我發現最好的方式就是跟著高進一起跳tone
反正當時我上課隨時都帶著林東清跟高進講義
老師講到哪,我有印象我就翻到相關的章節去複習(有點random access的fu)
當然至少書中的東西要有印象(讀書會、自己翻、老師講)
這個時期對我來說還蠻重要的,因為我大量接觸了很多觀念,有點像是東知道一點,西知
道一點
但是整體都是零散的
後期(12月中後期):筆記、整理
由於前面那段時期沒有整理筆記,因此這時期我主要是大量做自己的筆記,又參考到學長
姐的心得說要用筆電做,因此當時我就開始用筆電做自己的筆記(用google doc讓手機也
可以看)
一開始我會想要做一個非常個人化的筆記,也就是融合了各家觀念,再用自己的話打出來
試了大概一個禮拜,我發現這個想法太過天真:1. Laudon喜歡話講一半,林東清喜歡嘮
叨一些有的沒的,像是什麼防守型之類的,整理起來很秏時間 2.如果兩本書的觀點不一
樣,很讓人崩潰
因此我決定採用laudon做為標準,完全按照內容先整理出大概的骨幹,章節也依laudon編

你可能會問,書那麼厚會不會效率很慢?
的確,如果你要土法煉鋼的一頁一頁翻是非常沒有效率的而且整理的可能都是錯誤的資訊
因此我會建議各位使用Laudon的ppt來作為筆記的架構,這樣做有幾個好處:
1. 你讀的是出版社整理的架構,不是你這個菜逼八隨便拼湊的
2. 你可以快速掌握整個laudon的架構、知道laudon的邏輯
這邊是我自己做的MIS筆記:https://goo.gl/r5PnEz
我參考自去年由清大服科考至台大資管的強者學長的格式來編排
不過也要提醒大家,如果只是將筆記印下來基本上對各位沒有太大的意義
要自己整理、自己抄寫才有意義
在用筆電做完筆記後,我發現儘管作筆記的當下印象會蠻深刻的,但是總有種懵懂、有距
離的感覺
因此我決定將紀錄在google doc上面的筆記重新用筆抄錄一遍到自己的筆記本,在抄錄的
同時也讓我重新釐清觀念並整理一個完整架構
而除了作筆記之外,每個章節在開始前以及結尾都有著幾個問題
這些問題我認為是用來驗證並且加強自身觀念的重要部分,一般人可能會以為大略讀過書
中內容就好,但可能翻到下一章,前一章就忘的差不多了。所以後面的問題是用來:加強
印象、驗證觀念
後面章節的問題我一直到考試前都還不斷地練習,因此請將其視為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至於練習的話因為MIS不像算數一樣有固定答案,因此要練的是架構,對自己沒信心的話
,讀書會組員也會有很多很好的建議的
而我建議各位起碼要有“填空”的能力,並要求自己至少也要有將標題、次標題列出來的
能力
如果可以的話也想一下解題的架構以及排版
這邊我會建議各位下載網路上的laudon英文章節,為的是初期什麼都不熟悉的時候,遇到
不懂的字詞時可以快速搜尋而不是一頁一頁慢慢找
3. 網路
9月才開始補課:
我是上林偉的數位,林偉在講網路這邊其實還頗蠻不錯的
然而林偉會過度較往公職、深入的地方去講解,不是說不好,有很多觀念都是很清晰的
但是必要的時候還是要衡量自己的時間、能力以及考試範圍來決定要看多深
比方說:在實體層的部分我幾乎完全跳過,因為我判斷投入也跟回報也不成正比
題庫:劉逸tkb
當時我整個心力都投注在資結跟MIS,網路幾乎就是先看過去,然後把題庫做完
網路的部分其實過去中央考過蠻難的題目,但是最近似乎都比較少考那麼難的...
