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上有許多很好的心得文,每一篇都曾帶給自己一些啟發及幫助,也是這些文章,讓自己在低潮時能繼續堅持下去。因此,希望自己也能給大家帶來繼續向前走的力量。
我的考研之路,不怎麼順遂,一路走來遇到很多難關,不知道崩潰了幾次,歷經無心唸書、進度超落後的慘況,很能理解那種焦慮、不安的心情,因此特別想鼓舞有著同樣心情與慘況的人。
分別準備了兩個版本的心得,詳細版請參考:
https://hackmd.io/elq1lJHlSlem6Ea7ZJh2kA?view
這篇為摘要版,著重讓大家方便快速了解大方向的準備方法及應考策略。
目錄
一、背景
二、成績
三、前言
四、各科教材及準備方法
五、考古資源
六、時間分配與進度
七、讀書策略
八、學校考風(交、台電機丙)
九、反思與建議
十、感謝
一、背景
學過計概,未學過計組、OS
其他四科有修過課,但幾乎忘光
有份正職工作,考前請了一個月的假
補三科(離散、計組、OS),沒上題庫班
二、成績
https://i.imgur.com/I3nsBfF.png
三、前言
每個人當下應考狀況及適合的讀書方式都不太一樣,親自走在這個歷程時,才更懂得當下的自己適合什麼,非常推薦大家多爬文,找到適合自己的應考方式。
如果你只剩下一個月左右的時間,但進度不是很理想:
想想當初報考的初衷,如果對於自己當初報考的初衷也開始迷惘的話,那就想想不得不堅持下去的理由。下定決心要繼續準備後,請相信,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比想像中的還要多更多。
四、各科教材及準備方法
【線代】(沒補習)
主要教材:
黃子嘉—線性代數上、下、題庫(以下稱線代課本)
版上分享之補習的筆記(以下稱線代筆記)
輔助資源:
3Blue1Brown: Essence of linear algebra
MIT: Linear Algebra
台大開放課程:蘇柏青—線性代數
準備方法:
因為沒有補習,找了一些線上課程幫助自己學習,看完上面的輔助資源後,開始對於這科有一點感覺,才開始搭配線代課本讀筆記。
建議多練習整合線代筆記的定理、性質與概念,寫出自己的筆記,還有多畫圖建立向量空間還有線性轉換的感覺。後期寫考古檢討跟複習時,看自己的筆記,能更快速找到要複習的重點,如果覺得概念不夠清晰,再回去重翻線代筆記跟課本。
課本最後面有個索引,會列出所有曾在課本出現的英文單字,可以多利用這個去檢視自己是否對於這單字真的熟悉,像是能看到單字就立刻聯想到它的定義、性質、概念或題型解法等等,也能幫助自己更熟悉英文考古題關鍵字。(離散也適用)
【離散】
主要教材:
黃子嘉—離散數學上、下、題庫(以下稱離散課本)
補習的上課筆記(以下稱離散筆記)
輔助資源:
TheTrevTutor: Discrete Math 2
陳健輝老師講義
準備方法:
這科有補習,所以基本上就按照黃子嘉老師上課的進度跟著讀,很喜歡老師上課的風格,把一些複雜的東西講得很好理解,還有各種語錄讓你不知不覺就記起了公式 XD。如果沒有太多時間或沒有頭緒要怎麼準備這科,經濟也能負擔的話,真的蠻推薦老師的課程,可以少很多撞牆期。
各章節關聯度較低,容易學了又忘,忘了又學,建議定期練課本 Ch1~Ch6 的例子跟精選範例。Ch2 是最好拿分的章節,一定要把握住這章,可以配合 Ch10-1 一起複習。所有的名詞及觀念都要好好弄懂,最好是能熟到膝反射的程度。Ch10-6、Ch10-7 老師沒有教得很細,要多讀課本,配合例子跟精選範例練習。
後期複習時,會看一下輔助資源,把重點整合進自己的筆記。
【資結 & 演算法】(沒補習)
主要教材:
版上分享之補習班筆記(以下稱資結筆記、演算法筆記)
