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altlake (SaltLake)》之銘言:
: 所謂朱元璋是愛民的好皇帝,是體現在哪些具體的事蹟上面?
: 興修水利與治河? 各地修建義倉防災?
: 朱元璋分封自己孩子到各地當王並不小氣,而這些王也得靠百姓養。
: 到底哪些措施讓他顯得愛民?
手邊沒有參考書,憑印象寫一點心得。
朱元璋的野談很多,好壞都有。壞的方面就是形容他暴虐,例如強逼江南富民遷徙到
鳳陽、安徽就近看管。又說他憎恨江南的民眾在元朝末年依附死對頭張士誠,所以明朝對
江南課徵很重的田賦。
其實遷富民的目的是在填實人口,均衡開發。至於重賦的原因是由於江南的本來的田
租就高,後來田地收歸國有之後,直接以私租當徵稅基準,重賦就一直延續下去,跟朱元
璋沒啥關係。明朝中後期,言論與出版比較寬鬆,就有這些茶餘飯後的野談。
如果看朱元璋頒布的《大誥》、訓示後代的《寶訓》,倒是有不少體恤民眾的記載,
例如有一次朱元璋微服出巡,看到官吏欺負服勞役的農民,就直接命人把那個官吏殺了。
若是有官員怠忽職守、延誤救荒,被他知道了,必定對該官員處以重罰。此外,有官員進
貢珠寶,朱元璋擔心接受之後,日後會形成搜刮民間珍寶的歪風,所以嚴詞拒絕,強調要
過簡樸的生活。
善待民眾的具體措施,包括給予災荒地區的民眾減免稅糧、服勞役若干年。設立老人
院、藥局、義塚,照顧鰥寡孤獨,以及退役的軍人,官員如果沒照顧好,就要受罰。七十
歲以上的老人不用服勞役(其實要六十歲才退役),每年會舉辦一個酒宴,稱為鄉飲酒禮
,表揚本地的好人好事,年紀大且有德性的老人會被奉為嘉賓。
至於原文提到的興修水利、設立倉庫等,就不用特別說了。特別的是,朱元璋還陸續
推行戶口冊和土地冊,一方面是保護民眾的財產,其實也是方便他收稅,當時的戶口冊上
還有一段他的口語聖旨,大意是:「如今天下太平,大軍不出征了,大家把這份戶口冊據
實寫完了交出去,有欺瞞的就要抓去充軍。」數據收集好了以後,哪一年要輪到哪家服役
就清楚了。
可惜的是,這些制度在朱元璋死掉以後都變調了,例如在老人院接受賑濟的,大多是
官吏的親戚,還有的名冊上一堆八、九十,甚至上百歲的人,其實人早就死了,只是不更
新名冊,繼續浮報補助經費。鄉飲酒禮上的大賓,也變成一堆行賄入場,來吃酒席的無賴
之徒。
詳情可以參考陳梧桐的《朱元璋傳》(改版很多次,書名也改很多次),寫得比吳晗
好很多,因為吳晗專寫朱元璋壞的地方,張宏傑的《朱元璋》(舊名《大明王朝的七張面
孔》)也不錯,拙作《我要上京當官》也提到一些明初朱元璋趣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