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RichardIII (我沒謀殺我姪子!!!!!!!!!)
2021-02-17 16:54:40※ 引述《l81311i ()》之銘言:
: 我就知道會有人來拿經濟成長來辯護
: 再說一次
: 一個領導人把經濟搞好是他/她應盡的責任
: 蔣家讓台灣融入美國的經濟體系
: 因此創造了經濟奇蹟
: 頭號功勞要歸功於美國
: 第二號功勞要歸給勤奮的台灣人民
: 蔣家就算了吧
: 因為台灣經濟奇蹟就要台灣人感念蔣家
: 就跟因為鄧小平改革開放所以中國人要感念一樣荒謬
: 這些領導人的功勞只是"不亂搞"罷了
: 感念個屁
: ※ 引述《RichardIII (我沒謀殺我姪子!!!!!!!!!)》之銘言:
: : https://research.sinica.edu.tw/taiwan-economic-miracle-why/
: : 「台灣錢淹腳目」是一句知名俗語,用來形容到了 1980 年代台灣工業化已成果卓著,經
: : 濟飛升造就一代人的富足。當我們深入了解當時的背景,會發現 1949 年國民政府來台時
: : ,戰爭帶來的破壞猶存,社會通膨壓力尚在,最依賴的大陸市場因國府戰敗而消失,加上
: : 大量人口遷台帶來的糧食危機,經濟危機一觸即發。
: : 但在不久後,台灣持續數十年的經濟增長,一舉挺進亞洲四小龍之列,成為後進國家值得
: : 借鏡的案例,讓人不禁想問,這中間到底發生什麼事?
: : 長年研究台灣與東亞後進國家經濟發展的瞿宛文研究員,對此問題抱持濃厚的興趣,在她
: : 的《台灣戰後經濟發展的源起:後進發展的為何與如何》(中央研究院叢書)一書,與讀
: : 者分享累積十年的研究精華,揭開奇蹟成因!
: : 對於台灣戰後經濟崛起源由,目前主流的共識是「日治殖民遺產延續說」,這一派的支持
: : 者相信,日本殖民帶來的現代化改革,為台灣奠定基礎,是台灣戰後能輕鬆翻身、從殖民
: : 經濟成功轉為工業經濟的主因。
: : 瞿宛文則對這個答案提出質疑:「日本在台殖民的經濟影響是很複雜的,正面和負面影響
: : 都有。重點是它不會自然地帶來戰後發展。」
: : 為了解惑,瞿宛文多次到南韓與當地學者交流,因為同時期的南韓與台灣狀況十分相似,
: : 戰前也受日本統治,近年來也因反抗威權統治,而不願肯定早年政府推動經濟發展的成績
: : 。然而南韓學界對日殖遺產的影響已經歷多年辯論,正反兩派意見都有,反觀台灣卻幾乎
: : 一面倒地推崇日本殖民遺產。瞿宛文點出:「鮮少有後殖民國像台灣一樣,對殖民國讚不
: : 絕口。」
: : 瞿宛文在研究過程中讀到一篇哈佛漢學家威廉・科比的文章,他提到:「國民政府帶到台
: : 灣來最寶貴的資產,是一批有經濟規劃能力的人才。」
: : 被科比的觀點啟發,瞿宛文逐步進行台灣各產業的個案研究與歸納,從各個角度解碼戰後
: : 經濟崛起的原因,如柯南般抽絲剝繭,解構經濟奇蹟由來的全貌。
: : 台灣的特殊之處在於,在戰後有一群具備長期規劃能力,並以救國為己任的經建官員主導
: : 建設,發展輕重工業、進行土地改革,以長遠的思維推出產業政策,包括多項整合上下游
: : 部門的經濟政策。
: : 歷史上的知識菁英,往往是高度參與政治的,而台灣戰後初期,也有一群以實業救國的經
: : 建官員,發揮於大陸時期累積的政治經驗,帶領台灣邁向現代化,進而改善原本破敗的經
: : 濟狀況。
: : 在瞿宛文眼中,人們熟知的李國鼎、尹仲容等人不僅是推動經濟建設的前輩,也是一群以
: : 經世致用為職志的知識份子。他們承襲鴉片戰爭以降的士大夫精神,歷經日本侵華戰爭與
: : 國共內戰的危機後,救亡圖存的使命感強化他們追求現代化的決心,進而提升經濟與產業
: : 政策的品質。
: : 台灣在民主運動發展下,「自由市場論」與「反權威思潮」佔據社會主流意見,讓人們選
: : 擇忽視國民政府的作為。
: : 當市場正常運行時,政府或許不用插手,但回到台灣戰後初期的處境,社會百廢待舉,無
: : 論是美國的援助或日本殖民遺產,都無法讓台灣經濟自然地成長,若忽略政府作為,就無
: : 法解釋台灣經濟奇蹟。
: : 自由市場理論雖認為政府的干預越小越好,但很多事只有政府才能主導,像是幣制改革、
: : 土地改革、外匯與貿易改革等等,關乎改變社會經濟結構的議題,若不是政府透過政策推
: : 動根本不可能發生。高投資風險的新興產業,也有賴政府產業政策的推動。
: : 當然必須省思在國民政府威權統治下,發生過許多令人哀悼的衝突事件,但當時政府設定
: : 明確的現代化目標,推動經濟增長,成果值得正視。
: : 瞿宛文重新審視國民政府的經濟政策作為,並不是要給予安慰獎,或幫任何立場說話。而