洪捷—名校攻略秘笈(以下稱演算法課本)
Google
輔助資源:
Second Round: Graph 系列文章
台大課程:張智星—Data Structures and Algorithms
台大課程:ADA 2015 (蔡欣穆老師投影片)
中山課程:楊昌彪—演算法設計與分析
Data Structure Visualizations
geeksforgeeks
準備方法:
卯起來念資結筆記,但有些東西看筆記比較難懂,我會直接 google 那個資料結構,找有動畫解釋的影音,幫助自己更快理解概念。
演算法跟資結準備方法差不多,看課本提到什麼演算法,就先去 google 有沒有什麼線上教學,幫助自己更快理解概念。因為沒有太多時間準備,所以只著重在學 Ch1~Ch4、Ch6,剩下的東西,都只有一點點點的概念而已。
後來直接搭配交大跟台大電機丙考古題來學習,看自己曾經寫錯什麼,或不懂什麼,列出自己需要再了解更多的主題後,就開始翻筆記、課本跟瘋狂 google,也會從輔助資源去找相關主題學習,或是直接在 Grad-ProbAsk 板找有沒有大神分享相關概念,之後整理出自己的重點筆記,後期也主要根據自己筆記中列出的重點去排定複習的頻率跟時間。
網路上資源真的超多,很容易迷失在茫茫資訊海中,最後也不清楚自己在幹嘛、要找什麼。我後來會先具體列出自己想要了解什麼,限時半小時去找,時間到就先整理現有資源,在看看要投入多少時間學習。
【計組】
主要教材:
張凡—計算機組織與結構重點直擊上、下(以下稱課本)
補習的上課筆記
準備方法:
這科有補習,所以就只跟著張凡老師上課的進度準備。老師教得很仔細,很適合沒有基礎的人從頭學,而且教完一個概念後,會立刻搭配一些考古題練習剛剛教的概念,加快理解也加深印象。
後來被我放生了,所以沒有特別的心得能分享 QQ
【作業系統】
主要教材
補習的上課筆記
準備方法
這科有補習,所以就跟著洪逸老師上課的進度準備。老師上課方式蠻特別的,不需要課本,直接在黑板列出各章節的重點架構圖,之後順著架構一一介紹考試重點與概念背後的哲學跟思考方式。
最後一堂課時,老師說如果你腦袋內的東西是一片空白或是散亂的資訊,寫出來的東西就是一坨屎(當下聽到覺得背後插滿了箭),希望我們腦袋內的東西要有架構組織,這也變成我之後複習數學跟資演,整合各章節重點時,努力的方向。
後來因為沒有時間念熟,也被我放生了,所以沒有特別的心得能分享 QQ。
五、考古資源
下方所列資源皆來自 graduate 板上的大大們,很感謝他們無私的分享!
資工研所:包含了各校考古(88~107)、筆記等等的資源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aJbexGJCpdFetSJlDZWTVHDQOhfm5uxL
考古題:包含了各校考古題、考古題詳解等等的資源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LlhH3hfpSxya5hHJP-pcAVYPnWnEnDaB
研究所考試考古題:年份比較久遠,寫100~104時,可以參考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0B_cEDnm1_McQQkVzOUkyemVfY2s
六、時間分配與進度
去年4月~1月中
由於是邊工作邊準備,平日主要利用晚上讀沒有補習的科目,假日則整天待在 TKB 上課。
8~11月的這段期間,自己處於非常糟的狀態,幾乎念不下書,上課也左耳進右耳出的無法專心。整個時程變得非常混亂,沒有辦法列出各科確切的準備時間,抱著看一點是一點的心態,有心情看什麼就看什麼。
到1月中時,自己的各科進度大概是:
【線代】
