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準備480天 台政成企研所落榜心得檢討

作者: barry0718 (無局少年)   2020-04-02 23:47:42
本文為我國中同學之心得經驗分享,經本人同意後代po
一、前言
大家好,我是今年企研所經管組筆試的考生,同時也是去年的推甄生
(去年心得文:九間企研/國企所推甄 錄取心得與經驗分享)
在三上便開始準備的充裕時間下,最終仍完全沒有達成預期的目標,在失落的心情下想為漫長的推甄筆試之路,以一篇長文作為完結,因此這篇文章除了分享心得外,也會對自己的準備深刻檢討,希望能為學弟妹在未來準備上,提供一些反例與經驗
二、背景
學校:雲林科大 財金系應屆 系排 14%
多益890分
去年推甄文有更詳細的背景介紹,因此下面就直接附上本次戰果
三、報考校系與心得 【共五所,四所落榜,一所正取】
系所 / 結果 / 經濟學 / 管理學 / 英文 / 加權總分 / 進二階門檻
(台大商研括號為核算前成績,政大成大總分為加權後)
(一).台大商研 / 未進面試 / 67.62(40) / 77.47(77.5) / 44 / 145.09 / 總分163.16 英文46 總分英文皆未過門檻
商研算是三科都不太好,沒有過一階也在預料之中,今年商研經濟和前面特定幾年的考題風格相同,最後也和106一樣出了一大題跨期,快速衡量後覺得應把握前面的題目,因此我是直接跳過XD
(二).台大國企 / 未進面試 / 80 / X / 38 / 80 / 經濟64 英文58 英文未過門檻
這次經濟學出乎意料考了鑽石模型,考完時聽到很多考生的抱怨,雖說也是和國際金融與貿易有關,但我也覺得這樣出不太適當,對於不同類組的考生會產生不公平。我的英文離前30%還很遠,但在鑽石模型給他寫爆的加持下,經濟學拿到了相當不錯的成績,也算是無憾了
(三).政大企研 / 未進面試 / 60 / 56 / 49 / 27.74 / 總分27.94 總分差0.2過門檻
坐在考場時看到考卷有種奇妙的熟悉感,當下還在想是不是前天夢到題目了哈哈哈,後來發現是考前一天看到社團有高手同學分享的101年考古練習,題幹極度神似,現在好像越來越流行考古題了。另外最後印象深刻的20分B型企業,真心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後來發現四上必修課有講過,但我因為補習就翹掉了…百感交集),好像大家都寫不太出來XD,其實三科的實際成績都比我的預期低一些,而差0.2分進面試真的太讓人崩潰了QQ,不過因為政大面試的個案關與英文關都不是我擅長的,就算壓線進去,面試表現難以很出色,也是被刷掉的命運,不如就保持在目前的「幾乎考뤊L一階」的階段吧~
(四).成大企研 / 未進面試 / 61 / 58 / 67 / 36.15 / 總分38.67 總分未過門檻
這場是本次考試的最大遺憾。因為推甄已錄取中山企研,繼續筆試的最低目標就是成大,而且原本一直預期以自己的準備應該是可以的,沒想到竟然連面試都沒進,看起來是管理考差了。後來想想也對,考前對AI相關的時事涉略不深,作答當下也沒有馬上想到中山人資去年的考古,沒有架構的硬寫,自然無法得到老師的青睞
(五).中央企研 / 正取 / 32 / 30 / X / 62 / 44
報中央算是考政大前的暖身與預演,而且考題相當有挑戰性,富有練習與前哨戰的功能,考完後覺得這間是所有學校中寫的最糟的,而且當天還發生一連串的意外,如早上叫不到車又塞到不行差點遲到,壓線進教室時氣喘吁吁,用來書寫的筆還出了問題爆水,但反而有正取哈哈
四、報考動機與考科選擇
其實我大一時就有考研的想法,因為理解到四中以下且又是科大商的學歷對金融業來說十分不足,而最初時只有推甄的想法,不考慮筆試是因為不希望有太多時間被補習班繁重的課業綁住,我想在大三大四多嘗試競賽、實習、產學、研究、交換等等可能性,透過豐富的經歷來推上四中,但最最最後悔的是,明明知道要推甄,這三年來成績卻沒有好好維持,雖然專業科目成績不錯,選修也夠多,但太不重視通識國文民法等等科目,因為認為這些與專業關聯不大
