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談談品味與講講格調

作者: sargent (Conditional)   2017-08-05 23:54:36
今天考試怕忘記要講,自己還寫下在准考證上。還有個想討論的話題是
語言時態代表的意義。
先讓我講一下我喜歡吃巧克力,不算很喜歡吃。可是在家樂福那種可以看到不
少品牌巧克力並排的場面的話,有時不知道決定買哪牌的:瑞士蓮啦,或某牌某牌
的巧克力時...(主要基於經濟的考量,想買最好吃又最吃得久的)猶豫太久會曾想
過:乾脆花大把錢把所有財產都買下可以吃到的牌子,吃一次看看。以後就專吃
自己覺得最好吃的。
不只巧克力有這種情況,葡萄酒、泡麵、冰淇淋舉凡有四五家以上的選擇時
,我們總會不由自主考慮起:"到底買哪個牌子的產品,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我想這就是,"品味"這玩意,顯現最粗淺的層次。
一個有品味的人,不一定最有錢;一個有品味的人,不一定用得最好;可是
一個有品味的人,應該會知道,在有多少資產時,應該選擇甚麼最好。也是有人
(看電視的聽到的)說:"品味就是選最適合自己的等級。"我覺得也是有這個味道
,可是硬是這麼說:"因為自己等級或身分到哪裡才選擇某種商品或品牌...或
接受某種服務",我倒是覺得有點僵化。品味,應該不是某種"標籤",也不是
"產品型錄"
品味是有彈性的吧?我覺得這是個跟那句話可以做個區別的地方。
但是我們要知道品味需要懂得"選擇",除了要有建立在"財產"基礎上的
條件,就好比我如果有錢能把每個牌子各國的巧克力都吃一口看看。也是必須
有種能夠深入體會的心靈層次。而這跟"格調"又有點相通。
在世界貿易拓展我們可以吃到很多國家的料理,可是有錢吃,還要有舌頭品嘗
。如果像我今天中午吃炒飯,邊看林布蘭的故事邊吃用湯匙攪拌著辣椒醬跟鮭魚炒飯
,也不理會對面坐著的女同一考場同學,嘴不停地吃,一邊看房龍醫生講著遇到朋友
這就是沒有品嘗的舌頭。
總之,品味其實人人都可以有。就大概是原始人感受到原野遼闊。停,這個原始
人一無所有,但她/他看到草地或者太陽很漂亮,大概是下午四點十五分時候。以後
他/她想要重新回味這樣的舒服的感覺,就懂得在同樣時間與天氣下,來看太陽與草地。
也因此,品味我想,對於一些不必用金錢交換體驗的case,也毋須經濟能力。品味著重
在"知"與"分析"的層面。
**************格調****************
且讓我們再來說格調。
會提到格調是因為日前有人提到有人有錢,可是有錢得有格調。另一部份,想必是
有錢沒格調。另外其實也可以有:沒錢沒格調與沒錢有格調。一共四類吧?
如果人有錢,會很顯著地出現有格調的情況;或者,沒錢,會很顯著地引發人缺乏
格調的情況時,那麼我們可歸納:"錢多錢少會導致格調有無"這個現象來。
可是目前的問題是:格調是啥啊?如果我們尚不知道,格調是甚麼定義、或者,怎麼
判定一個人是否有所謂的"格調"的話,那麼是不能夠更進一步去談"錢是否會影響格調"
的命題的。
我,有點想睡覺了。先睡一晚吧。沒想到考一天,睡了四堂課還累。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