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KINMENKING (亂世狂刀)》之銘言:
: 春秋戰國 = 貴族互鬥時代,秦始皇要一統七國,必需爭取民心 = 全面壓制財團派系
秦始皇有沒有到"全面壓制"的程度,我不知道,但秦壓制舊六國財團一事,可從考古看得
出來
商鞅變法,清查全國土地資源,對所有人口編戶登記,以利於按照《漢書・食貨志》的:
"
民受田,上田夫百畝,中田夫二百畝,下田夫三百畝..",這樣的標準實行授田制,授田
制帶給六國貴族、豪強怎樣的感覺,我們後面會提到
《睡虎地秦簡・田律》:入頃芻、稿,以其受田之數,無墾不墾,頃入芻三石、稿二石
不管你農民怎麼種田、亦無視被授田的收成客觀情況,都得按統一標準以頃為單位繳納芻
& 稿(牲畜飼草)
授田制以外仍有大家所熟知的軍功制,《史記・商君列傳》:"明尊卑爵秩等級
各以差次,
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商君書・境內》:"能得甲首一者,賞爵一級,益田一頃,益宅九畝"
對於平民而言,軍功制打破平民、士、大夫這幾個較低階層間的隔閡,"秦國夢"實現社會
絕大多數人的表面機會均等,至於升遷系統裡更天龍屬性的"卿爵",非本文重點,有興趣
的
可以搜尋網路上的介紹
然而,想當然爾,滅掉六國的軍功大多為秦人,六國貴族、豪強先前在自己國家的軍功,
等於砍掉重練!更甭想享受秦國本身頂級權貴或特殊人才專屬的卿爵
六國貴族、豪強的土地被收歸國有不說,還被強硬遷徙到巴蜀、西北地區,視同普通百姓
一般的課稅,這類例子諸如:"蜀卓氏之先,趙人也,用鐵冶富。秦破趙,遷卓氏…富至
僮千人"(史記・貨殖列傳)
再者,授田歸授田,商鞅"壞井田、開阡陌"(漢書),其所造成的影響,若不考慮出土文物
,會容易以為阡陌只是單純新的經界道路系統,而實際上並非如此
茲引四川郝家坪出土的秦武王2年《更修為田律》,以說明"開阡陌"是設置新的阡陌:
"二年十一月己酉朔,朔日,王命丞相戊、內史晏□更修為田律:田廣一步,
,袤八,則為畛。畝二畛,一百(陌)道;田畝為頃,一千(阡)道,道廣三步。封高四
尺,大稱其高; (埒)高尺,下厚二尺。以秋八月,修封 (埒),正彊(疆)畔,及
癹千(阡)百(陌)之大草;九月,大除道及阪險;十月,為橋,修波(陂)堤,利津梁
,鮮草離。非除道之時而有陷敗不可行,輒為之"
以上畛、封、阡、陌即為新的阡陌系統
《孫子兵法・吳問殘簡》:
范、中行是(氏)制田,以八十步為婉(畹),以百六十步為畛,而伍稅之。其□田陝(
狹),置士多。伍稅之,公家富。公家富,置士多,主喬(驕)臣奢,冀功數戰,故曰先
〔亡〕。韓、巍(魏)置田,以百步為婉(畹),二百步為畛,而伍稅〔之〕。其□田陝
(狹),其置士多。趙是(氏)制田,以百廿步為婉(畹),以二百卌步為畛,公無稅焉
。公家貧,其置士少,主僉(斂)臣收,以御富民。故曰固國,晉國歸焉
無論范氏、中行氏之160之畹
韓、魏氏200步之畹、抑或趙氏240步之畹,可看出相較西周時的百步之畝,作為計算畝的
步數,皆變少了
商鞅改革的思想大多來自法家源頭-三晉,故制度上也極可能雷同三晉
果真如此的話,則代表秦代精耕細作的農業技術進步,所以若用更大的畝來當單位,也不
必擔
心墾植效率的問題
不過《通典》明確給出商鞅畝的步數:"按周制,步百為畝,畝百給一夫。即一頃也。商
鞅佐秦,以一夫力餘,地利不盡,於是改制二百四十步為畝,百畝給一夫矣"
因此為了合理解釋上述現象,便是《通典》後面接著講的:"又以秦地曠而人寡,晉地狹
而人稠,誘三晉人發秦地利,優其田宅,復榢子孫"
當然這得等待新的出土佐證《通典》所言為真
總之建立在《通典》的大畝制上的話,六國貴族、豪強被發配到開發程度較落後的地區,
沒躺著等底下的人奉獻就算了,還得另外視同過去比自己低位的平民一樣,肩負起比過去
更廣闊的農地之開墾任務,以滿足繳稅時的門檻..那心情想必是很鬱卒的吧?
暫時寫到這兒,呼應最前面秦始皇進一步到全面壓制財團派系的史料,就等版友幫忙
補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