儘管大三努力挽救,最後系排仍只有14%,是相當尷尬的%數,而推甄的關鍵眾所皆知,往往是校名和%數,因此大三時九到十月時思考了蠻久,為了讓自己未來不後悔,最終決定給自己最後一波力拼的機會,主力準備筆試並報名了補習班,推甄當作輔助
至於跨考企研的原因,表面上的原因是因為希望讓領域多角化至企業管理,藉由財金與企管的相輔相成創造學習綜效,為金融業管理職鋪路,但實際是因為真的不擅長數學,這是從小到大的經驗XD,對於文字邏輯的科目較能掌握,而當時在爬了許多文章後,歸納出以下優缺點,供正在煩惱類組的學弟妹參考:
(一). 經濟學管理學組合
優勢:若面試有個案關或專業關,可藉管理學考科同時準備,學習思考的邏輯與工具,為未來成為MBA之路打下基礎,其幾乎沒有數學成分,對擅長文字邏輯與表達的考生有利
劣勢:給分確實還是會有主觀的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不確定性較高,而這個類組的校系選擇較少(但也很夠考了哈哈)
(二). 經濟學統計學組合
優勢:將統計學紮實學好日後論文研究將較順利,且”聽大家說”統計範圍不太大,投資報酬可成正比,且企研、部分財金、經研所均可考,報考策略選擇最豐富多元
劣勢:對於不擅長數學的考生,統計常常是最大的劣勢來源,也就是大家常說的有正確答案下就是一翻兩瞪眼,而大家是說經統人數較多,俗稱死亡之組,但我看今年某幾校的企研報考人數似乎反而是經管人多哈哈,如成大
但不管選擇哪一組,在考完之後都應加強沒有選擇的那科,畢竟經統管都是未來碩班時必備的基礎學識。值得注意的是,企研經管組的名校多半是指台政成山,也就是沒有清交的緩衝區(除了只考經濟的交大科管,但後來才發現我也可考QQ),假設人數差不多下,高手雲集的台政競爭將比經統組更為激烈
在大三剛開始時由於還處在只推甄的階段,加上系排不理想,爬文後的種種資訊讓我不敢有太好的預期,甚至最絕望時有直升本校碩班念頭,心中的夢幻校系大概就是中興、中正、師大,當時覺得如果有幸能推上那真的會開心到炸。後來有一個週末我就自己從雲科騎到中正校園一日遊,親眼看看目標學校的樣子,心中覺得原來這就是傳說中的中字輩大學的校園和氣氛呀哈哈(當時真的覺得遙不可及),像觀光客一樣拍了很多照片,後來回想那天莫名其妙的熱血真的讓後來的考研之路心理基礎踏實不少,回家後下定決心,這次要用盡全力、不計一切代價為未來拼命一次
五、使用書目
(一). 經濟學
個體經濟學講義共三冊(第一次個經正課)
總體經濟學講義共三冊(僅輔助參考)
經濟學題庫班講義共五冊(題庫班)
經濟學名校專攻班講義(專攻班)
個體經濟學經典題型解析(暑假練習用)
總體經濟學經典題型解析(暑假練習用)106~108年經濟學歷屆試題詳解上冊(刷考古時用)
個體經濟學講義共兩冊(第二次個經正課)
總體經濟學講義(總經正課)
自己整理的筆記兩冊
(二). 管理學
管理學基礎篇(暑假正課)
管理學進階篇(企業概論)
管理學是非選擇攻略(正課結束後搭配地毯式複習服用)
108年管理學歷屆試題詳解(題庫班)
104至107年管理學歷屆試題詳解兩冊(刷考古時用)
自己整理的筆記兩冊
(三). 英文
研究所英文單字講義(平常拿來背)
108~106年英文歷屆試題詳解(刷考古時用)
六、考科準備
阵 個體經濟學
個經相較於總經,架構清楚許多,而章節之間往往存在連結與對稱性,但儘管如此其內容仍是十分龐雜,需要長期紮實的日積月累,唯有上課時全神灌注的聽老師講解(版書即講義,需要抄寫處不多)並當下演練,回去馬上複習並做題,這是為了要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不是思考盲點
在上課時可以明顯感受到老師的熱忱與用心,教學上十分重視經濟直覺,整門學科的架構感和思想演進的體系建立都非常的明確紮實,同時觀念、模型、數學求解均解說得非常清楚明白,且老師真的非常資深,對不同所別、學校考題的出題偏好也相當了解
