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中文系畢業,班排約40%,以執行科技部大專生計畫資格申請。畢業後才推甄,因為
資格緣故只申請台大一間。
備審分數和面試分數差不多都是82,不過分數沒什麼意義所以就不詳細列了,但是從版上
其他文推測我的備審分數不算高。
大四期間因為考慮到執行科技部計畫才有資格,如果沒有辦法提出品質足夠的成果報告,
對推甄也沒有幫助,加上也沒時間再寫研究計畫,所以和指導教授詢問過後我決定等計畫
執行完畢,畢業後再申請推甄。
【時程安排】
106年9月開始執行大專生計畫
107年3月執行完畢,提出成果報告
107年5月準備新的論文
107年7月完成論文
107年8月準備研究計畫
107年9月完成研究計畫
因為考量到我成績不夠好,只寫一份科技部計畫當作學術論文代表作不夠亮眼,所以五月
開始寫一篇全新的論文,全文約兩萬字,等於我提了兩篇論文當代表作,希望彌補自己條
件的不足。
如果是用舊的報告來改當然會比較省時,可是我自己手邊沒有什麼課堂報告適何修改成代
表作,所以就想說新寫。一般會認為研究計畫比學術論文代表作重要,這種想法沒錯。但
是臺大限制研究計畫三千字以內,我那時候判斷需要的時間和資料不會比我新寫一篇論文
多,所以在暑假後才開始準備研究計畫。如果從暑假才開始準備,甚至更晚,那當然要先
把重點放在研究計畫,因為代表作怎麼樣都可以找一篇報告交差,可是一般手邊不會有研
究計畫。我是很早就決定要申請,所以四下很閒就提早準備。
【自傳】
這種東西簡單寫寫就好,臺大只看一千字或更少,我認為除非有「極度」「特出」之處,
不然根本不影響,教授面試也不會問,所以不用費心。
我交代一下自己對文學很有興趣,在社團擔任寫作相關職務也編過社刊,擔任三年研究助
理,還有執行科技部計畫。簡單來說,就是讓經歷強化成為就讀研究所的動機或是優勢。
【學術論文代表作】
上面說過我有兩篇代表作,一是科技部計畫,一是自己寫的一篇。執行計畫對我幫助非常
非常大,在此要磕頭拜謝指導教授的指導,寫計畫和執行期間都一字一字和我討論,讓我
知道學術論文該怎麼著手,對我新的論文還有研究計畫都有巨大的啟發。
一篇論文篇幅大約是兩萬字,正文三章左右再加前言和結論,前言要說明自己的研究意識
,為什麼研究這個,這篇研究有何意義,然後交待學界已經有何研究,你如何超出或是彌
補不足(這部分幾乎等於研究計畫)。結論就是要回答你最開始的問題,整理自己正文當
中的重點,然後下一個結論。
我自己的做法是先設定一個有點廣的範圍然後大量閱讀相關書籍,慢慢聚焦,選出文本,
或是作家,再去思考有什麼值得探討的問題。不斷問為什麼,為什麼這麼寫?這麼寫有何
意義?和時代或是作者背景有沒有關聯?受到前面什麼影響?有疑問後再找相關的書籍,
如果發現問題無法得到解答,那就可以成為研究的方向。當初教授就要我從許多文本當中
挑出幾篇為核心,挑選當然要有一個標準,然後思考他們有什麼共通處和特殊處,因為我
們是中文系基本上不太可能沒有文本,選出核心文本後就從作者、時代、文學傾向這些內
容分開探討。一篇論文是要解答一個問題,只是會從很多面向扣問,所以最後要盡量找出
答案。
找書的方式我是先用關鍵字找出一本有點關係的書,然後去圖書館把那附近的書都看一遍
有沒有感覺有關聯的,有了第一批之後就可以從引用資料進一步找其他文獻。如果是論文
,可以用中國期刊網,中國的論文雖然品質不一,但是那個網站會把相同作者其他文章,
其餘人士參考的論文,或主題類似的論文都放上連結,可以很快累積大量資料,如果是臺
灣的論文就是華藝,可是就要自己老老實實用關鍵字查,沒那麼方便。
五月之後自己寫的論文,為了節省時間我直接選定題材,是我擔任助理期間幫教授看的相
關文獻,〈列女傳〉。我的問題就是﹝女子行孝如何被記錄﹞,所以我只研究孝女,貞節
烈婦不是我要處理的對象,因為是單篇論文我聚焦於唐朝,從正史出發,比較唐朝與不同
