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心得文替發文次數尚不足的朋友代po。)
首先十分感謝研究版上眾多無私、善良的鄉民們分享自身的準備經驗與心得,幫助我可以
在應對繁忙實務工作之餘仍能夠在有限的時間中掌握值得參考的資源與方向,所謂「取之
於ptt,用之於ptt」,希望自己的小小經歷也可以為許多在助人工作中有所熱忱、期待投
入研究所學習的鄉民帶來實用的幫助。
1、 筆者背景 :
畢業於北部某私立大學,畢業後旋即投入實務工作中,在民間非營利組織至今大約3年工
作經歷,並在工作半年後考得社工師證照,主要服務、同時也是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為婦女
兒少及家庭,這也是選擇報考師大與政大的原因。
投入甄試準備時仍是在職身分(政大報考一般生、師大報考乙組),大約是今年9月中下旬
才在大學摯友的推動下搭了便車,當時距離審查資料繳交等於只有不到 1個月的準備
時間,同時還有實務工作需要兼顧,現在想起來還是覺得那段時光非常苦澀,不過這也表
示只要你抓對方向、下定決心,即使時間有限,終究還是會有好事發生。
實務工作者投入研究所還有一個優勢,就是你在實務工作中的經驗與觀察會比應屆畢業生
來得細緻具體,也較能夠聚焦研究主題,而這我想會是研究所的教授們希望看到的。
2、審查資料 :
(每年甄試可能都會有不同需要的資料內容,請鄉民以當年度該校的要求為主)
兩間學校所需要的審查資料內容大同小異,主要差別在於政大需要研究計畫而師大不需要
、師大需要就學計畫而政大不需要。
而我想既然準備了研究計畫、師大的報名簡章上也未強制要求不得附載研究計畫,所以我
就一併以「附件」的形式加在師大的審查資料中,如此將可以讓審查教授更清楚你的研究
方向以及研究能力,後來在師大的口試時也確實有被老師問到與研究計畫相關的問題。
(1)政大社工所 :
(據說總報考人數30名以上,參與口試人數12名,最終正取6名、備取6名)
a、自傳。
b、研究計畫:包含研究動機、文獻探討及研究方法,字數以5,000-10,000字為限。(字數
的部分我有多出大約1千字,考量屆時是以紙本資料給教授進行審查,應該不會被抓那麼
嚴謹,後來確實也沒有因此而影響成績,大家可以參考斟酌)
c、其他有利審查資料:如社團經歷、工作經驗、語言成績等等。
d、學業成績平均總排名證明。
e、歷年成績單總表。
(2)師大社工所 : (參與口試人數總共17名、正取5名、備取6名)
師大的部分因為畢業已經超過兩年,所以是報考乙組,但未來實際課程安排應該與甲組無
異,不過入學前若正職工作經驗滿兩年可以在入學第一學期申請以3學分替代一次機構實
習,自己覺得是蠻體貼實務工作者的制度。
a、自傳。
b、就學計畫:就學動機、研究方向、未來志趣及自我能力評估。
c、其他有利審查資料:如社團經歷、工作經驗、語言成績等等。
d、過去5年內公開發表之國內外研討會論文,若無則免。
e、歷年成績單總表。
f、報考乙組者,需附上在社會工作相關單位2年(含)以上之工作經歷證明。
(3)準備建議 :
a、書面內容 :
基本上針對兩間學校我的審查資料內容都差不多,只是有針對兩間學校簡章上的項目排序
進行順序的調整。
兩間學校的審查資料都佔了甄試成績的50%,在我自己的觀點來看,書面的審查資料是教
授對於你的第一印象,因此無論在自傳、就學計畫、研究計畫等等面向上是否可以呈現「
考生對於自己的了解程度」我覺得是過程中我很重視、也不斷提醒自己的一點,包括自身
的成長歷程與社會工作的關聯、投入研究所的動機與未來想去的方向、關注的議題焦點等
等都是準備甄試之前可以慢慢累積準備的。
當然,畢竟教授們的時間都很寶貴,所以審查資料也不能太落落長,自傳與就學計畫的部
分我大約都寫3頁到3頁半;在有利資料的部分,大多放的是大學期間到實務工作之後累積
的經歷,包括在學時期參與系學會幹部的證明、服務優良的獎狀、社工師證書、實務工作
中的在職訓練證明(可以呈現你感興趣並且投入學習的面向)等等,同時也因為工作期間有
過幾篇網路平台投稿以及實務論文的發表經驗,這部分放在有利資料將會很有幫助。
b、研究計畫 :
在研究計畫的部分是我這次甄試花費最多心力的面向,畢竟自己自從開始工作之後就很少
花時間讀書,更不用說對於論文架構的理解更是陌生疏離,所以一開始首先讀了一些與自
己想做的主題比較相關的研究論文,一方面是找看看會不會自己想研究的面相早就已經有
人做過了、沒有再研究價值,另一方面也是幫助自己熟悉研究計畫書寫的架構。
當你確定研究計畫的主題之後,接下來就是要針對你主題中想探究的核心問題進行描繪,
尤其在「文獻探討」這個環節將需要你有架構、邏輯清楚地先拆解你研究計畫的核心發問
,並且查找有所關聯、可以支持作為你研究計畫支持的文獻放入其中,當然,對於較少接
觸學術研究的人來說,這5千字的門檻一開始會讓人感到相當巨大茫然,但只要你開始投
入到文獻的閱讀中,這些閱讀的內容就會和你的疑問產生相互的影響,在不斷交叉來回的
過程中慢慢可以摸索出一個架構的輪廓,最後你甚至會嫌1萬字的限制太低了呢!