個經筆記的內容,基本上我會把講義中的重點,以自己的話紀錄下來,還有寫下重要的題目、老師的補充、常忘的觀念等等,另外也會將相類似的觀念整理再一起比較,尤其在個經一定要將有關聯的概念串通起來理解與背誦,以收事倍功半之效。當然這種完整的筆記不是大家都必須做,我是因為原本讀書就有筆記的習慣哈哈,從一開始就慢慢累積出自己的精華內容,更有利於後期的快速複習,例如平常出門是帶筆記不是講義,會方便許多,且完成好幾本自己的筆記相當有成就感
阵 總體經濟學
總經的觀念比個經更加零碎,每個學派更是有各擅勝場的假設、適用性、模型、作圖,而老師往往透過獨特的角度或例子,將觀念解釋得非常簡單,上課時總是有茅塞頓開的感覺。老師也有很完善的課後輔導機制,包含線上微課,課本上有QR Code,若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隨時用微課在聽一次,另外也會透過Slack記錄進度、分享時事、時程規劃、準備要領等,作題目時一有卡關,私訊老師總是細心解說到理解為止。而在模考成績不好或挫折感重的時候,老師總會親切的給予鼓勵,並對複習計畫提出實際的建議
阵 管理學
雖然學校有這門必修,但是以團隊演練的方式進行,因此理論內容算是零基礎。如同大部分的人,我原以為這門科目是以背誦來拼高下,而上完先修課後,除了改變對管理學的認知,也讓我有種「原來要這樣讀書!」的體會
上課的模式同時注重「手、耳、腦」,且課程內容知識密集度極高,非常紮實且去蕪存菁,需要高度的專注力與保持思考速度,而老師上課的口述常常是重點中的重點,能夠有效幫助理解,也要盡可能的紀錄在筆記。使用VOD上課的好處是,筆記的抄寫沒有時間壓力,可以隨時暫停,因此可更專注在聽上,雖然往往較花時間(常常一堂的時間只上了不到2.5小時哈哈),但全神貫注的吸收絕對會有豐富的收穫。
而面授課程也有優點,除了上課時更能跟著老師一起思考外,下課時更是可以與老師當面討論觀念,釐清思考盲點,針對不懂得觀念快速突破,甚至加深加廣,老師也會透過各種延伸問題測試你是否了解,激發深度思考的能力
這門科目絕不是單靠背誦,若能理解理論架構自然就不用死背,如老師強調的必須要「內化」,關鍵除了上課要專心,課後更是需要不斷的思考才能達成。另外的一大特色就是十分厚實的筆記了,內容如同課程般緊實,以圖像化的方式闡述觀念與架構,邏輯往往能非常清晰。第一次接觸並學習這門科目時,有幸有老師的帶領,讓跨考的我順勢發展出對企業管理更深的興趣
阵 英文
背景為2019新制多益890分,看起來勉強還行,但看起來這科是讓我在台大國企、政大企研跌倒的主因之一了,我是從10月才開始背研英單字,每天晚上大概花30~50分鐘,但有幾天因為推甄太累等等藉口就沒碰…
雖然我蠻早開始準備,因為早期的目標在四中,就不太重視英文,多益也是為了推甄而考的,所以沒有早點固定撥時間上英文課、讀英文是這次考研的最大失誤(詳見下面落榜檢討),而考前在寫政大、成大考古題時其實大部分都蠻行,甚至有好幾份成績還不錯,因此當時以為只背單字的做法是對的,但今年不管寫台、政、成的題目都覺得非常不順,成績也出乎意料的難看…,呼籲大家還是要早點把英文列入準備規劃,養成讀書習慣,尤其是針對台大國企,有太多經濟達標但英文沒過的案例了,真的非常可惜
七、詳細準備時程
(一). 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寒假前:
[經濟學基礎課與先修課] By VOD
[個體經濟學正課] By VOD
剛報名補習班後的這個時期,主要是前置準備、心態培養、步調摸索與調整,也沒有給自己太大的進度壓力,而因為推甄需要,課業專題競賽證照還是要顧,因此一週大約上5堂課(15小時),並安排4個時段複習與製作筆記(我會完成筆記後再上下一堂),因為有著高職經濟與大學個總經的基礎,整體上這個時期算是過得相當輕鬆愉快
(二). 2019年寒假至6月:
