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dayend (神無月)
2016-09-21 00:33:37有許多統計說過,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引發陌生人回應的的可能只有一種,
叫做「共鳴」。
無論你怎麼看待「共鳴」這個字眼,它對我而言是中性的,
贊成和反對都是一種共鳴,源自於你害怕的、喜歡的經驗,
或者你欣然接受或抗拒排斥的現實,而這種經驗或現實之所以產稱共鳴,
往往是因為某種程度的切中要害,無論我們願不願意承認。
善於單向思考與容易被文字扇動的閱讀者,容易失去各種跨越思考的能力,將作
者與文章中的主角做出連結,;因為情緒共感強烈,於是忽略了文字表象與現實
之間可能的差距,陷入一種膜拜式的閱讀;典型的八點檔情節似的,對惡人或者
對他自己無法認同的角色情緒失控地厭惡著,然後對虛構的情節產生真實而巨大
的情緒,不明所以,跳不出來。
於是因著對於人性的理解,成功的導演與劇作家或作者,一次又一次捧出一個又
一個成功的演員、成功的編劇。
所謂的渲染力,無非是引起一種注意,無論是被討厭或被喜歡,都屬其中。
回到「共鳴」,無論你願不願意、愛不愛或承不承認,即便是惡言相向,都得是
曾深深受到吸引所以認真閱讀完畢,而後回應以自己的情緒,才有了各式各樣的
批評;前提是你閱讀、你基於某種原因在意了那些文字,並且你不是個刻意曲解
文章內涵為反對而反對,沒有必要被深入討論的人。
這大概是人性裡很奇妙的一些部分,想起將近將近二十年前在BBS全盛時期寫的論
文,探究關於網路虛擬ID的人格化、神格化與失格;終究回歸到反映最基本的人
性,無論是被遮掩或者放大。
這些事總是一年又一年,換了一個又一個ID,卻幾乎沒有差池地發生著,
在這個黑底白字許許多多人依賴著也迷失著的領域。
儘管數十年過去,這裡的組成換了又換,沒有變的仍然是一件事:
對於極有可能虛擬的一切,認真了就輸了!
於是老一輩人時常說的「謝謝批評指教!」其實是相當有智慧的一句話語,因為所
有的批評指教源自於「曾有過共鳴」,是超越評論本身,看見了另一種價值。
那麼我們是不是越來越把「輸」當成一種常態了?如果我們以為虛擬世界裡論述著
的一切越來越接近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