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白目: eg. 侯安都
陳武帝死後,侯安都立臨川王陳蒨為帝,是為陳文帝,又率兵平定了王琳 (會稽)|
王琳,誅殺要求登基的武帝子衡陽王陳昌,先後進爵為清遠郡公、封侍中、
征北大將軍等。
自從平定王琳後,侯安都自恃功高過人,日漸驕傲,當時的文士褚玠、馬樞、陰鏗、
張正見、徐伯陽、劉刪、祖孫登等都成了他的賓客,動輒聚集千餘人;
其部不遵法度,侯安都卻給予庇護。
而且侯安都目中無人,甚至對文帝亦不敬。一次陪文帝飲酒,侯安都問文帝:「何如作
臨川王時?」文帝最初不回應,侯再三逼問,
文帝不得已說:「此雖天命,抑亦明公之力」[1]。文帝對此非常不滿。
天嘉三年周迪謀反時,朝臣商議派侯安都去平定,文帝卻另派吳明徹去討伐。
文帝從中書舍人蔡景歷口中得知稱侯安都要謀反。天嘉四年(563年)六月,
文帝以侯安都進江州刺史為由,將安都召進嘉德殿,隔離其部屬,當場逮捕侯安都,
宣布罪狀,次日賜死,享年44歲。
2. 被猜疑: 族繁不及被載。
3. 真的謀反: e.g. 韓信
※ 引述《stantheman (甜心寶貝)》之銘言:
: 中國歷朝各代開國後
: 都不乏皇帝大殺功臣的事例
: 但是這些開國功臣被殺到底是因為真的驕傲跋扈
: 不把皇帝跟王法當一回事
: 真的威脅到皇權穩定統治而被殺掉
: 還是皇帝自己心裡有鬼
: 怕這些開國功臣哪一天也跟他一樣起兵造反呢
: 但不管是哪一種情形
: 皇帝決定要開始殺功臣前一定有一些跡象可循
: 例如開始疏遠功臣
: 然後開始剋扣福利 甚至申飭功臣的一些跋扈的言行舉止
: 這時候功臣自己心裡總會有譜了吧
: 聰明點的就知道該收斂言行
: 再聰明點的就會上繳兵權與部分財富給朝廷
: 然後當一個安分守己忠君愛國的富翁
: 然而歷朝各代的開國功臣難道都沒有察覺到暴風雨前的烏雲密佈嗎
: 還是說皇帝早已經決定不管功臣多麼謙退恭順
: 我就是要把這些開國功臣通通殺掉呢?
: 開國功臣有白目到不知道皇帝想要對自己開刀而渾然不知嗎?
: 還是他們真的已經夠恭順了
: 只是被皇帝一直找碴抹黑呢?
: 皇帝殺功臣是功臣真的太跋扈白目
: 還是功臣被皇帝暗中找碴抹黑呢?
: 科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