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清法戰爭的史料,有兩個問題不解,想問版上大大們有沒有解答:
(1) 《法國海軍部電報》裡有大量法國海軍將領孤拔(Am嶮嶪 Courbet)和法國政府的電
報往來。在清法的滬尾(淡水)之戰時,日本和英國的偵查艦,也在滬尾外海的不斷發電
報回報情資。
我想問的問題是:這些海軍船艦當時是如何在發電報回去的?
台灣第一條海底電報電纜,是在1885年清法戰爭結束後隔兩年,於1887年劉銘傳才開始建
設的。
劉銘傳在1887年8月開始架設兩條海底電纜,一條從滬尾至福州川石島,另一條從台南安
平至澎湖馬公,在該年10月才竣工。
在此之前,劉銘傳在清法戰爭,與清帝國中英的聯絡都還是用最傳統的奏摺往來。
1871年的時候,英國、俄國及丹麥有敷設一條,從香港經上海租界再到日本長崎的海底電
纜。
1876年清法戰爭時,由於還沒有無線電電報的問世,英、日、法的海軍艦艇是不是以隨船
拖曳電纜的形式,連接上海租界的電報線路?還是是以通報艦(aviso )之類的小型艦跑
回上海從陸上發電報回去?
(2) 桐城派史家陳澹然:《清太子太保兵部尚書臺灣巡撫合肥劉壯肅公神道碑》記載:
「公嘗登基隆山,張遠鏡,東望慨然曰:『彼蔥鬱者,非日本三島耶?失今不圖,吾且為
彼虜乎』!及聞海軍罷,則頓足歎曰:『人方盜我,我乃自抉其藩,亡無日矣』!故卒歸
不出。」
我想問的是,這裡劉銘傳所看見的「日本三島」是哪三島?
會是日本八重山群島的主要三島:石垣島、西表島、與那國島嗎?
因為這裡說劉銘傳是登上基隆山東望,如果以基隆山東峰向東望去,基隆山海拔588公尺
,會被基隆火山群裡海拔738公尺的燦光寮山(菜公寮山)、海拔714公尺的半平山給擋住
視線,根本不可能看到八重山群島。
會不會他搞錯方位了,看到的只是基隆外海的北方三島:彭佳嶼、花瓶嶼、棉花嶼?
其他兩個島就不說了,但光是花瓶嶼的地貌要說是「蔥鬱」,就也太匪夷所思了。
花瓶嶼上面沒什麼植披,就是光禿禿的火山岩熔岩流地形,而且這裡船隻難以駛近靠岸、
人員難以攀爬登島,把這顆小小的荒島成為望洋興嘆的對象之一,這也太奇怪了。
我有考慮過這會不會是史家囫圇吞棗的結果:其實劉銘傳登上的是燦光寮山,不是基隆山
,只是因為基隆山太過有名,變成一概而論了。
但早在1815年,也就是嘉慶二十年,就已經在燦光寮設舖,作為傳遞官方文書的舖遞業務
點,史料上從嘉慶年間開始便有此地名。
更重要的問題在於,即便劉銘傳登上的是燦光寮山,向東眺並無遮蔽視線的高山,但是否
這樣就能用望遠鏡看到八重山群島呢?
以地球曲率計算,燦光寮山距離八重山群島最遠島嶼石垣島距離約500 km來計算:
對應弧A=500/(40075/2)≒0.025
H = R(1-cosA)
R = 地球半徑為6371 km
H = 6371(1-cos0.025) ≒ 1.990 km ≒ 1990 m
照理來說,即便在燦光寮山上也應該看不到石垣島,因為這個距離至少要在海拔1990公尺
的高山才能在不被地球曲面遮蔽的情況下看到石垣島,但燦光寮山海拔只有738公尺。
如果換做八重山群島內的與那國島,則是較有可能的,燦光寮山距離與那國島約265 km來
計算:
對應弧A=265/(40075/2)≒0.013
H = R(1-cosA)
R = 地球半徑為6371 km
H = 6371(1-cos0.013) ≒ 0.538 km ≒ 538 m
所以燦光寮山是看得到與那國島的,因為只要海拔538公尺便可,而燦光寮山海拔是738公
尺。
八重山群島當中的西表島,因為地球曲面的問題,也是看不到的,計算過程就不附了。
簡言之,在基隆火山群裡最高的燦光寮山上,所看到的日本島嶼,頂多只有與那國島,並
無法看到其他島嶼。
那麼,所謂劉銘傳看見的「日本三島」是哪三島呢?
我怎麼想,都覺得不管是北方三島或八重山三島,好像都不太合理。
就這兩個問題想請教版上大大們,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