我因為興趣的關係所以會想鑽研網路到蠻深的觀念,如果大家時間有限的話
我會建議至少有兩個要點要把握:
1. Protocol、幹麻、哪層、英文全名、port、比較
2. 基本OSI跟TCP/IP模型裡面的標題都要瞭解一下
4.資料庫
11月中才開始補課:
上完網路後,由於時間有點緊迫,因此我決定只看完ERD、正規化,後面全部跳過
當然重要觀念我還是加減看一下,如:ACID、SQL、ANSI/SPARC、...
題庫:劉逸tkb
其實劉逸的資料庫我覺得教得還蠻不錯的,言簡意賅。
我當時的策略就是將劉逸教的全部背起來,然後不斷練習畫ERD model,要求至少能快速
畫出基本的題型
而後面做到交大考古題時發現前幾年的SQL考得極難,因此也同時加強自己的SQL能力
我當初設的標準是,最基本的SELECT查詢要會,進階的也要會,其中印象最讓我深刻的有
:NOT EXISTS…NOT EXISTS跟子查詢(select in select)
這邊推薦大家一個SQL練習網站:http://goo.gl/6t2Vj
我的SELECT IN SELECT就是在這邊練習的,雖然最後沒考...
5.OS
暑期:聽過去
將筆記做完,當時上洪逸的OS只覺得一片混亂,只求聽懂當下的課,課後也沒有進一步的
複習
題庫:
第一堂課會有老人癡呆的情況發生。所以我在上題庫的時候決定複製我在高進的上課技巧
,就是帶著我的OS筆記,洪逸講到什麼觀念,我就翻到那邊,發現有哪邊有連結或是搞不
懂的就快速翻過去加強印象,老師上課的複習也會二次加強印象
我大概上了兩堂題庫班的課就將之前的觀念大致整合起來,也能完全跟上老師的進度了
這科我認為投報率很低,台大、政大幾乎不考,清交也很少考,中央考出來大家都不會
所以我決定在考試前只使用題庫班的時間來讀OS,其他時間完全分散至資結跟MIS
6.程式設計
之前忙著補資料庫跟網路,翹掉了劉逸的程設課程Orz
題庫:劉逸
因為蹺課的關係,我借了一本筆記重新自己看過一遍,因為沒有上過課,所以會有很多東
西開始是有點看不懂
因此我的做法是,先花大概4,5個小時,從頭翻閱筆記兩三次,將不懂或是想整合起來的
觀念紀錄下來
上課的時候再仔細詢問老師,以求最大時間內達到最大的綜效(?)
過去學長姐的心得文有提到這科是用來得分的關鍵科目是很對的說法
許多人看到滿滿的程式就會想放棄,但是如果你好好地坐下來,慢慢地讀、慢慢地練習,
是一定會有所收穫的,而這科越是不懂,讀它的CP值也越高
我在題庫班的時候,旁邊坐著一個男同學看到劉逸老師在解清大服科題目時,輕蔑地跟後
面同學說:“我連聽都不想聽,根本不會考”。
用這種敷衍態度來學習的話,是不會進步的,尤其程設並不是一個適合戰略性捨棄的科目
這科有程式基礎的會很吃香,沒有的也請不要灰心。
我想說的是,不要因為看起來很難就放棄,努力拿下這科的分數吧
7.系統分析
由於系統分析只有台大會考,因此找到“正確”的書籍很重要
我剛拿到系統分析的PDF時完全傻眼,500多頁的英文是要我怎麼讀
但是台大那個50%實在太誘惑了,尤其大家讀到一定程度後計概分數可能呈現一個凝滯的
狀態
因此我決定要用最短的時間來把握最有可能考的地方
我的計畫是:兩個禮拜內用讀完系統分析,每天頂多兩個小時,然後在考台大前一個禮拜
將最有可能考的地方全部背起來
你說,500頁,你瘋了嗎?
