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4 16:15 聯合新聞網 / 《評鑑》雙月刊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以下簡稱本校)以機電工程領域創校,自雲林工專改制至今
即將邁入40年。秉持著「誠正精勤」的精神,以培養理論與實務技術兼具之專業
人才為目標,在經歷歲月的磨礪之下,遵循校務發展之願景,持續透過精實的工
業技術,為國育才,輔成產業的創新與永續經營。
過去數十年間,本校歷經全期「教學卓越計畫」、「發展典範科技大學計畫」、
「技職再造計畫」、「教學創新先導計畫」及「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等各類
增能計畫厚植教育根本,發展迄今成為「具重點特色發展的精緻型卓越科技大學」
。然在國家發展快速變遷下,高等教育正面臨巨大變革,少子化、全球化及資訊
化等衝擊迎面而來,挑戰著高教端資源整合與因應能力。本校逐年檢視校務發展
策略,一方面強化特色領域以提升競爭力,另一方面瞄準未來科技趨勢,擘劃前
瞻人才培育方案。
承上所述,本校持續整合工程、電資、管理及文理四大學院,建構跨域交流之平
台,透過產業議題分析、關鍵技術鏈結及教學創新實踐等策略導入,完善學生學
習歷程,達成知能並進之教學目標。虎尾科大自2019至2020年,連續2年獲得
Cheers雜誌所辦理大專校院校長互評「辦學績效最佳TOP20」之肯定,未來亦將承
續本校工業底蘊與實證精神,持續精進、邁步前行。
「智慧智造X創新實踐」─培育精實跨域科技且具正向影響力人才
本校於高教深耕計畫構想之初,即建構跨單位縱向整合及橫向連結的支持平台,
採用世界咖啡館模式,辦理共識會議,以包容多元觀點、分享跨域知識、對焦共
同願景為主軸發展行動方案。其次,全面檢視校務發展現況,從行政面、制度面
、教師面、學生面延伸至產業面,綜觀全局,更以創新思維共體推動「智慧智造
X創新實踐」的核心發展計畫;以「智造」做號召,呈顯本校全體上下思維轉型之
歷程。
本計畫致力於培養未來10年間所需人才,並圍繞核心目標,形成學生培育鏈、教
師職能發展鏈、場域硬體鏈、校務公共化資訊鏈、產業技術鏈、社會責任鏈六大
鏈結系統,建構穩固之循環模式。此外,本校透過校務研究反饋,由點、線、面
逐步穩健及精進整合型實施策略。各項策略之推展,緊扣高教深耕計畫的核心指
標,以落實教學創新及提升教學品質、發展學校特色以及提升高教公共性與善盡
大學社會責任。透過系統鏈結及八大策略之整合施行,以健全校園共構共享之生
態系統。策略發展構面如圖所示。
跨域學習與翻轉創新
本校高教深耕計畫透過全體上下的思維翻轉,為教學系統帶來新的刺激與正向循
環。虎尾科大透過全方位的教學策略,以完善教學支持系統為主軸,提供學生從
入學至畢業及就業間,整合性的學習支援。在教學制度面,本校全面盤點校院系
課程,鬆綁課程修習規範,鼓勵系所透過課程地圖檢證,調降必選修學分數。增
修「適性學習彈性學分課程試行要點」,以擴大跨領域學習範疇。彈性學分課程
包含拓展學生學習面向的「微學分課程」,培養深度學習與認知能力的「深碗課
程」及鼓勵自發性學習行為之「自主學習課程」,參與學生已逾3,000人次。另於
教學活化面,推動實뀊・珛{變革及創新教學支持,前者鼓勵教師採用創新教學模式,導引學生跳脫舊有
學習思維與框架;後者強化教師職能,透過教師社群、觀課共學等方案,輔助教
師增能以提升總體教學質量。
創造多元的學習歷程,提供學生適性學習的支持機制是本校持續精進的關鍵要素
。本校自執行高教深耕計畫迄今,已於第一階段完善各類課程推動與補助機制;
鼓勵專兼任教師開設問題導向學習(PBL)、設計思考(DT)等課程,以提升學生
面對真實世界下複雜課題的問題解決能力。課程開設採專家學者共同審議,以確