MIT: Linear Algebra 看到 Lecture 22
看完 3Blue1Brown: Essence of linear algebra
看完 台大開放課程:蘇柏青—線性代數
讀完線代筆記 Ch1~Ch7 一次,跳過 Ch6
線代課本習題只做了一些 Ch3, Ch4 的 True or False
【離散】
上完補習班課程
看完 TheTrevTutor: Discrete Math 2
複習筆記 Ch3~Ch6 一次
沒寫課本習題
【資結 & 演算法】
看完資結筆記,複習過 Ch5, Ch9 一次
演算法只看了演算法課本的 Ch3
都用看的,沒練過題目
【計組 & OS】
上完補習班課程
幾乎沒有複習,沒練過題目
最後在一月時,考慮了很久,做了兩個重要的決定:
1. 跟公司請一個月的假
2. 改變原先志願,放掉計組與 OS
1月中~考前
每天花至少13 小時寫考古題跟複習重點章節。
這個時期強烈意識到時間是有限的籌碼,我開始思考要怎麼去運用這些籌碼,才能最大化效益,重新擬定了自己讀書的策略。
專心地複習自己已經會了的東西
穩固自己不熟但已經懂了的東西
學習自己不會的,但考古題出現頻率很多的東西
沒有八成以上把握能拿到分的東西,都先放掉
最後到考前一週時,自己四科進度大概是:
【線代】
筆記 重點章節(Ch3,4,5,7),讀至少三次
考古題 常出現的題目,找 筆記 或 課本 精選範例中同類型題目練了至少三次
【離散】
筆記 重點章節(Ch1~6),讀至少三次
重點章節以外的東西,只看考古題有出現過的題目,讀至少兩次
【資料結構】
配合 考古題 複習 筆記,全部讀至少兩次
筆記 重點章節讀至少四次
google 了很多東西
【演算法】
課本 重點章節 Ch2, Ch3, Ch4 讀至少三次
蔡欣穆老師投影片讀完一次,重點章節讀兩次
搭配考古題練習題目
遇到筆記沒有或有爭議的問題,才會去翻一下原文書
【考古題】(只寫數學以及資演兩份考卷)
交:100~107
台:105~107
台大電機丙:104~107
面對幾乎沒寫數學課本後面習題的慘況,感到非常的不安與焦慮,但也沒有多餘的時間能再去寫。前幾次寫考古題時,雖然懂概念,然而缺少大量練習,寫起來很卡,分數低到崩潰,考卷遺留很多有機會拿分卻沒時間寫的題目。
更絕望的是,發現更多自己只是略懂略懂,而不是真懂的問題…,這時候我大概就是只有每個科目看完一次的程度,懷疑人生、想撞牆的心都有了。
後來,想起補習班老師曾說過,讀書不要從第一章開始從頭讀到尾,想想 binary search 背後的哲理,應該從中間 50% 開始讀,有不懂的,再往前 25%,效益會比從頭找到尾來得更好。
基於這個哲理,我選擇搭配考古題複習筆記,有錯的題目,再去看那章節的東西,那章節有什麼看不懂的,再往前翻或是去 google ,直到覺得自己懂了,再練一次考古題的題目,重複一直練到自己覺得熟悉。整份筆記各章節看過的次數,跟著考古出現題型的頻率成正比,變相地幫助自己更有效地運用時間。
後期全部靠練考古題來彌補缺少練習的這塊,徹底檢討寫錯的題目,並且在隔天針對每個錯誤概念,投入25分鐘專注練課本例子或筆記上相關的題目,最後用了近兩本的 13K 環保計算紙。
七、讀書策略
在檢討考古題時,會把自己今天要複習的東西建立成一個個任務,接著會發現就算一天 24 小時都不睡覺,也沒辦法完成所有任務,所以要做取捨跟排優先權,哪些東西一定要複習,哪些東西挪到明天,哪些東西三天複習一次即可,哪些東西就放掉吧,時間一定要花在最重要以及必須要會的東西上。
有意識地去運用時間後,比較不會盲目的複習,讀了又忘,忘了又讀,讀到不知道自己在讀什麼,或是過於把時間投入在那些不會的東西上,最後變成什麼都不熟,拿不到分數。
以前看心得文時,內心總是會有個疑惑:
大家說的基本題、重要及必須要會的東西到底是哪些?
