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經研所準備心得

作者: and830522 (Andy )   2018-04-05 14:36:02
前言:
原本念了和大學完全不同領域的研究所,一學期後發現和自己興趣沒那麼符合而萌生
重回經濟相關領域碩班的念頭。不過機會成本有點高所以一直猶豫不決,
直到十月底發現已經來不及準備推甄了,只好下定決心休學準備考試,
報名所別為台政兩校的經研所。
背景:
112生科系雙經濟 成績系排大概10%~20%
個經:江淳芳
總經:王泓仁(老毛表示是凱因斯的走狗的那個班)
統計:(上)張勝凱、(下)林惠玲
計量(旁聽):江淳芳(旁聽到後來因為學分數多定力不足就…)
以上經統約兩三年前修的,一段時間沒碰記憶有點模糊了;
雖然計量是一年多前上的,但因為是旁聽,所以也沒有唸得很深入。
考試: 個經 總經 統計 專業英文 總
台大經研 40 45 41 76(38) 164 正
政大經研 47 46 40 X 133 備
前置準備:
因僅有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加上有好一段時間沒碰經濟統計了,
有在猶豫要自己唸還是找補習班課程。
考量個、總經當初滿認真唸的(雖然總經沒上過毛老師的課);
統計雖然帳面上分數不錯,但應該是上述老師給分頗甜的關係,
因此自認統計不是學得很扎實,在ptt爬了一些心得文和問了幾個經濟系的同學後,
得知毛老師的書寫得很精彩,而且碩班入學考題他出題比重滿高的,
因此決定總經先以讀他的書為主;個經則讀同學給的楊雲明參考書,
搭配之前上課的ppt;統計有陳旭昇老師的書和之前修課用的Wooldridge計量課本,
但時間有限不太可能啃完原文書,最後還是決定
去買張翔老師的雲端課程,希望可以有系統性地複習完考試重點。
時間安排:
我的規劃是先利用一個月複習完全部的統計課程(不含計量),
因此選擇雲端課程時間較彈性。十一月開始每天以兩堂課左右的進度上課,
三週左右看完包含附贈的五堂計量數統的全部雲端課程,由於課程真的滿精彩的,
加上本身沒有穩固的計量基礎,所以雲端看完後又報了數位學堂的計量數統課,
十一月最後一週則讀陳旭昇老師的統計課本。
十二月開始每週一下午上計量數統數位學堂,剩餘時間讀毛老師的書,
大概利用兩週時間讀完古典新論那本;十二月後半則努力將楊雲明厚厚的個經念完。
到一月的第一週開始是拿同學給的賴景昌總體經濟學其中幾章來念,搭配之前修課
的總經筆記,稍微複習一下凱因斯的內容;
最後一月中開始做台大經研的歷屆考題,從102年開始一直到106年共五份,
原本預計做完後開始寫政大的,但中間發現有些觀念不太熟所以又回去翻書複習,
過程花了不少時間,最後來不及做政大考古題就要考試了。
作息方面,週一三五晚上要家教所以大約早上九點進圖書館,傍晚五點半左右離開。
二四則是約早上九點半到晚上九點,六日因為白天也都要家教
所以盡量把握早上、下午空檔和晚上時間看書。
各科:
個經:
以楊雲明的課本為主,我花比較多心力的章節有偏好與預算限制、Slutsky方程式、
勞動供給、福利變動測度、成本函數、三種主要市場、賽局、經濟效率。
此外有稍微複習一下馮勃翰老師賽局、產業組織兩門課的投影片。
總經:
古典新論那本主要花時間在靜態模型的均衡分析、消費與儲蓄選擇、
稟賦經濟均衡分析、消費與勞動的跨期選擇,而賴景昌的總經課本則以複習凱因斯模型、
開放經濟總體模型、通膨與失業、央行穩定政策等章節,
經濟成長則搭配筆記一起讀,但多數心力還是花在毛老師的書為主。