[個體經濟學正課、管仲管理學先修+正課] By VOD
[課本理論>題目練習]
進入寒假後,開始上個經與管理先修,這時為了推甄還有準備多益(原本想寫多益心得文拖到現在還沒動哈哈哈),此時心態是全力投入準備,鉅細靡遺地建立兩門學科的理論系統,當時有紀錄了自己寒假的準備狀況,大致上就是一天兩個時段讀書(可能早上下午),晚上跟朋友出去,差不多一天讀書上課6~8小時
開學後的課業較不重,但還是要衝排名,還有多益跟專題、產學等等要忙,同時也慢慢開始備審資料的蒐集,只要一有時間就去上課和讀書。這個時期開始除了清明連假去台北三天兩夜,基本上就沒有休閒跟旅遊直到考完試,進度規劃的比較緊原本目標是暑假前完成個總經管理的正課一輪,但實在太多了~~ 後來決定總經先擱著,專心把個經管理正課完成,讓暑假的壓力小一些。最後個經的部分除了特殊單元都已上完,管理除了企概也上完一遍
(三). 2019暑假至開學:
[個體經濟學正課] By VOD
[總體經濟學正課、管理學正課] By 台中面授
[課本理論=題目練習]
暑假我對三科的重視程度是這樣的:總經>=管理>>個經,因為總經還沒上過,所以時間上優先度以總經第一,我選擇台中面授,因此個經的第二次上課也選擇春季班的VOD,管理正課也是台中面授,每次上完課後除了講義複習,經濟我會寫經典題型解析來跟著進度練題(這本真的蠻推的哈哈,解析寫得很詳盡,題目量也很夠,非常適合正課後的練習)
這時我會要求自己一天讀書上課至少超過8小時,同時保持一定的專注,不過現在回想起這段時間真的是過的超黯淡,週一到週四沒有面授課,都是一個人在逢甲網院上個經,每天就是出門、上課、吃飯、午休、讀書、吃飯、回家,可能一整天講不到三句話,真的太孤獨拉~~ 以至於每天都很期待禮拜五跟週末可以去面授,是唯一可以看到認識的人的時候,現在回想起來真是不知道怎麼撐過來的哈哈
正如許多前輩心得文所說,暑假時有人可能是第一次上正課或第二次複習,但不管何時開始準備,都是非常很關鍵的時期,過完就幾乎決定一半的上榜機會了,唯有理論基礎夠紮實,日後的題庫專攻班瘋狂刷題時,才能順水推舟
(四). 開學後至2019年底:
[進階篇企業概論] By VOD
[管理學進階班] By台中面授
[經濟學題庫班] By VOD
[管理學學題庫班] By VOD
四上學分只修到下限(還有一門課從頭到尾沒去過直接0分哈哈,不過不建議大家這樣做畢竟面試會問,但我現在連面試資格都沒有QQ),此時先把個經VOD和經典題型完成、整合筆記、模擬考檢討;管理上企業概論、搭配是非選擇題來地毯式複習正課、模考檢討和回台中上進階班;英文開始背補習班提供的研英單字(舊托福)。
推甄忙完後,題庫也差不多開始了,經濟題庫在課前有一個架構複習課作為暖身,採不同於暑假的教學方式,重新整合不同章節主題,以橫切面的角度來快速回憶個總經的重點觀念,除了可找到正課中漏網之魚,更是高效率的複習方式。而題庫過程中同時會練習到財金與經研的題目,此時我會認為除非老師明確說這題企研不用管(這也不多見),應盡量擴大練習的範圍,我們肯定不確定明年會不會考,但進階的題目往往能提高思考的層次,幫助相關觀念的徹底理解與活用
而管理學緊接著的是進階篇企業概論和進階班(兩個不同),前者會快速的講解管理的應用與企業功能,與正課不同的是老師會明確指出哪裡是重點需要明確理解,哪裡只需要考前看過,能讓我們快速抓住出題焦點。進階班則是題庫班的暖身,老師會帶著我們腦力激盪難度較高的經典考題,並教授策略矩陣分析法等實務工具的操作,此時要有多少收穫就取決於理論基礎的熟悉度與跨章節整合能力了
題庫班時期的主要任務還是跟上進度,配合大量的題目練習,熟悉考題的溝通方式與應對策略,以題目演練來加深理論基礎的了解與延伸。然而此時一定會覺得自己大腦破洞嚴重,挫折感極大,明明上過兩次怎麼還可以忘記這麼多東西,但這也是題庫班最大的功能,找到弱點加以補強。若暑假正課有一定的投入,通常這時實力會突飛猛進
(五). 2020年初至上考場:
[經濟學名校專攻班] By VOD