真的,需要自己寫過考古題來知道這個答案,大概寫 3 年考古題後就會慢慢有感覺了。到 4 年以上時,可以知道哪些東西自己短時間內無法掌握,就放生它吧,把時間拿來複習自己更能掌握的東西上。
八、學校考風(交、台電機丙)
交大
【資演】
以往分成兩種考風,一種是用題海戰術淹死你的選擇題,一種是題目較少,但難題配分相對重的問答題。今年比較像是題海戰術的進階版,新增了多選的機制。
在題目很多,給分很摳,粗心會吐血的情況下,目標應該放在會的要全拿,而不是把考卷全寫完。把寫沒把握題目的時間,花在檢查有沒有粗心,效益更高,畢竟錯一小題,整個題組的分數都會噴掉呢嗚嗚。
寫的速度不能慢(但不能粗心)。平常盡量多練習題目,解基本題要練到膝反射的程度,code 題型的熟練度也很重要,像是看到 code 的某種 pattern 要能快速反應這可能是什麼演算法,時間複雜度多少,或它要考你什麼資料結構的運用。
交大題目涵蓋範圍很廣,資結幾乎沒有可以放掉的章節,而演算法前四章不能放,第六章至少需要懂基本的概念。其他東西如果真的沒時間念,念了也不一定拿得到分,就放掉吧 QQ。
【數學】
我本來以為我有掌握,但題目跟成績都表示:我沒有… Orz
電機丙
【資結】
時間蠻足夠寫完。有至少 40~50 分的基本題可以好好掌握。
近幾年的考法偏向是非題加複擇題,比較少會要你依據題意設計出演算法跟資料結構,但會考很多關於時間複雜度的概念,通常都不會直接考平常筆記列出來的那些,會稍微有變化,建議花時間好好弄懂概念。
樹的章節(Ch5, 9) 一定要熟到不能在熟!很常考樹的操作及複雜度,也常常會稍微有變化,遇到筆記沒有的就 google 吧!檢討考古題時,盡量把這塊弄懂。有段時期一直考 Fibonacci heap 跟 Binomial heap 這兩個結構也要好好弄懂。
Hashing (Ch8) 幾乎是每年必考的基本題,一定要掌握。
有時候會遇到融合離散的考題,通常都是圖論,可以跟離散數學一起準備,考古題上遇到不懂的名詞再去 google 弄懂。
【離散】
時間算足夠寫完,有至少 40~50 分的基本題可以好好掌握。
寫起來的感覺是每年難度差異挺大。這邊說的難度是指,有靈感時,會覺得不難,沒靈感時,看著題目想破頭也無法動筆。
有幾年很愛考圖論的證明,想不出來就10分起跳丟進海裡。只能平常多練多想,至少要把圖論的基本定理以及平面圖的定理牢牢記住,再依據題意去東拼西湊。
Ch2(關係) 要熟到不能再熟,是很好拿分的章節!每個小節都要念,不可數跟可數的概念一定要弄懂,常在考古看到它。今年的是非題,Ch2 就佔了快一半,然後我覺得這章節可以搭配 Ch10-1(偏序集與全序集) 一起複習,這節的概念也是考古常客,很值得花時間下去讀。
好好弄懂 functionally complete set 的概念,常在考古的是非題看到它,今年也有考出來。
Ch1-Ch6 是最基本的章節,筆記看熟,搭配課本讀,多練題目。Ch10-1、Ch10-6、Ch10-7 不能放,可以搭配考古題練題目,這個我覺得不要只讀筆記,課本寫得更清楚、完整。
九、反思與建議
1. 一定要遮住答案自己寫過
很多時候會以為自己懂而只用看的,但寫題目的時候會發現自己寫得超卡,腦袋中的資訊很模糊。真正上考場,不會有足夠的時間去回憶。
2. 定期複習跟練習題目很重要,除了熟練度,穩定性也要刷高
穩定性需要長期的時間培養,平常就要好好安排複習跟練題目的時間。身在考場時,壓力、緊張等情緒會變得比平常濃厚數倍,容易鬼打牆,進而影響自己的發揮。
3. 多報一些學校練筆,別讓得失心較重的學校放在第一場考
讓自己有機會適應真實考場的氛圍,交大是我的第一場考試,考前失眠,從晚上十點躺到六點直接準備去考場,該對的錯了,不該錯的也錯了。第二場後就越來越平常心。
4. 早一點開始練考古題,11~12月就可以開始
多留時間練考古題,由於沒有補題庫班,單單是找答案就需要花一點時間,檢討更花時間,但很值得,會從中找出很多自己的盲點。
5. 懂得做取捨,有捨才有機會得
好好評估自己當前的狀況以及剩餘的時間,重新擬定目標,集中火力,只把時間花在刀口上,不是刀口上的東西,全部果斷放掉,還是有機會的!
6. 就算進度落後一大截,也不要輕言放棄
最後一個月是翻身的黃金時期,好好地運用時間,專心地念,堅持下去,進步的速度真的很可觀。
十、感謝
非常感謝 graduate 及 Grad-ProbAsk 板上分享心得及資源的各位大大們,還有身邊鼓勵我、幫助我的人們 QQ
好像整篇一直有提到要放生東西,但這是沒有時間下的讀法,如果有時間的話,還是建議每天都要學習跟複習會比較好,不要太早就什麼都放噢! > <
最後,希望這些分享能對大家有幫助,祝福大家順利考上自己的志願,加油!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