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上先進們好,有關研討會的相關風氣與問題想就教大家。
先簡單介紹自己與事件發生的前因後果:
本身為在職後再返校園就讀研究所,因為所選的系所非一般在職進修,故畢業門檻中亦有參與研討會發表、出版論文與投稿期刊的必備項目。
在碩二上學期末,我投稿了中部某兩所國立大學合辦的文學研討會,中間也經歷了兩次審查,並在今年五月時因疫情關係線上完成的研討會發表。
而當日的講評老師與主辦學校的系主任,在線上會議告知發表證明將在會後補發寄送,並希望發表人論文修改送三審。
當下我的想法是:「這個研討會審查嚴謹,三審的用意或許是為了讓論文集出版更加完善。」
(備註:此研討會的徵稿簡章上有明確列出出版線上論文集一事,詳見下方截圖)
https://lurl.cc/oxvdET
此後我也依照主辦的通知在七月第一周前完成了三審修改。
然而,經過了一個月後。
我收到了以下來信:
https://lurl.cc/WsWc0M
內容令我感到困惑的有幾件事:
一、發表證明需親自到系辦領取:
除主辦學校外,其他發表人都居於外縣市。
屏除疫情期間減少跨縣市移動的原則外,我想寄送發表證明應該算是尊重發表人的一種方式?
(這是小問題,當下直覺或許對方有經費上的難處,所以也回信告知可自行負擔郵資,但仍未收到回音)
二、論文集因為經費用罄而不三審也不出版:
這就是我最大的困惑所在,整封信內一直強調「經費用罄」。
雖然有同領域的已畢業研究生告訴我,文學領域的經費日益嚴峻為常態。
然而經費的規劃與動支,通常不都在活動開始前的上一年度規劃?(本身擔任行政工作,所以當下覺得這個理由很難說服我)
而一個研討會的等等細項,一開始都應該有超支與否的彈性,再加上這次是線上研討會,至少省去了不少當日基本雜支。
再者,經費管理有所疏失,這跟會外的發表人應該是「一點關係都沒有」。
但這封信很顯然地,便是要發表人被動接受最後的結果;對於發表人苦心孤詣完成的論文,僅告知會收藏雲端,發表日遙遙無期。
研究生投稿研討會,除了學校的畢業門檻外,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有被看見、出版的機會。
但這個研討會最後處理的方式相當粗糙,甚至是將發表人的學術結晶雪藏。
最後讓人更傻眼的在於,行文中我感受不到對方的誠意(或是一點點歉意)。
因此當我看完信件後,也跟其他發表人一起回信告知我們的想法,但至今仍未收到回覆。
所以想就教版友們:
我遇到的事情是學術圈常態嗎?還是我反應太大?
(我還是覺得收到這樣的回覆很無厘頭....)
另外當日所發表的研究內容有電子全文放在網路上給予會來賓下載參閱,倘如沒有出版,內容遭引用是否也牽涉到學術倫理的問題?
謝謝大家看完這段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