[管理學名校專攻班] By台北面授
兩科的專攻班我都有報名,經濟是用VOD上課,老師會將台政四所的出題偏好與動向加以彙整集中火力重點攻擊,在最後階段抓住上榜機會。但在這裡比較不推的是因為VOD要隔一週才上架,且卡到過年假期,今年很難完整上完課程,我只上了政大的經濟,而且相較台北面授同學,網院沒有老師助教的資源與現場模擬考,因此我會建議如果真要上專攻就直接報名面授課程,會有更完整的學習效果
而管理我是去台北上專攻面授,這個班也只能爆推了,與題庫班的不同是,後者是針對去年各校管理學試題去解析,並指導申論寫法順便複習理論,因為沒有作業與討論,能吸收多少就看個人投入多少時間思考與練習。
專攻班則是深入台政成山四大名校的多年考古題,除了考題解析外,更深入探討出題方向,符合「專攻」的目標。上課時除了老師講授外也有分組討論,由學長姐帶領大家思考申論題的撰寫,並會指派每週作業。有報名專攻的同學一定要充分利用每次上課的寶貴時間,與老師、助教、同學一同磨練申論題的撰寫,若一路以來的先修、正課、題庫足夠紮實,此時專心鍛鍊解題時跨理論間的整合能力,實力必將有顯著的提升,達到競爭名校的水準。
至於專攻接近結束時,我有花時間製作一本專攻筆記,經濟我擷取了講義與原有筆記的部分內容,包含公式表、常忘理論、常錯題型等,管理則除了常忘理論再次寫過一次外,更記錄了從題庫班一直以來累積的解題技巧與經驗,包含常見考題、常用模組、架構與構面等等,這本筆記作為我至考試當天的主要參考資料,經常拿出來翻閱,複習所謂「考前應該加強的內容」
而考古題的話我是把台政成央的近5年考題全印了,但因為筆記製作時間超乎預期且複習進度微落後,最後只做了政大企研與成大企研(兩大目標學校)的考古,一天做一份加檢討,這個時期已經沒有記錄讀書時間了,基本上都是早上九點坐定讀到半夜,盡可能在最後衝刺時找出遺漏的錯誤觀念,因為台大商研和國企的考題非常獨樹一格且不是主要目標,就沒有加以著墨,但反而這次國企經濟分數真滴不賴哈哈,獲得這樣的成績也讓落榜的遺憾少了一些,感謝國企所老師的肯定
八、同時推甄
心態上是「筆試主力、推甄為輔」的想法,參加甄試是想先抓穩學校,沒有後顧之憂的透過筆試往更好的學校努力,因此我盡量不讓書審面試的準備壓縮到筆試,盡可能都在夜間進行(當然列印書審、郵寄、面試不可避免還是在白天)。而當時較無自信,因此從中字以上頂大以下的區間中,能報的學校我全報了,一共10間,這樣的衝動也使我在9至10月時相當水深火熱阿~
原本預估的落點大約會在北大中興,沒想到央山都進面試但撞期,抱著嘗試的心態去了中山,最後有幸備上,其他學校也均獲錄取,獲得優於預期許多的成績。後來我花了幾天時間重新調整心態,思考是否應該繼續筆試,並列出了「繼續」與「放棄」的數個理由,最後選擇繼續拼下去的關鍵是,我本來就是要透過筆試來突破甄試的天花板,為一生奮力一搏、挑戰自己的極限,相信這也是許多同時準備的考生的最終目標。在中山確定備上後,我也將筆試目標上調至政大,並給自己至少要有成大的要求,希望自己不遺餘力的拼,有始有終的完成完整的考驗
但以最終的結果看來,我反而是在甄試意外的成功,在筆試意外的挫敗(苦笑),至於我到底後不後悔準備筆試呢,答案是會、也不會,會是因為一開始太低估的推甄的預期成果,沒有按照原先排好的計畫:爭取交換、產學研究、競賽、實習、考證照等使自身履歷更豐富的方式來推,反而是同時高強度準備筆試下,用餘力參加甄試,反而獲得不錯的成績,這樣看起來我其實當初不用考慮筆試的選項。
而不後悔的理由我認為更加重要,雖說16個月來確實是嘔心瀝血的過程,也放棄了一切全心投入,儘管筆試成果看起來不理想,我認為自己確實有以下看不見的收穫與成長:
(一). 背景為財金,透過管理學的準備培養好一位準MBA學生應具有的基本學識,我上的課程不只是紮實的學科內容,更是幫助我建立成為一位合格的「企業管理碩士」應有的素養與心態
(二). 長期投入大量時間、專心致志在某個科目上時,獲得的除了科目本身知識外,更是將使軟實力獲得提昇,例如強化吸收、內化知識的能力,為未來在碩士班的學習與研究做好準備
