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昭王有疾,卜曰,河為祟,王弗祭,大夫請祭諸郊,王曰,三代命祀,祭不越望,
: 江漢沮章,楚之望也,禍福之至,不是過也,不穀雖不德,河非所獲罪也,遂弗祭
: ,孔子曰,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國也宜哉
想說已經有很多版本了。我雖然不專業,也說說想法。
要從這段可以推論出符合禮法,同意,
但要說尊重周天子,看不太出來,尤其是和當時楚王做的其他事擺在一起來看。
而且只是符合禮法,就能讓孔子說"知大道"了嗎?
再看之前討論過這段
: 晉襄公使人於周曰:「弊邑寡君寢疾,卜以守龜曰:『三塗為祟。』
: 弊邑寡君使下臣願藉途而祈福焉。」天子許之
雖說同一時代史料能找到的"某地/河名"為祟的案例就這麼少,
但是否可以推論,卜出自己國境(望)外的東西為祟的機率其實不低,
而且只要是這種情況周天子就可以行使權威,
那麼最早禮法這樣設定的意義就是在於彰顯諸侯權限比較低,
只有天子領有全天下,愛祭啥就祭啥。
如果從這脈絡來看,楚王卜出(黃)河為祟,卻不去問周天子能不能祭,
而是自己拍板決定不用祭,還說出不用祭的理由是河不在望內。
但他其實是借用禮法的規定,衍生出新的理論內容,
也就是認為自己的統治範圍內的鬼神,才能對應自己的德性,給出相應的懲罰。
他其實在搞的就是,用天子的高度處理宗教問題,
讓教權無法超出政權範圍運作。
當然這個僭越的部分比較屬於推論,
孔子稱讚的應該是一個壓制卜的解釋範圍,
並且只對自己境內負責的態度,
這個稱讚,和"非其鬼而祭之,諂也。"邏輯上應該有一定的關聯,
但要俱此反推回來河是否鬼,就比較牽強一點。
因為還有一個"淫祀無福"的說法。
~~~
反過來如果卜在境外山川作祟的案例是稀有情況,僅有以上兩個。
那或許就是讚許楚王不被卜所影響去超脫常例。
這個版本和"孔子家語"額外多給的評價比較對得上。
: 《夏書》曰:『維彼陶唐,率彼天常,在此冀方。今失其行,亂其紀綱,乃滅而亡。』
: 又曰:『允出玆在玆,由己率常可矣。』」
從現代觀點來看,
卜照理說不可能卜出一個規定範圍外的結果,
如果平常不會出現境外的可能,但這邊卻卜出境外結果,
或許是種試探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