針對研究計畫書寫的重點,建議在書寫的過程中務必留意每份資料的原始性,倘若所參考
的資料也是參考其他文獻的內容,那麼務必找到第一手的文本會比較合適,另外,在文獻
探討中每個放入的內容是否與自己的研究主題扣連也相當重要。
而我一名大學同窗、目前正修讀研究所的好友也建議,在研究計畫的準備上,「學術期刊
」將會比「碩/博士論文」來得更適合參考,一方面是學術期刊的內容比較新、貼近現況
,另一方面,學術期刊的審查程序也會較論文來得嚴謹一些。
當然,研究計畫也必須參照APA的格式進行書寫,這部分將是作為一名研究生的基礎能力
,務必要留意與了解,而我也正在適應當中。(@@)
*摘要 : 對自己充分了解、就讀及研究動機清楚具體、文獻探討與主題相互扣連、
對於學術期刊與論文架構有粗略掌握
3、口試準備 :
兩間學校針對符合口試資格的名單都是在口試日期的前三天才公布,因此建議鄉民在書面
審查資料寄出之後就可以開始著手針對口試進行準備。
(1)期刊閱讀 :
我自己除了報考政大與師大之外,還有報考台大,當初會有這個想法是因為台大的甄試不
針對審查資料打成績,而是另外以「社會工作論著評述」辦理筆試,範圍則是近十年的社
會工作相關論著(觀察台大考古題,出題依據應該都是集中在三年之間),我是想藉著這個
考試來逼迫自己讀期刊文獻,最後雖然台大筆試成績不如預期、沒有進入口試階段,不過
這個策略確實對我在政大與師大的口試有很明顯的幫助,包括對於社福制度現況的掌握、
理解服務對象較為深入而細緻的經驗感受等等,都拓展了自己在助人工作中的看見,也可
以在口試中呈現出自己的深度。
值得一提的是,務必對於自己要報考學校的教授所擅長、感興趣的研究主題有所了解,了
解的方式便是閱讀這些教授所發表的期刊,如此也能幫助你確立所想報考的學校,而在口
試中如果有機會,可以順勢提到,讓教授知道你對於報考該校研究所的準備程度。
(2)時事掌握 :
建議可以針對口試前那段時間社會福利制度上與你研究主題有所關聯的時事議題多加了解
,以我自己今年為例,包括社會安全網、準公共化托育政策等等對於實務的影響都是需要
了解的面向。
師大的考試也有用抽籤的方式讓考生回答對時事議題的想法,以及這個議題可能與實務工
作的關聯性。
(3)口試表現 :
兩間學校的口試環節只有些微差異,都是先邀請你自我介紹3分鐘,接著老師進行提問。
政大的部分總共有四名教授參與口試,教授們會輪流對你提問,印象中問題包括對你研究
動機的好奇、未來想走的方向、投入此領域的原因、對於職涯進行摘要、未來若考
上打算怎麼就讀(因為是在職身分報考一般生) 等等。
師大的部分,總共有兩名教授參與口試,在自我介紹結束後,教授會請你抽籤回答問題,
我是抽到婚姻平權相關的主題,回答結束後,教授會再各自詢問你2-3個問題,印象中包
括你為何選擇此刻就讀研究所、你的性別對於你的實務工作有甚麼影響、未來若考上打算
怎麼就讀、科技進展對於目前社會工作實務現場的影響與社工倫理議題你有甚麼看
法等等。
在兩次的口試經驗中可以發現,教授的發問大多是著重在你的備審資料,教授們都是相當
相當認真嚴謹地在看你的備審資料,所以對於自己寫的內容一定要有札實的掌握,如果有
時間,可以再對於研究計畫裡的文獻參考資料有充分的閱讀,如果沒有,也一定要對自己
的研究主題方向有過整理,包括為何想做這個研究、對於目前這個主題在社會工作實務領
域的看法為何、其他與你這個研究主題相關的文獻中曾有OOXX的觀點,你是否同意…等等
。
4、結論
甄試相較於筆試來說,對於實務經驗較豐富的考生而言我想會是比較有利的,而無論在審
查資料或是口試的準備上,我認為「對自己的認識」會是最為重要而且核心的,想就讀研
究所的原因、想選這間學校的原因、想從事助人工作的原因、想在這個領域從事助人工作
的原因…這些都是與自己有關的問題,而已這些發問為基礎進行延伸便可以幫助你做好更
多的預備,包括閱讀相關的文章、參與相關的實務工作坊或課程等等,當然,有了這些的
閱讀與經歷也需要好好收整,做足這些準備,我想無論是報考研究所,或是持續在助人工
作上發力也都將更為順暢。
最後,希望自己的經歷與建議可以為大家帶來一些幫助,也預祝期待透過甄試報考研究所
的鄉民都可以從心所願、得到自己應得的結果,無論最後是否順利錄取,我相信在這個準
備的過程中我們都已經成為更接近自我期待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