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這個問題,可能就要回到影響中國歷史深遠的制度:「科舉」
首先,我們先來看日、韓、歐洲諸國為何很多「顯眼」文化保留在日常中,他們有甚麼共
通點?
我想到的是直到20世紀初,這些國家受到「貴族階級」的影響
韓國的「兩班」
日本的「武家」
歐洲的「爵士」
這些族群通常對傳統精緻文化(物質禮節)的保持和傳承都很注重,不會輕易丟棄和改變
而且到20世紀初期,儘管民主主義、自由主義已在全世界蔓延開來
但是貴族階級對於當地社會的影響力還是不容忽視,更不用說浪漫主義、民族主義文學的
興起,也對於這些文化保存和認同產生了某些正面的作用。
而在一些被殖民主義肆虐相當嚴重的地方(非洲、東南亞),就很難看見精緻文化被保留下
來,因為當地的貴族階級都被同化或是剷除了。
反觀中國社會,在唐宋以後,在科舉制度的影響下,仕紳階級取代了世家貴族
形成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氛圍
而仕紳階級致力於保存和傳承的文化,就是以儒家、道家為主的文化(文字、書畫)
而這樣的文化保留傳統也就被華人社會所持續傳承
不過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宗教」則為所有國家庶民文化保存的主力
可以說,沒有地方的宗教信仰活動,就不會有如此多元的庶民文化傳承下來
日本的神道、佛教祭典
歐洲的各地基督教聖人節日
華人地區的宮廟活動
所以真的不要再看不起或覺得那些傳統宗教活動很煩人,因為他們可是保存文化的重要功
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