保課程之創新性,部分課程更引入教學創新助教,協助教師達成教學目標,累積
開課數已破百門,修習學生數逾5,000人次。經本校108年校務研究分析顯示,創
新教學法之導入對學生學習成效提升具顯著性,且成長率達9.07%,足見效益。
107年新設精密機械工程科,以實務技能為首要教學重點,導入IBM的P-TECH
(Pathways in Technology Early College High School)創新教育模式,透過
盤點當前業界需求,反饋課程設計之規劃,協助學生提前掌握職場所需技能,強
化未來職場適應力。本校第一屆五專生於108年間受邀美國紐約參與全球Planet
P-TECH大會,與來自16個國家、200多所學校的師生進行跨國交流。同年,參與由
IBM、友嘉集團、中鋼集團等知名大廠共同辦理的Engineers
Week工程師週跨校友誼賽,在全臺數十所高中職及三大P-TECH學校
(北科、虎科、高科)之中脫穎而出,以優異成績於競賽中勇奪冠軍。
師徒教育與實務領航
務實教學的精神實踐,來自於「動手實踐」的學習過程。為有效強化知識與產業
技術間之整合應用。本校以師徒教育作為實施策略,補助開設「師徒制課程」,
並建立定期檢核制度,以確保教與學之間的有效連結。其次,打造中部創新自造
基地,鼓勵學生自組技術社群,從共學及自造中激盪成長;整合數位科技以因應
教學需求,建置STEAM實作空間,開設各類跨學科教學與實作工作坊課程。107年
間完成實作環境優化─設立iPAS實作基地,瞄準重點產業,規劃五大實作能力鑑
定場域,聚焦巨量資料分析、電路板製程、3D列印積層製造、電動車機電整合及
智慧生產進行人才培育
,透過嚴謹的訓練,輔導學生考取產業認可之專業證照。
科技在全球化下快速發展,促使產業持續創新,具備多元跨域能力之人才成為產
業市場需求主流。本校積極發揮特色領域優勢,針對深化技能與跨域專長學習,
訂定「跨域專長學程試行要點」,打破『系本位主義』,關注全球化整合性議題
,導入業界專家共授。107年設置「航空維修學士學位學程」,以紮實航太產業實
務技能為主軸,學程規劃採2+2方案實施,扎根基礎學科,理論與實務並進發展;
另規劃檢定訓練課程,修畢達2,400小時以上的課程總時數,即可取得訓練證明並
具備考照資格,此舉旨在輔助並激勵學生於大學四年間,同步取得學士學位及民
航局認證之「航空器維修工程師」證照,清晰且強化學生就業競爭優勢。此外,
本校採用符合業界規格之實務教學場域,建置國立學校唯一一級訓練場─航空維
修訓練中心(Aviation Maintenance Training Center, AMTC),並於108年間通
過交通部民航局審核新制認證,獲准成立「B1類基礎訓練」,未來可望成為亞太
地區飛航維修人才培訓基地。
此外,與世界級標竿學校人才培育機制同步,本校設置「智能機械與製造學士學
位學程」,培育具備工業4.0技術專精人才,學程規劃涵蓋資訊工程、加工製造與
管理、機電與控制三大模組,並以本校特色領域研究中心─「智能機械與智慧製
造研究中心」作為實務實踐場域。該中心致力於推動工具機與精密機械產業的智
能機械與智慧製造轉型,研究成果影響力遍及全球相關產業。該學程攜手德國亞
琛工業大學(RWTH Aachen University)、弗勞恩霍夫協會(Fraunhofer-Gesellschaft)、英國布魯內爾大學(Brunel University London)、曼徹斯特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等校共同合作,聚焦先進技術,引入國際級師資共授,以厚實師
徒制教學模式為主軸,108年間遴選優秀學生30名赴海外機構、學術單位實驗室進
行實習與交流,有效增進國際移動力,加乘學生的自我價值。
適性輔導與增能扶助
本校透過多元選才,並提供學生各種輔助學習機制。設置「五間厝書院」,包含