: : 是站在科學客觀的角度,透過剖析經濟發展的「如何」與「為何」,希望在當今追求「速
: : 效」的執政時代中,提醒政府和人民意識到「好的經濟政策是不會憑空出現的」,經濟飛
: : 躍需要多種條件配合,加上長期規劃,並確立願景,才得以誕生。
: : 除了反國民黨威權統治的動機,人們鮮少探討國民政府對台灣經濟的貢獻,還有另一個「
: : 學術上」的理由。
: : 因為台灣經濟學界目前流行的研究方法,是延續歐美主流的經濟論點,而現行的經濟學理
: : 論,都是以西方幾百年的成熟市場為假設,對於戰後發展只有幾十年的後進國家而言,相
: : 當不適用。我們運用西方經濟理論時必須修正其對環境的基本假設,並改採後進發展的問
: : 題意識。
: : 在研究的過程中,瞿宛文逐漸體悟到,應該以「後進者視野」角度切入,從自身的歷史與
: : 經建發展擷取有用的經驗,引導台灣看見真實的自己,建立適用自身發展的經濟理論與政
: : 策。
: : 《台灣戰後經濟發展的源起:後進發展的為何與如何》一書不僅是經濟學書籍,其知識含
: : 量更橫跨歷史與社會科學。
: : 此書盼能傳遞的觀念是:唯有深刻了解台灣自身的成長路徑,才能從中發現最合宜的發展
: : 策略,我們都要對習以為常的理論提出適切質疑,用更多維度來理解世界,才不會人云亦
: : 云地被輿論迷惑。
: : ===============
: : 原來經濟增長速度全球第三名,增加22.8倍該被叫鬼父,請告訴我:鄧小平、佛朗哥
: : 、皮諾切特、朴正熙該被叫做甚麼?
: : 原來掃蕩企圖顛覆國家的敵人叫做迫害,很好,請到AIT要求美國關閉國土安全部
https://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3921
原來這政策與他無關,這也難怪啦,都有人說袁崇煥沒啥了不起,還不是靠洋
人大砲與堅固城牆,問題是你會用嗎?
https://art.archives.gov.tw/Theme.aspx?MenuID=874
1950年代,軍費占我國政府開支之半,且人口自然增加率高,農業若無法增產,將無賸餘
可供出口以賺取外匯。因此,政府決定先發展農業,再以農業培養工業。在土地改革成功
及農復會的推動下,糖、米、茶、香蕉等農產大量外銷,賺取可觀外匯。而後,政府再透
過「田賦徵實」、「肥料換穀」等政策,將農業所得移轉為發展工業的資金。
在此基礎上,政府採取提高關稅、限制進口、管制外匯等措施,並在美國援臺官員協
助,擬定經濟計畫,運用美援發展民營企業及進口替代工業,成功替代進口,有效節省外
匯,創造就業機會。
隨著臺灣經濟漸有起色,國內市場趨於飽和。惟其時適逢美、日等先進國家欲將勞力
密集產業外移的契機,政府遂改採較為自由的經貿政策,以求吸引外人投資,並鼓勵擴張
出口。例如,為吸引外資來臺,政府提出加工出口的構想,並於民國55年(1966)起,先後
設立高雄、楠梓、臺中三個加工出口區,以退稅及廉價勞力,吸引華僑及外商投資。1972
年,臺灣省政府提倡「客廳即工廠」,鼓勵家庭代工,擴大外銷,亦為一例。
於是,臺灣成為美、日兩國的加工基地,外資源源流入,加上油價低廉、越戰爆發等
因素的刺激,經濟開始「起飛」,成為開發中國家發展經濟的典範。
照你說,都是台灣人自己勤奮自己拚,原來緬甸人與菲律賓人是劣等人種,把自己國
家搞爛,不是軍政府與馬可仕的錯。
馬可仕就是亂搞阿 蔣家只是稍微不那麼亂搞罷了制定一個不離譜的政策 那也是蔣家應盡的責任 連經濟都搞不好 那蔣家還有臉當皇帝? 再說一次台灣經濟奇蹟第一要感謝美國爸爸 第二感謝台灣人民自己 皇帝跟他的走狗嗎就不必了你活在哪個時代阿? 一直拿古人胡亂類比? 越到近代 個人所能影響歷史走向的機率就越小 這幾乎是常識 蔣家那些天花亂墜的政策 不融入美國的經濟體系也運轉不起來 所以我說第一感謝美國爸爸 再來我也沒說兩蔣等同於馬可仕 但菲律
作者:
moslaa (萬變蛾)
2021-02-17 17:11:00又要戰了 戰起來 戰起來不過,說真的,可以聊點別的嗎
賓會誕生馬可仕這樣的人物那也是有跡可循 不是憑空冒出來
作者:
moslaa (萬變蛾)
2021-02-17 17:12:00一直圍繞兩蔣,對這個版不好啦所以我現在都很克制自己 嘻嘻
所以你怎麼不大聲說"蔣介石白色恐怖幹的好、殺得好" 說出來啊 我等你啊國土安全部搞白色恐怖喔 哈哈 我覺得我不需要跟你討論了我第一篇就說明白了 你們拿蔣介石保衛台灣、經濟奇蹟來說就只是用紅色恐怖來替白色恐怖猜脂抹粉 能讓你們現形 我浪費時間跟推文就值得了
作者:
RichardIII (我沒謀殺我姪子!!!!!!!!!)
2021-02-17 17:26:00你大概不知道CIA在全球搞一堆黑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