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unwaiqoo: 為什麼只有朱允炆是用諡號明惠帝來稱呼而不叫明惠宗? 12/01 12:02
朱允炆被靖難後,朱棣基本上不把他當皇帝,在紀年上把建文元年到四年改成
洪武三十二年到三十五年,當然也沒有給廟號和諡號。
應天府淪陷時,朱允炆的姑丈,也就是駙馬梅殷曾經給他上諡號孝愍皇帝,
廟號神宗。但後來梅殷也投降了,就沒這事了。
正統、萬曆和崇禎年間,都有討論要幫他恢復地位,追加廟號諡號,最後都沒
有付諸實行。僅有在萬曆二十三年恢復建文的年號。
等李自成攻入順天府,福王在南京即位後,才正式幫他平反,廟號惠宗,
諡號嗣天章道誠懿淵功觀文揚武克仁篤孝讓皇帝。
到了清朝要修《明史》的時候麻煩就來了,清朝不需要和諧建文年間的歷史,
所以編史書的時候就得把當時的掌權者寫進本紀裡。編輯部表示:「本紀每卷都用
廟號當標題,這個沒廟號的傢伙我該叫他什麼?」
梅殷給的諡號和廟號不常用,而且諡號跟崇禎撞、廟號跟萬曆撞,所以沒辦法
拿來稱呼。
南明根本不被清朝承認,更不用說他們給的諡號與廟號了。
最後乾隆給朱允炆上了恭閔惠皇帝這個諡號,《明史》最後就用恭閔帝來做標題。
至於不給廟號的原因倒很簡單,他沒有廟,也沒進過太廟(南明的太廟不算)。
順帶一提,朱祁鈺的情況也是如此。
哥哥英宗復辟後把他貶為郕王,姪子憲宗登基後幫他平反,諡號恭仁康定景皇帝。
但是同樣因為沒有廟也沒進太廟所以沒給廟號。
福王登基後一樣來個大放送,諡號升級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顯德崇孝景皇帝,
新增廟號代宗。
最後《明史》編輯部當然無視南明的廟號,用憲宗版本的諡號為準,標題景帝。
民國後的史書有把朱祁鈺稱作明代宗的,可能是承認南明,可能是強迫症發作。
但是朱允炆普遍被稱作惠帝,大概是朱棣長期抹黑有成、媽寶哥和肉麋哥形象太深入
人心的關係。
崇禎死後整個環境超亂。李自成沒幫他上諡號。清朝請了個投降的官員來擬定,
結果不但給了諡號欽天守道敏毅敦儉弘文襄武體仁致孝端皇帝,還放送廟號懷宗。
南明在討論階段提出烈宗敏皇帝、思宗、乾宗、正宗,最後選定廟號思宗,諡號
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第二年有人講說「思」可以當下諡,提出要改廟號,接連有敬宗、毅宗、烈宗正皇帝
等版本,最後敲定改成毅宗。幾個月後弘光帝被抓走,唐王監國,再改威宗。
以上諡號廟號《明史》編輯部一概不承認。
順治過了幾十年後才發現當初被那個投降官員騙了,末代皇帝沒有廟不進太廟,
所以不用廟號,所以敲定最終版莊烈愍皇帝。《明史》用莊烈帝下標。
朱標諡號毅文太子,朱允炆追尊孝康皇帝,廟號興宗。靖難後朱棣恢復稱毅文太子,
南鳴放著沒追尊,《明史》在朱允炆的本紀叫他毅文太子,在他的傳裡叫興宗孝康皇帝。
嘉靖他爹興王朱祐杬,薨時被賜諡號興獻王,嘉靖登基時沒能給他追尊,直到隔年
才升級成興獻帝(興是藩國名,而且沒有皇),因為廟在安陸王府,所以沒有廟號。
三年,加上皇字。稱本生(親生)皇考(老爸)恭穆獻皇帝(成功擠身獻帝俱樂部),
把神主牌放進宮內的奉先殿(家廟)裡面。
幾個月後,因為終於不用強調是親生老爸,所以把本生去掉。
七年,加尊恭睿淵仁寬穆純聖獻皇帝
十七年,諡號知天守道洪德淵仁寬穆純聖恭儉敬文獻皇帝,廟號睿宗。成功塞進太廟,
擺在孝宗和武宗之間。
《明史》在世宗本紀裡稱他興獻王,在他的傳裡稱睿宗興獻皇帝。
-----------------------------
刊誤:南明後來有幫朱標恢復孝康皇帝的諡號與興宗廟號,但沒有用O天X道作開頭。
從朱棣駕崩開始,明朝皇帝的諡號一律用「O天X道」的格式作開頭,後來嘉靖
十七年也給朱元璋的諡號加上開天行道四個字為開頭。
弘光登基後追尊他爹為皇帝,但是只稱貞純肅哲聖敬仁毅恭皇帝,沒有O天X道
也沒有廟號。原本恭字倒也沒什麼,可是歷代恭帝都是等禪讓和等投降的,所以後來
改為孝皇帝(前面不變)。
永曆後來才給他加上廟號恭宗,諡號慕天敷道貞純肅哲修文顯武聖敬仁毅孝皇帝。
我個人挺好奇弘光為什麼沒給朱常洵上廟號,一來他對朱允炆和朱祁鈺慷慨到
一個不像話的地步,有廟號、有O天X道。二來他恢復了朱標的廟號諡號。
比較起來,三個追尊皇帝裡,朱標不是直系祖先,所以僅恢復朱允炆追尊的廟諡;
朱祐杬是他的天祖,所不變;自己的父親不僅諡號少了四個字,連廟號都沒有。這等於
做兒子的不祭祀老子(靠北,我也是),他們家是不是發生什麼事了?
題外話,朱常洵在洛陽淪陷時被李自成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