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racers (racer)
2021-09-01 13:49:48『附庸』
附庸是先秦時期一種特殊的政治實體。這裏有篇論文,對春秋時期附庸的基本特性及其來
龍去脈進行探討。
http://www.wujhss.whu.edu.cn/zsb/dqml/2017-10-14/6755.html
(論文PDF版可直接下載)
這篇論文認為附庸大致可從領地偏小、自有社稷君統、依附於某個大國以及無獨立出席諸侯間盟會的資格等四個方面加以把握;
附庸或者由屬邑置立,或者由諸侯蛻變而成,後來有的淪為屬邑,有的上升為諸侯,處於由屬邑到諸侯的中間狀態。
文章還對春秋時見諸記載的附庸國作了辨析,指出膝、薛等諸侯實際已淪為附庸。而許國南遷後成為楚人附庸的說法並不可信。
這篇論文總結『附庸』的幾個特點,鄉民可以將台灣對號入座,看看符合幾條:
一、領地褊小
二、自有社稷、君統
三、依附於某個諸侯國,附庸對所依附的國家有貢賦、勞役的義務。
四、無獨立資格出席諸侯國間盟會的資格
綜上所述,春秋時期的附庸具有與諸侯國大致相同的權力機構,然而地小力單,雖然大致可
自行處理內部事務,但在外部事務中則聽命於所依附的國家,不能平等參與國際交往,不是
國際社會的正式成員。
※ 引述《sdhws (sdhws)》之銘言:
: 一般來說,所謂的諸侯國是由中央分封
: 然後在自己封地,對內獨立自主,對外向中央稱臣
: 並依中央的需要提供物力及人力等資源的半獨立實體
: 如西周,或是中世紀的歐洲,幕府時代的大名皆屬之
: 但是還有另一種情況,就是一些原本存在的小國,向特定大國稱臣,並服從大國的指示
: 進而成為大國轄下的半獨立實體
: 例如夏朝及商朝時一些向中央稱臣的部落方國,英屬印度的土邦王公
: 明朝的西南土司,還有中美洲受阿茲特克控制的部落及城邦
: 他們算是某種諸侯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