我沒瘋,因為當時的我認為系統分析是台大MIS中最有可能拿分的地方
11月底,我看著500多頁的英文發呆,問著自己要怎麼辦,兩個禮拜要怎麼讀完時,發現
答案出乎意料的簡單:當切成兩個禮拜的份量後,一天的進度就只要讀40頁左右而已(其
實實際讀的英文可能才20多頁)
我規定自己一次至少要完一半的章節,興致來了就讀到高興為止
而我也不是每個章節都仔細翻過,我當時略過了ERD、DFD不讀,因此要讀的範圍變得更小

很快到了2月多,在考台大的前一個禮拜,我開始利用系統分析的ppt來作筆記,覺得不重
要的就丟掉,重要的(有表格/有標題/佔據篇幅/粗體/感覺)就記錄下來,並且強迫自己要
完全背出所有的表格跟標題,然後基本的觀念也要熟悉
結果台大一題都沒考。
以結果論,我這個投資是失敗的。但是如果重來一次,我還是會做出這樣的決定
因為這是我在參考過去資料,仔細考慮後所做出的決定。
而一旦讓我僥倖得手,我就至少高出別人25分
這並不是賭博,這是個經過仔細評估、規劃後的博弈。
其實不管要不要考台大。我會建議各位在看完一大串開發方法、頭腦很混亂的時期去好好
翻閱前面3章,裡面的用字遣詞都蠻淺白,也有舉例。這會幫助你了解:糾結的需求分析
、開發方法以及一個專案從無到有怎麼來的
8.其他
其他其實就是五花八門的知識、某年考古題突然跳出來的題目。舉凡奇怪、基礎的計概知
識、進階的演算法(台大)、SQL進階用法、EERD、機器語言、HTML/JS/CSS...我都認為算
是這個類別的
這些我認為其實就隨緣吧,如果是容易了解的觀念就了解一下,太難的就視自己情況取捨
,像是:HTML/JS/CSS如果有摸過就懂基本概念,沒摸過建議也別花時間讀了
機器語言的部分是我在做交大考古題時順帶了解的,後面也使用網路上的一些題庫練習,
幸運的是今年交大有考出來
其實這些類別的知識真的不用太過強求,畢竟考出來的機率渺茫,要鑽研又要多花一番工

因此我認為最好的做法就是先評估所考學校的考古題來預測未來出題的機率,然後就相信
自己好好準備吧
這邊分享一個自己做的小廢廢作品,當時為了應付洪逸所要求的二進位、十六進位轉換
自己運用了大量的碼農技巧寫了一個便於練習的網頁:http://goo.gl/ksi877
(其實玩久了還蠻好玩的XD)
[實際狀況與困難]
1.讀書會
坦白說一開始我不是很想組讀書會,因為我很懶得跟別人互動,擔心組員不積極的話還會
拖累我
但最大的原因其實是大家日後都是競爭敵手,何必假惺惺地裝做大家都會一起幸福地考上
台大呢?
