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讀了劉維開跟蔣永敬關於國共內戰的書,還有關中的國共談判(這本我的評價並不高,但史料的梳理還是有一套的,可惜過於堆砌而欠缺解釋)而平津戰役的投降過程並沒有太大的著墨。
看了一下傅作義與平津會戰的維基條目,國府當時情況的確很危急沒錯(按照劉、蔣的說法是關外的失敗導致關內情況一起失控,再往前追一點可說是美國硬要老蔣去關外搞事為原因)。
那傅作義哪來的自信以為中共會不編遣他的部隊,甚至跟他分享政權?北平都讓出了,關外也幾乎大定,自然是贏者全拿。
後見之明來看,傅作義頂多是逃離戰犯改造的命運,而沒有得到自己最想拿到的利益(分享政權)。
有大大可以從外部原因梳理一下傅的思考脈絡?以及是何種狀況使他對中共有這種幻想?(部隊不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