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事情都有好的一面,秘密立儲固然一開始是為了避免
傳統先行立儲造成的紛爭,但其實也把原本儲君與皇帝的矛盾轉
移至諸皇子。
原本的立儲制度,儲君與皇帝本身很容易會有衝突,皇帝
既要讓儲君有自己的人馬派系去熟悉政務以便接手,但儲君所掌
握的權力如果太高又無可避免的會與皇權衝突,這點在長壽之君
更容易見到,比較有名的是唐玄宗,廢太子李瑛直接被賜死,後
來的肅宗李亨在當太子時也是如履薄冰,戰戰競競,甚至可以說
如果不是安史之亂爆發,李亨能不能當上皇帝還有很大的變數。
而甚至有皇帝自私的會操弄諸子爭鬥以達到平衡,例如唐
太宗時代的太子承乾與魏王泰,康熙爭位的諸子。
儲君與皇帝相處好一點的就像明太祖與懿文太子朱標,一
個是絕對的強勢之君,一個是相對仁柔的繼君,這時候皇帝反而
會有太子不類己的擔憂,怕儲君繼位之後被先朝老臣欺負,朱元
璋剪除開國功臣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來自於此,這種現象在朱標
意外早逝,由更年幼柔弱(智)的朱允炆繼任儲君之後更甚;另
一種則是太子不類己,那就易儲吧,漢惠帝劉盈就是差點因為不
類劉邦而被換掉。
秘密立儲看起來可以解決前述的問題,但是因為真正實施
的樣本數不高,在清朝,理論上只有乾隆與咸豐的繼位是真正使
用秘密立儲,嘉慶帝是由乾隆直接內禪,而嘉慶帝熱河駕崩當下
,一時找不到秘密立儲的匣子,道光帝是由孝和睿皇后直接指定
繼位,雖然之後有找到,但就算嘉慶帝指定的繼承人不是道光又
如何呢?咸豐之後的同治是獨子,光緒宣統都是旁支入繼。
秘密立儲制的優點固然明顯,但缺點就在於正因為不知道
誰是儲君,所以大家都會想要表現,畢竟結果還沒揭曉前說不定
自己表現好,皇帝會偷偷去改遺詔,誰知道呢?如果自身才能實
在不足以有好表現,那讓其他兄弟表現爛也是一種方式,因此可
能就會造成諸皇子之間的鬥爭更殘酷,說不定會有皇子會直接直
接發展勢力發展到皇帝想要弄死他,或者不得不立的地步,更狂
的直接逼宮,這誰知道呢?
畢竟在皇位面前,什麼制度都會玩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