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red24 (紅24)》之銘言:
: ※ 引述《bOTOd (逼逼)》之銘言:
: 很開心版上有會一起回文討論~~~感謝逼逼大
: 吉他如果比起汽車 晶圓這種 高科技業來說的確是小兒科
不用比到晶圓代工或汽車 這些產業鏈也是綜合好幾個國家
就是鴻海組裝也比吉他高不知道幾個量級 何況吉他設計長年不變
大家就是要買經典設計
少數的發明 數都數得出來
: 但也就反而因為這種大量人力工廠化的產業 他考慮了技術面向和成本面向的平衡
: 吉他的門檻不高 一支"吉他"不用台幣三百元成本 就能做出來 比一雙鞋子還便宜
: 這也是很多家長不能理解 為什麼明明有一支1-2千元的吉他 何必去花錢買一隻幾萬元
這個技術+成本考量 每個製造業都是這樣考量的
現在是什麼時代了 品質好壞 就看工廠願意投入多少在品質管理罷了
: 但技術真的沒差嗎? 中國吉他廠到去年統計應該有超過2千間
: 全豐的工廠在他倒閉前也絕對還是名列前五名的工廠之內。
他的技術 不也是客人養出來的嗎 這些訂單給其他工廠 我是不信別人做不出來
如果他是獨家的強 那就是跟台積電一樣了 客人求著送單
但實際情況 應該是他接單歷史比人家久 熟練工人比較多 但差也差沒多少
跟別人的差距 沒有好到非你不可
客人要砍代工費也沒轍吧 只能被砍到見血了
很多產業都這樣
: 我影片就有一再說明了,為什麼他有這種技術設備,技術來源就是來自於代工。
: 但是並不是目前檯面上所有線上一線工廠的成長歷程 都是來自於幫國外代工
: 有幾間是從來沒有幫人代工過 都是自有品牌製作的。
: 台灣有個企業也抱持著低門檻的想法 哪一家業內的應該知道
: 他們覺得我們在台灣有最大的音樂通路,有資金,品牌砸錢就好。
: 於是就買了一間家具工廠請了國外的技師,挖了其他工廠的團隊,
: 進了很多當時先進的設備,創立了自己的品牌開始銷售。結果產品怎麼做都很悲劇
: 他期間一直燒錢改良 一直燒錢打品牌 但是不見好轉撐了四-五年左右就宣告品牌停產。
這策略根本錯得離譜阿 品牌怎麼做得起來?
寶成夠有錢 夠大了吧? 他們如果要建立門檻 會出個寶成牌跟nike競爭嗎?
想也知道不可能打得過nike 幾十年的體育文化 營銷設計
寶成的方法 就是去做通路 跟上游材料開發( 這才是真正有技術的地方)
這才是有效的方法
吉他也可以阿 去研究什麼漆 材料的聲學
這才是真正有技術 有門檻的地方 搞到最後大廠只能跟你買漆 買部件
不然 供應商都是品牌商指定的 最後到工廠這裡做組裝 有啥技術可言...
: 吉他就是一個技術和成本的綜合體 這也是為什麼當初從代工的變化
: 從日本到韓國到台灣最後到中國的遷移 但也是為什麼人力成本比日韓低的台灣
: 反而沒有留下根基有自己台灣製造的吉他
日本留下的根基 跟文化有關吧 日本本來就有大量的音樂愛好文化
一堆人日本人 家裡就擺兩隻start
日本有純演奏的吉他手 還能開演唱會 活的不錯紅的 台灣應該是0
因為有這樣的文化跟市場 人家才願意鑽研吉他製造技術
別忘記吉他是用來服務吉他音樂的
不然只留個技術 這樣吉他跟做個木桌木椅有啥區別呢?
也是買機台 按照sop做出來而已
幾十年前 全世界的襪子幾乎都是台灣做的
也沒聽人家說 需要留下襪子技術 襪子根基
如果吉他沒有文化根基 那其實跟其他輕工業產品 沒有任何區別
所以台灣吉他的重點 應該是欠缺文化 一家早就移到中國代工的工廠
還經營得亂七八糟的 一堆以不良品的名義流到市場賣的
對台灣來說根本不重要 也不可能為台灣培養什麼吉他製作的人才
(我不知道這家工廠 但據我所知 很多傳產台商的技術 其實在中層陸幹手上
為什麼? 因為製造辛苦啊 累阿 台灣人躲在財務..等幕僚單位 誰要做現場阿?
早期去得更是如此 中國人太便宜了 一個台幹下面配好幾個陸幹 事情都丟給他們
就好. 根本皇帝, 然後最後陸幹都跟供應商勾兌 台幹都不知道 哈哈)
如果台灣玩吉他音樂的文化很盛行 可能有很多做客製的高級吉他師傅
也有很多知名吉他手研究技術 這才可以拿來說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