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Mbyd (軒轅過客)
2018-12-07 22:09:12我認為還是不行
大概從文獻裏抓幾點來說明
1.戰力是否能與後來平臺的清軍一戰
當時朱、杜聯軍打臺南府城的時候,除了有人數上的優勢之外
戰到中途,清軍在臺最高指揮官總兵歐陽凱被內應楊泰(官職百總、綽號達家勇)給刺殺了
所以我覺得當時想攻下府城並不難,人海優勢推過去就是了
不足以判斷這支軍隊是否足以與平臺清軍一戰
喔,對了,當時的臺南府城是沒有圍牆的,只要打垮清軍基本就是囊中物了
當時朱、杜聯軍和清軍交戰的地點是春牛埔,位在臺南市勝利國小
後來蓋在那邊的就是大東門
(朱一貴供詞:"...我同杜君英合夥。我們數萬人將總兵兵丁四下圍住,□殺進去。
總兵兵丁內亂,一糜下外委把總□□勇將總兵官殺死,兵丁俱各奔散...")
2.如果朱、杜不內鬥,部下是否有能力
臺灣割據志有提到朱一貴對於這些戰友們的看法:
"...君英勇而寡謀;李勇有將才,然有沉湎癖(註:即愛喝酒);
汪飛虎(也有文獻記翁飛虎)其勇無敵,而性懆智淺;
國基、君論、福壽有才學而見機遲;
其餘碌碌不足數。恐大事終不成矣..."
這六位都是當時封二十七國公的人,以朱一貴的觀點(畢竟國公都他封的)
二十七個高級官員只有六個堪用,就算他們真的不內鬥
能否有能力與清軍一戰也是有待商榷
因此,我認為就算朱、杜兩部不內鬥,也未必能夠守住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