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沒有倍頻,也就是CPU外頻FSB就是CPU的速度,
這也就最好理解,
CPU跟記憶體頻率一樣,也就是每秒能處理多少HZ就是外頻,也就是CPU的能力,
但隨著各個零件的發展不一,
記憶體的頻率跟不上CPU,
所以出現了一個東西叫倍頻,
但倍頻到底要怎麼理解?
就像馬路,四線道就是每秒只能過四台車,
道路(FSB)就是這麼寬,每秒就是四台車,這就是最大的處理能力啊?
那倍頻到是怎麼樣的一個實際運用概念?
而且普遍的觀念也認為倍頻的參考價值很低,也就是以前很多高時脈的賽揚cpu評價低,
也就是CPU處理能力大於記憶體的FSB有什麼意義?
記憶體每秒能傳輸的就這麼多啊? 所以單獨CPU處理變快所定義出來的倍頻
實際要怎麼運用?
我目前能想到的就是,
譬如FSB 200,
但我現在只有10單位需要送去CPU運算,
而運算出的結果有40個單位傳回ram
以往1倍頻下可能需要4秒才能10單位運算成40單位,
現在CPU有4倍頻,就能1秒就運算完成,
但這的前提是我要求的運算資料很少很少,小於記憶體的通道,
但實際大多數的情況是當我有運算需求時往往都是幾千幾萬個單位要求送入cpu計算,
所以倍頻的價值很低。
不知道是不是這樣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