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疑問] 中國東北有留下日本遺風嗎?

作者: calebjael (calebjael)   2016-11-13 18:00:09
※ 引述《nerevian (I GET YOU)》之銘言:
: 很少
: 只有在一些歷史建筑和方言詞匯中看得到和風
: 建筑:比如 長春的滿洲國八大部 典型的興亞式建筑
: 方言詞匯:東北話中的個別詞匯 比如 馬葫蘆(下水井) 便所(廁所)
: 遺留和風少(相對臺灣) 主因有三
: 一、滿洲國畢竟是名義上的獨立國家 日本的白手套式掌控和真正統治畢竟有別
: 比如 對遺留和風作用重大的皇民化運動 不能在東北開展
日本有在中國東北開展皇民化運動﹐學校裡學生每天要向東鞠躬﹐用日語教學﹐
起日式名字。可參看經歷者的回憶錄。
: 二、日本掌控東北的時間相對較短 滿洲國不到14年
關東州有將近40年。
: 三、東北固有文化的排斥
: 當時東北有3000多萬人口 中國人占97%以上 固有漢文化對外來文化的自然排斥
: 簡單總結就是日本的掌控不夠久不夠力
這個總結倒是對的。
中國東北有3000萬人口﹐而日本舉國當時不過7000萬﹐因此同樣的時間與力度投入﹐
能夠較徹底同化琉球﹐很大影響台灣﹐卻很難影響到朝鮮半島與中國東北。
這就象﹐一杯墨汁倒進一杯水中﹐跟倒進整個湖中﹐結果當然是不同的。
是日本能夠投入的時間與力度﹐相對中國東北廣闊的地域與龐大的人口基數而被稀薄﹐
而不是想去說日本投入東北的時間與力度會“白手套”、“不能開展”。
想要在中國東北達到跟台灣差不多的皇民化效果﹐投入的時間與力度﹐
需要是投入在台灣的時間與力度的至少五倍以上﹐而這是當時日本舉國之力也做不到的。
所以就如皇民化教育﹐同樣的資源投入﹐能夠維持差不多數量一樣多的日語學校﹐
這些日語學校在台灣﹐能夠覆蓋大部分的台灣人口﹐而在中國東北﹐
祗能覆蓋幾個重要城市。
在台灣﹐很多地方能建立日本的統治模式﹐普及到鄉村級的公所、警察所等等﹐
而在中國東北﹐注定很多鄉村地方依然是土匪、反日武裝的地盤。
東北的土匪﹐那是出了名的多。
真不是日本在中國東北有什麼白手套顧忌﹐不能開展什麼運動﹐
那樣想就太高看溥儀的偽滿洲國﹐也太小看日本關東軍了。
而是﹐日本當時“臣妾做不到啊”。
事實上﹐日本對東北亞的理想統治計劃﹐是先同化朝鮮族人﹐然後再同化滿洲國人﹐
所以對朝鮮族人與東北漢人確實是存在區別對待的。
然而以當時日本的國力﹐消化朝鮮族人已經力有不逮﹐對滿洲國就更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換句話說﹐歸根究底還是日本在1905-1931年一代人之間﹐一口吃撐了。
另外一個原因是﹐中國東北是歐亞大陸的一部分﹐而且清末以及張作霖的發展﹐
這一部分並不是與其他地區隔絕的﹐而是有著公路鐵路來往。
這意味著﹐它的人口能夠與外界有很大的互動﹐而不是相對封閉。
這與台灣、琉球是不同的。台灣琉球是島﹐以當時的交通技術能力﹐
就意味著很多台灣人琉球人接觸不到多少說官話(國語、普通話)的中國大陸人。
而中國東北不停有人口流出﹐也不停有人口流入﹐在日本統治時期﹐
流入中國東北的中國大陸人新移民大致推估可能超過1700萬。
如果算上那些闖關東然後又回關內的河北人山東人﹐那規模還會更大。
在東北讀了日本人學校學會日語的學生﹐同時也不少回遷關內。
(特別是當時上海一直是優於東京很多的國際化大都市)
即使是到了抗戰爆發﹐依然有東北學生回關內充當翻譯(日、國、共三方都有)。
這種人口的巨大流通﹐使得東北朝鮮當地比琉球台灣更難以形成
日本話、日本文化的在地累積。這一點跟現在世界上很多地方的英語是一樣的﹐
沒能形成穩定的在地化累積。
(相反的例子可以參考18-19世紀的印度、美國﹐由於那個年代的交通上的封閉性﹐
語言文化較易形成在地化累積﹐即使跟原本的英語已略有不同﹐變成新的美國腔、
印度腔﹐但能在地化累積﹐就能形成以後持續的影響)
作者: RollingWave (Lost in the Dark)   2016-11-13 21:09:00
+
作者: bobju (枯藤老樹昏鴉)   2016-11-13 22:01:00
不過在台灣的皇民化運動很失敗, 吸收不到幾個皇民, 願意改日本姓名的不到3%. 畢竟時間太短, 而且還是為了應付戰爭才推動的急就章政策.說到土匪、抗日勢力, 那的確有顯著的差異, 台灣是孤島, 土匪或是抗日份子可沒地方逃, 剿了就平定了; 東北連接大陸,你剿我逃, 你退我進, 永遠也剿不完.
作者: Hartmann (銀之朔風)   2016-11-13 22:52:00
作者: liunwaiqoo (角頭幫小弟-超愛蔣智賢^^)   2016-11-14 03:45:00
作者: VVax (超黑心事務所)   2016-11-14 07:59:00
作者: av99av99 (神奇大奶)   2016-11-20 09:53: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