朝代、新舊唐書的寫作還有同代不同材料。
這真的是我嘔心力血寫出來的,面試的時候也受到肯定。另外我有特別去注意臺大的教授
有沒有什麼論文是對我有幫助的,算是為了推甄特別做的事情。
【研究計畫】
其實和寫論文差不多,發想和找資料過程是一樣的,差別只在於「完成與否/是否實際」
而已。研究計畫通常會假定成為碩士學位論文的計畫,所以題目的設定必然和單篇論文有
所不同,一般來說就是範圍會比較廣,也要足夠深入。有點偷吃步的地方就是不一定要真
的寫出來,所以要強調的是「發想」還有「看文獻」的能力,了解前人的研究之後,自己
有什麼觀點或是角度來看待。
什麼叫做不一定要能寫出來,我覺得以思想來說會很清楚,因為真的很難做,以下都是唬
爛。以先秦思想為例,假設你認為道、墨思想源頭是共通的,只是進程不同,解決手段有
異,你可以在研究計畫提出這個〔感覺很厲害的問題(研究動機)〕,說之前都沒有人注
意到,或是可能有稍微提過可是沒有足夠深入的研究;然後〔整理相關和對你有幫助的資
料(文獻回顧)〕,當然就是一些思想相關研究,這裡你可能要特別指出這二家的源頭為
何,為什麼會被人分開討論,看到了什麼讓你覺得他們有相關,所以你要打破之前的固定
印象;說明〔怎麼下手(研究方法及步驟)〕,你要以哪些文本為主,可能還有其他相關
紀載,相同作者其他作品,後人評價、理解和詮釋,當然對文本要怎麼分析也可以寫出來
;最後就是〔強調你的研究很重要(預期成果)〕,對相關領域的研究有何突破,對理解
哪些東西是必要的。
以上可以看出來,提出一個想法未必很難,雖然要說明引發想法的是什麼地方或原因;想
出驗證的步驟也不難,因為一切研究都是有跡可循,只要參考正規的研究方式一定能找出
辦法。困難的地方是真的執行後得到足以支撐你想法的證據(提出新想法很難就是先要有
跡象,可是通常無法被證明,所以可能只是想太多或方向不對),並將其撰寫成有邏輯和
順序的文章,不過光是有新的想法出來,而且釐清問題的過程是清楚而且沒有太明顯的破
綻,應該就已經超出大學生受過的訓練了。
雖然說可以大膽,因為只是計畫,可是當然不能毫無說服力,教授一定能看得出「論述」
有沒有問題,未必是想法的錯誤,只是表達方式、參考資料或是思路有誤,要抓問題必然
有一大堆可以挑剔,但是要表現出已經有做研究的潛力以及能力。我的研究計畫寫完後,
就感覺這個題目是不可能用我想像的方法來解決,雖然乍看之下是合理的。結論就是大膽
發想,謹慎表達。
理論上來說寫研究計畫比代表作還容易,因為你只要停留在想像的階段,然後文獻回顧就
好。不過我想教授對代表作的要求應該就只是大學等級的課堂報告,可能就至少要學會正
式引用資料,格式,撰寫前言和結論等等,從臺大對字數只要求五千字就可以察覺。這也
是為何普遍面試更加看中研究計畫,因為應該沒有人的研究計畫會拿一個已經明顯到不需
要討論的問題做題目,這樣就比沒有任何新意的報告還有價值,也能看出研究潛力。
【面試】
結合以上所說,我認為代表作寫的好其實比研究計畫更有價值也更加分,所以好的代表作
其實比研究計畫更難寫,因為一個還只停留在提出問題,一個是已經解決問題,可以實際
呈現出你的研究能力。會這麼說就是因為我個人面試的時候『完全沒有被問任何研究計畫
的問題』,結束時我也感覺匪夷所思,自己事後諸葛解釋我的兩篇代表作可能比只有想法
的研究計劃更能引起教授興趣。
面試教授會一字排開但只有兩位會問問題,應該是輪流當主問,至於哪些老師我覺得不重
要,就不說了,雖然我結束後很無聊有上網去查。
臺大要求準備六分鐘的說明,簡介代表作和研究計畫的內容還有創見,我自己覺得好像沒
有很關鍵,教授其實都蠻認真看備審的,這應該只是確認你對備審的熟悉度還有你自己對
這篇文章的理解,沉著大方就好,畢竟是唯一能練習的。交出備審資料後就應該開始準備
面試的問題,有一些問題我認為很有可能會被問就有先準備,也的確被問到。
面試這裡感覺有點難打,因為有高度專業和針對性,有興趣看的再看下面。
Q:為什麼未來研究沒有延續大專生計畫的領域呢?