這個想法從現在錯的離譜,我越是跟讀書會的一起討論,越是能感覺自己的進步
讀書會的夥伴的確都是對手,只要有報考同一間的話。但我認為讀書會的意義在於帶領大
家一起成長到一定的程度再來一決高下,如果一開始沒有這種互利共生的心態的話連入場
的機會都沒有
在8月多的時候,高進老師幫我們組了一個讀書會,當時由於大家都不熟,所以真的很尷
尬,我記得我們第一次討論林東清的時候,就大家唸一唸,然後下意識地附和組員的任何
意見,第一次就在尷尬與發呆中結束了。
第二次討論依然尷尬,大家按照上次的計畫決定改由問問題,但仍然處於一種很令人混亂
的狀況,加上一群男的,大家也幾乎不知道該該聊什麼,實在很令人坐立難安的氣氛
有幾個組員在初期的幾次開會後便不再來了,我完全懂。但所幸我並沒有像他們一樣放棄
(1) 鼓勵、分享、勇於挑戰與承認錯誤的文化
後來隨著大家越加熟悉,我們開始規定大家要負責回答的題目,然後有問題的話就一起討
論,氣氛開始變得自在,而所討論的內容也越來越有深度,這些都是一開始的我沒有預料
到的
在發現讀書會有變強的趨勢時,我決定至少我個人要勇於討論,有問題就直接挑戰其他人
講的觀念,一種論證的感覺,然後當自己的錯誤被指出來時也要盡量心平氣和(一定會不
爽的),我認為最重要的態度就是誠懇,這樣可以幫助讀書會在衝突中不斷的加深彼此的
深度,這些都是我所看到的讀書會的優勢
而我們除了出來討論之外,也會在群組中發問與回答,頻繁的交流都是一個很好的現象
(2) 獨立、積極、目標一致的組員
要找的組員絕對不能太廢,這很重要
不廢大概就是指:他們能否自主進步、了解讀書會的重要性、主動參與分享而不是當個搭
便車的
你的組員在未來幾個月將可能會比你跟部分的大學同學還要熟上很多,它們的存在除了知
識上的交流之外,更會影響你的心態
舉例來說:我所參與的讀書會組員都給了我蠻大的壓力,他們的進步都會讓我有種隨時會
被拋下的擔心,而很多組員都還蠻積極的貢獻自己的資源,這也使得讀書會得以形成一個
讓大家同時有著壓力跟支持的環境
(3) 資源、知識的儲存與共享
在Laudon裡面所提到的知識管理就有提到組織文化面的重要,這些不是廢話,因為你在讀
書會時就可以很清楚的感受到這種無形的影響會決定讀書會的好壞。
而後來資源的部分,無論是在討論時所找的資料或是老師所給予的資料,都越加的龐大,
因此要如何整理這些知識也是個問題,當時我們便開了一個共享的google硬碟,裡面按照
科目來編排我們所找到的資料,這些我認為對於後續資料的存取效率以及共享都是非常關
鍵的
後期我們讀書會遇到了這些問題:
讀書會的交流在隨著考試的來臨而頻率漸漸降低,這是正常的,大家都會想把握時間來衝
刺進度
但我覺得蠻可惜的是,群組裡面的互動也漸漸失去熱度了,問個問題沒有人有反應,想再
深入地討論只會被忽略,而群組也有著選擇性回應的現象發生,這些問題都讓我一度想退
出。
這就是我們所遇到的困難,當群組有人po出問題時,沒有人回應,或是沒有人想要後續延
伸、不想要給予任何回饋,發問的人便灰心、淡出而這個群組將會漸漸失去活力而失去價
值。
有些人可能會想著:我也不知道答案啊,是要回什麼
但重點不是內容,而是態度,告訴他你也對這個問題有疑問、或是你有什麼初步的想法都
是一個很棒的回饋
不要怕有衝突,讀書會最大的價值就是交流,沒有交流,讀書會只會成為一個累贅
我覺得對於讀書會要有一個基本的認知:不會有讀書會一開始就是很棒的,如果只想著坐
享其成而不願投入心力、資源去創造、改變自己想要的環境的話,不如也別浪費時間了,
跟那些中途退出的同學們看齊就好
2.作息與娛樂
我有一個很大的缺點,我睡眠時間很晚,早上很晚才起。
大概像是2點睡,12點多才醒來這麼扯的作息
很廢我知道,我到圖書館都快下午2點了,每天都在後悔浪費太多時間在睡覺
而我大概會從下午2點讀到晚上11點,中間用晚餐隔開各4小時的間隔
我其實不是很建議這種作息,特別是時間不多的人...