統計:
每天兩堂正課後我會在當晚或隔天一早把兩堂課內容的觀念、老師帶的和勾的題目
看過或做過一遍,第四週開始讀陳旭昇老師藍色那本書,
其實上完正課之後讀起來效率不錯,所以有時間可以開始做裡面的題目和700題。
我完成題目的章節包括:多變量隨機變數、漸近理論、點估計、區間估計、假說檢定
及700題裡面經研所出現過的題目。至於最重要的迴歸計量部分
因為十二月後有數位學堂,此時就沒有花時間去做題目了。
計量課方面我一樣會上完當晚或隔天一早複習完所有上課內容,
題目仍然做經研所出過的。此外無論統計或計量課,
我認為重要或老師說常出現的定理或公式,我一定會自己寫過證明流程,
包含應用與進階那本附錄的部分。
考古題:
個經總經光把參考書的概念複習一遍就很趕了,題目幾乎都沒時間寫,
頂多個經書上範例讀的時候一起看過去,經濟真正開始做題目是從102年考古題開始,
所以本來預計一天寫四科變成大概兩到三科,而且也無法在時間內寫完,
到後來乾脆不計時了,把題目出現的觀念搞熟為主,不確定的地方就上網或翻課本找。
也由於沒有人可以討論所以其實也不確定寫得對或錯,
個經方面因為覺得題目出得都滿有趣的,常常一題就思考好久忘了時間,
以現實角度來看,應該當時某些題目果斷放棄才對,
總經則是邊寫邊對著古典新論、賴景昌的書複習。
統計則比較在狀況內(應該吧)寫考古比較不像其他兩科要反覆地找資料;
至於英文我是把閱讀測驗做完,然後請在國外的同學幫忙確認一下答案,
作文就挑移工、Costco兩篇練習。
考試:
去政大考試前因為來不及做考古題,只有考前一晚稍微瀏覽過一遍。
考試當天就有點悲劇了,時間內幾乎沒有一科是寫完的,最後成績就…
證明練題目和寫考古題抓方向是重要的,畢竟考試不會給很多時間想觀念或推導。
台大考試前一晚我有訂附近寶藏巖的房間,想說隔天早八考試可以睡飽一點,
崩潰的是半夜河堤邊野狗在開趴,弄到我精神耗弱,隔天昏昏沈沈的,
所以每考完一節我都衝去總圖小趴一下。總經方面我覺得最可惜的是在考前幾天才發現
經濟系學弟兩個月前有給我毛老師古典新論下半段13,14章的電子檔,
想說沒時間讀了就當作沒看到吧,結果前50分考動態均衡分析,差點哭出來,
只好盡量把腦袋中的東西拿出來寫。個經寫起來也抖抖的,
全部選項都對才給分真的滿狠的。
統計其實最讓我不知道該如何形容,整張我覺得簡單的只有順序統計量,
其他部分可能我把準備考試的書當場拿出來翻也寫不了幾題。
結語:
可能是因為以前在經濟系修的都是較輕鬆、數學較少的的課。
這次考試讓我知道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未來還有很多夭壽難的東西等著去學,
可能要利用這段空檔補強一下。再來就是時間的分配上其實可以更好,
Ptt、手遊等等真的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把時間變不見,
雖然自己常常提醒家教學生不要浪費太多時間滑手機,
但這次準備下來發現我的自制力好像也不太夠。
此外有時間的話多練一些題目是件好事,畢竟跟期中考不太一樣,答題時間很有限,
當別人過度訓練成反射,你用觀念慢慢推導可能會吃不少虧,
記得張翔老師有提過類似的話(?)
基本觀念固然重要,但如果可以跟著補習班或找戰友一起練習、考試,
模擬一下當天的感覺,應該會有不少的幫助。
最後建議如果可以,找個也要準備考試的人一起讀可能比較不那麼悶,
也可以一起討論或互相督促,有人可以討論問題真的會省掉不少時間。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