(三). 長期處在壓力環境一年多,督促自己每日都要有所突破,並透過不斷捫心自問與挑戰自己的內在動機,來更加認識自己
(四). 而最重要的是,如果沒有準備筆試,我永遠就是當年那個沒有自信的自己,這輩子都不會知道一個普通的技職生經過努力後,其實也有力拼一波台政的實力
經歷落榜的衝擊,最後雖然是相當的不甘心,但經過這幾天的思考與調適,認為自己其實沒有浪費筆試的努力,同時也不該只著眼於眼前的校名,還有太多除了考試以外的能力是我需要好好磨練的,例如英文口說還需要加強、學習統計軟體使用、缺乏實務與交換經歷等,這些才是剛成為準碩士生的我,更需要花心思與時間的地方,為未來的研所生涯做好萬全準備,因此就相信老天會有最佳的安排,不考慮再考的選項了
九、 落榜檢討
(一). 推甄報太多所,還沒有報成大
如同上文所述,採取推甄是目標先拿下四中等級的學校,因為缺乏自信報了10所之多,除了精神壓力外更是衝擊到筆試的準備。重點是當時想說台政成等頂大留給筆試努力,就沒報成大(企研跟國企還可以一起報),而且中山推甄還比成大更競爭,報名多、名額少、備取更少,推的上中山那成大進面試基本上不成問題,誰有時光機能借我回去痛扁當時的自己
(二). 應以推甄為主,筆試為輔
後來想想如果要同時準備,若是把優先順序對調,筆試補習是為了面試專業問題應答,並作為推甄失常的後路,花更多時間累積經歷衝%數全力推甄的話,很大的機率會使相同的努力,獲得優於現有的成果
(三). 忽略英文的重要
早期目標在四中的時候,英文的重要性相對專業科目低因而沒有發揮早開始的優勢,將英文課程與複習排進讀書計畫也至於競爭台政時英文落後其他高手一大截,成了最大的絆腳石
(四). 後期的彈性疲乏
不知道是不是太早投入準備的關係,大約從題庫班開始,上課時常難以持續集中注意力,寫題目時也往往不夠專注造成粗心,當時雖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嘗試過改善但還是難以維持以前的專注
(五). 簡章沒有研究清楚
這是最不應該的地方了,沒有看好簡章的後果反映在兩個地方,第一個是報考學校,在公布簡章後我沒有好好看過,不知道政大科管、交大科管也可考(經濟、英文),損失一個競爭頂大的機會。第二個是關於計算機,我原本以為企研所的經濟學都不能用,加上看過成大中央簡章寫不行就以為大家都不行(月暈效應...),考政大經濟時又該死的沒注意到大家有帶,雖然考下來的數字都有手算出來,但我想難免還是有計算失誤的地方,而且考試時間變得更加緊迫
十、結語
其實一直以來支持自己堅持下去的動力,就是希望透過這480天的付出,為自己換得一個更有競爭力的未來,而不是因學歷處處受人看貶與喪失機會。這條路走起來決時相當顛簸,沒有人是輕鬆考上的,從頭到尾都是毅力與堅持的競賽。而具備堅強意志力的關鍵,就是必須有一個明確且夠強的「動機」,一個引發並使你持續考研的原因,同時保持一個健康的心態,將能夠自始至終支撐著你走到最後一刻。雖然現在回首準備過程真的是非常艱辛,但人生中有這麼一個機會,是能夠為了夢想拋下一切、盡心盡力的追求一個目標,其實也是很幸福的,儘管有遺憾與後悔,但這都是ꠊ浀菑v的內涵更加富足的過程
而最後的最後,如同去年推甄文,我還是想以這段過程中,始終存在我心中的一句警語作結:
「世界上最令人害怕的事,是比你聰明的人比你更努力。」
用以督促自己,在考研的馬拉松中,無時無刻都不能鬆懈,我認為天賦確實存在,但絕不會只因此決定一切,個人的努力才是可控制的變數,不如早一點認清艱難的處境,下定決心接受挑戰
謝謝各位看到這裡,考研究所當然不是唯一的出路,公職、國營、公股銀行、直接工作等都是很有意義的,釐清Where We Are與Where We Want To Be後,就不顧一切地追求吧~ 不管結果如何,對往後的人生旅途必將有巨大的幫助,也祝福今年一同奮戰的大家與未來的考生一切順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