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ioling613: 理想狀態還是要拿到潼關才好防守
在魏延傳的說法是這樣子的:
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于潼關,如韓信故事,
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歎恨己才用之不盡。
不過不知道為什麼大家都直接討論的是子午谷
而子午谷之策是出自於魏略(裴松之為三國誌註)
魏略曰:夏侯楙為安西將軍,鎮長安,亮於南鄭與羣下計議,延曰:「聞夏侯楙少,主壻
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
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長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橫門邸閣與
散民之穀足周食也。比東方相合聚,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谷來,必足以達。如此,則一
舉而咸陽以西可定矣。」
然後本傳的異道會於潼關就再也沒人鳥了
說個更題外話,魏延的結局同樣有兩個版本
一個是蜀傳 一個也是出自於魏略(裴松之也拿來作註)
魏略的說法就被當作傳言爾..........
很有趣的現象而已.
作者:
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
2020-06-17 09:06:00要怎麼異道會於潼關?地利又不在蜀漢手上
那段話來看比較像是如韓信經略河北那樣.以我的認知本傳比較像是魏延跟諸葛亮分兵北伐,最後在潼關會合如果要講明白,我的理解是跟諸葛入四川兵分三路一樣(?)
作者:
wz02022 (Jeter)
2020-06-17 10:20:00魏延想要分兵去打仗啦 阿孔明認為你小國分兵風險就是容易被各個擊破 所以拒絕 以少打多來看根本沒毛病阿
子午谷→路線 長安→目標 集合點→潼關改成長安之謀、潼關之謀,阿目標都還打下來怎麼集合?還沒所以講子午谷之謀是保守,目標還沒打下研究路過總可以吧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20-06-17 12:54:00所以有人認為《魏略》就是魏以外都是略的簡稱XD蜀北伐前 魏多次伐吳失利 導致外軍與州郡兵還在重建期 加上應認定蜀也尚未從夷陵回復過來 所以對蜀的"略無備預" 感覺還算合理?
作者:
CGT (Peter)
2020-06-19 23:42:00誰能預知孔明不分兵給魏延這件事能在千百年後一再引戰 XD
說個題外話,三國演義倒是支持魏延的子午谷策,難得吐槽諸葛一回的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20-06-20 00:18:00韓信:千錯萬錯 都是我開先河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