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oslaa (萬變蛾)》之銘言:
: http://mmh.mc.ntu.edu.tw/document5_3_1.html
: : 1895年6月,「台灣病院」首創之初,只有內科及外科兩部。
: : 1897年3月,眼科部由內科分開獨立設部。
: : 1898年7月將原屬外科的產科、婦科再獨立設科為產婦人科,
: 其餘恕刪。
: 從上面的年表可知,十九世紀的臨床醫療本來就是不分科,
: 醫師需要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好吧,至少是粗通。
稍稍補充一下,不知為何前面的討論都以為醫師很早就分科了
我很喜歡的一部日本漫畫 醫界風雲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86%AB%E7%95%8C%E9%A2%A8%E9%9B%B2
其實就是畢業後的醫生去各科實習,他要在實習完以後才會決定自己是那一科
所以醫師在學習過程中,本來就是要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的
要內科外科抗癌甚至婦產科都要會
根據這篇文章
https://jiyulin.pixnet.net/blog/post/424904900
也有提到Resident就是分科的開始,的時間點大概是在醫學系畢業後一到兩年之
後,約莫是25-26歲。
至於100年前,這些機制其實沒有現代那麼先進
本篇作者moslaa 其實有舉出很好的例子了
版上不知有沒有很懂醫學史的大德可以來講講這塊
這比起沒事就自稱代表台灣人的邏輯的人的戰文要有趣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