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才看到一種觀點
https://youtu.be/C-0bvP_rvCI
認為「旗」袍會被人誤以為旗人服飾
所以應該正名為「祺」袍
稍微查了一下旗袍的起源
主要有兩種說法
一種是男式長袍說
主要是因為民初知識女青年追求性別平等
覺得女子也要跟男子一樣穿長袍
所以就模仿男式長袍
後來才慢慢演變成現在的旗袍
一種是短襖演變說
傳統漢人女性是穿上衣下裙
民初學生裝就是簡化過的傳統襖裙
https://i.imgur.com/KfgII66.jpg
然後再把裙子替換成長馬甲(長版無袖背心)
也就是裡面穿一件原本的短襖,外面穿長馬甲
https://i.imgur.com/Riik5N7.jpg
後來直接兩件合一,變成現在講的旗袍
https://i.imgur.com/guLbdlB.jpg
https://i.imgur.com/M6lSnOc.jpg
這兩種說法在民初的時候都有人主張
張愛玲《更衣記》有提到女生穿男生長袍
《良友》雜誌1940年150期則是提到短襖長馬甲
https://i.imgur.com/NQilF5f.jpg
兩種說法似乎都有理可據
大家認同這類說法嗎?
旗袍真的跟「旗」沒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