對經濟與文化不利學生,提供多元入學管道及相關協助措施,以增加其就近就學
機會。另規劃「展翅飛翔培育計畫」,於「學業輔導」、「生活扶助」及「就業
輔導」三大面向給予支持。藉由技職向下扎根計畫,辦理各類高中職生體驗學習
活動,提供各類就學資訊,協助探索未來發展方向;建置學生群組,適時了解學
生學習需求,提供即時服務;補助各類訓練課程,使其安心就學。上述方案支持
系統已逐步完善,且經校務研究分析顯示,參與計畫之學生總體學習表現皆優於
未參與計畫之學生。
對於學生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可能導致的學習落差,本校亦提出適時適性學業輔
導策略。以「盲於學」、「惰於學」、「拙於學」、「勤於學」、「精於學」作
為階段分野,發掘學生潛能,找尋學習目標,激發動機並有效提升學習成效。整
合資源應用導入,如強化學習資源,開設補救教學課程,針對學術科不足處予以
精進;組建住宿社群,藉由同儕伴讀機制落實學習互助。此外,教學場域設備更
新、圖書館資源擴充等,亦有效提供更舒適的學習環境。除於學習面所提供之增
能方案外,策略發展的最後一哩路,則透過技術訓練課程,產業見習活動之規劃
,協助學生順利接軌產
業。綜觀過去兩年間的發展,針對在校生同期分析,學習成效均顯著提升,顯示
上述策略規劃深具效益。
議題洞察與區域共生
真實世界議題複雜且多變,如何讓學識與技術整合應用得宜,是肩負知識傳遞與
生命關懷的虎科大,長久以來致力實踐的目標。本校配合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
踐計畫,強化學校與區域間之連結,推動師生參與,並以「人才培育」及「在地
實踐」為主軸發展。106年推動「四生」共構模式,以「生產─區域產業鏈結,
地方產業新生」、「生活─傳藝生活關懷,翻轉偏鄉教育」、「生態─在地環境
永續,社區共生共構」及「生命─在地社會關懷,樂活終身學習」作為發展要項
,整合創新課程之推動,鼓勵師生針對城鄉議題提出解方;培養深度洞察力,在
梳理議題脈絡的同時,됊ㄓ伄鵀a方的理解與關懷。108年發起「在地連結先導計畫」鏈結聯合國17項永續
發展目標(SDGs),由本校跨領域師生團隊邀約合作夥伴,聚焦地方議題,規劃
發展「水林好事藏花生創生計畫」,導入無人機之應用,協助地方產業智能化;
「水產廢棄物產業活化計畫」,聚焦沿岸餘用資材再生,以蚵殼再製實踐環境永
續;「創新偶戲傳產先導計畫」,透過科技導入,再現傳統文化美學等。同年,
本校師生團隊以「鱻聯網計畫」為題,參加由經濟部工業局主辦的「創業歸故里」
創新創業競賽,以自動化技術結合區域產業,降低養殖業者負擔,榮獲季軍及補
助創業獎金160萬元,成為學校攜手地方促進產業聚落與文化生活圈的創新發展之
典範。
本校身處於以農立縣的雲林,每年農產產值超過400億元,為全國之冠,然農務人
口減少與區域人口老化問題,成為當前急需解決之課題。故本校在教育部大力支
持之下,於108學年度正式設立「農業科技系」,導入師徒制雙軌訓練模式,有效
整合學科知識與實務場域訓練,未來將採全學年實習制度,建置青年人才迴流系
統,促進地方產業永續發展。
從滿足需求到創造需求,再創技職新典範
在面對世界快速變遷之際,本校透過總體思維的翻轉,以「智慧智造×創新實踐」
為題,厚植本校高教深耕計畫發展目標,更呼應校務發展走向,聚焦特色領域,
落實跨域學習與人才培育,從滿足未來產業發展需求出發,進而達成創造需求之
目標。在創新實踐的同時,虎尾科技大學期望成為孕育新世代專業技術人才的搖
籃,從教學品質,再創技職教育新典範。
https://udn.com/news/story/6928/4537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