→在執行過程中我注意到了OOOOO,這讓我更有興趣,所以也不是說沒有關聯。(真心話
是我有針對台大的幾位教授調整我研究計畫和代表作的方向,確保我有興趣的領域不會沒
有相關教授。)
Q:你計畫研究的小說和(某唐傳奇)有什麼差異?
→從作者的寫作意圖、文學效果比較。(解釋完後教授說我講得有道理,又問為什麼不寫
進去,我說記得某部分有稍微提到,但是當時一時翻不到,所以資料要看熟一點)
Q: (延續上一題)為什麼都沒有提到唐傳奇,只有講到明朝的小說?
→因為學界大部分的論文都是和唐傳奇相關,我的重點因此放在探討和明朝的關聯。
Q:你第二篇代表作也是歷史系會做的研究,他們開始會把新舊唐書、唐傳奇納入研究對象
,你要怎麼突顯出中文系的特色?
→我知道歷史系某教授也做過相關研究,雖然是研究孝女的行為,但我也有著重在新舊唐
書文字使用背後的意圖,這就是中文系可以更細膩探討的地方。(一開始有愣住,這題我
事前有想過會不會被質疑偏歷史研究,可是有學長跟我說應該還好,就沒特別想了QQ,自
己覺得答得不夠好。教授有再追問,我就說貴系某某教授也有研究我提的某一篇,然後是
以什麼角度來研究,所以我覺得其實重點是放在研究方法或角度。另外一位教授緩頰說只
是提醒而已,我不用這麼緊張。)
Q:你研究孝女,為什麼沒有提到孝敬公婆?
→我認為女兒對父母行孝,和媳婦對公婆行孝,背後的理由和情感不相同,因此一開始就
著重在女兒對父母的部分。
Q:除了正史,你還加入了其他材料,你要如何確定這些記載是可信的?
→女子行孝是不太被重視的,所以我覺得會被記下來,就算有誇大,還是可以在某種程度
上參考。(一開始說我覺得應該是真的教授們笑出來,我趕快補上後半段。)
整體來說態度和緩,比我聽說的好很多,聽說過會很兇把人嚇傻的那種,還好我沒有。大
部分問題我自認答得還行,就內容而言沒有太出乎我意料的問題。
【終於要結尾】
研究計畫和代表作我都花非常多時間寫,因為我自認成績比不上別人,只能靠這些證明我
還是有研究的能力,當然如果是卷哥卷姐有優勢,可是成績不夠的還是可以靠其他部分爭
取,像是代表作的字數、研究計畫的完程度,這些東西當然沒有一定的標準和要求,我就
是盡我最大的力量做到最好。好像都有很多人覺得說推甄只看成績、校名,然後會自保,
這些我都不否認,只是那只是第一步而已,我當時也很擔心會不會因為成績直接被刷掉,
可是還是選擇相信努力爭取總是會有機會。雖然說競爭對手都只是大學生,會有人覺得說
就拿大學的報告來交或是修改,可是教授們都看在眼裡,用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我認為
不為過。
最後閒聊一下,個人感覺臺大有重推甄輕考試的傾向,從甄試名額變多、條件放寬,到連
兩年縮減考試名額,然後考試還年年缺額來看,可能是感覺研究能力和考試的實力不完全
劃上等號,所以在一定的基礎上開放推甄(師大甚至很沒節操直接取消門檻)。建議有志
念研究所的人務必嘗試申請科技部計畫,從長遠來看可以對研究有基礎認識,至少了解是
否排斥,再來就是通過與否對推甄都很有力:沒通過的不管是以此作為基礎修改成研究計
畫,或完成後當成代表作都很加分;通過當然更能說服教授自己有做研究的熱情和能力。
再來就是寫過一次論文就不會感覺那麼難了,所以對其他備審資料的準備也很有利。重點
是還能拿錢,爽。
從今年的榜單來看,面試十六人有八人執行過科技部計畫,最後正取八人有四人執行計畫
,所以剛好是各半。當然也有可能執行計畫的人成績直接到達標準,這樣當然是最有機會
的。反過來說,多增加的名額並未讓成績優異,卻未執行計畫的人得到更多機會,我覺得
難度反而上升,因為對手變得更多,也比只表現出會念書的看起來更適合做研究,至少
態度是積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