但是在過程當中我會逐漸了解自己的作息、什麼時候該讀、什麼時候該放鬆一下
舉例來說:我下午在補tkb的時候蠻容易分心的,而晚上會讓我比較專注(而且景美TKB晚
上的助教姊姊們都很漂釀又溫柔><)。而補完tkb通常也要關門了,給我一種今天該下班的
感覺(當然還是會去MOS再溫習一下,但會放鬆很多)
這些都是在過程中慢慢去調配時間比例所得知的,我也曾經一天補8小時以上的TKB,補到
都像是在趕影片進度一樣而不是吸收知識
而娛樂的部分我在暑假左右真的還蠻沈迷LOL的(前面的決心都在打LOL時短暫地不見了
...)
當時補完習回去都會打到半夜3點多,然後隔天高進的課就昏昏沈沈的晚到一小時左右
LOL世界賽的部分也有持續關注,大概9,10月吧,當時上課還會偶爾聽到隔壁同學忘記關
的比賽播報聲
總之很廢就是了,我當時整個不知道自己在幹麻,讀完、補完一天的書後就像失去靈魂的
工程師一樣,攤在電腦椅上不想用腦去思考
而在9月後我便將桌機拆了,不再打LOL(轉成用筆電看直播...)
雖然我的例子實在像是一個沒有自制力的廢物大學生,一點說服力都沒有
但是我還是想建議如果各位也跟我一樣沒什麼自制力的話,就好好的了解自己吧
不是靠別人人云亦云的說法什麼考生就該早上七點起床,而是實際根據自己的學習狀況彈
性調整
3.與老師的互動
我其實都跟大部份的台北班同學差不多補同樣的老師,因此從某種角度來看,大家都是站
在同個起跑線的
補習班大部份的同學都很有可能會成為你未來的強力競爭對手
因此與其問說要補哪個老師好,不如問,要怎麼上課、怎麼問問題才是最好的方式?
在上老師課的時候,多少都會對老師的專精有所熟悉,有時候你覺得某部分老師講得特別
好其實並不是你突然變聰明了,那或許是因為老師對該篇幅有著很專精、深入的了解
所以不要把老師神化,老師不是什麼都會,他一樣有著擅長跟不擅長的部分
當在問老師問題的時候,有時候首先要考慮的是,要問什麼、他會什麼、要怎麼問才能得
到最大的收穫
比方說:劉逸有著實務經驗又是資管碩博,那麼你MIS並不一定要問高進,有時候比較偏
技術或實務的MIS概念(ex:SLA)問劉逸反而可以得到更多的收穫
這部分我也沒做得很好,我在請教問題的時候常常都只是慌張地一股腦丟給老師,祈禱老
師能全能全知地解惑。。
但我認為各位如果有補習的話,在問問題上面可以試著由老師的角度出發,再思考要如何
問出一個老師可以回答的問題。不然只會得到一個似是而非、沒有什麼幫助的答案。
4.口試
我認為口試其實就是誠實面對自己,在那邊嘴的話一點意義都沒有
而我的口試成績其實也不到非常好,因此大家就將就點看過去吧
[清大]
清大有幾個地方要好好把握:
1. 清大服科與其他系所的不同:為什麼有人文體驗營、溯溪?為什麼要實習?為什麼有
工作坊?
,你都可以從這個系所所做的任何事情來發現他們的理念。
2. 深入了解你所提到的任何專業領域及應用
3. 英文(不要像我一句話裡有兩個動詞)
清大有一點是蠻特別的,他們比較不會叼你成績,反而注重你為什麼來,為什麼適合他們
要做的就是好好檢視自己過去的經歷及未來的企圖與服科所的契合度從而開始準備
[台大]
台大被打爛,總之我會建議各位過一階後找個統計很強的朋友一對一教學
把基礎統計學一學,然後一樣不斷地質疑自己為什麼要讀台大,為什麼要讀研究所
[政大]
政大因為我待在那邊5年了,面試老師有幾位甚至是指導老師跟一起打球的老師,可能已
經有著根深蒂固的偏見,因此可能沒啥參考價值,也不知道該從何建議起。就請更有經驗
的強者來分享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