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sliverink (sliverink)
2022-10-23 17:30:35這個問題主要起源於平常在網路上看一些古代種田文的時候
常常看到作者設定的行政區劃為「村」→「鎮」→「縣」
比如主角一開始在某某村種田,定期去比較熱鬧的鎮上買賣,後來做生意做到縣府去
可是仔細想想不太對
這些對於村、鎮的認知是現代的思維
「鎮」的起源應該是偏向軍事功能?
比如六鎮、藩鎮等等
所以如果是古代偏向農業的普通鄉下,理論上不會有「鎮」?
那麼在縣以下的小型聚落會稱作什麼呢?
XX村、XX莊、XX鄉?
「鎮」又是什麼時候變成普遍的行政單位的?
希望有了解的板友釋疑
(雖然架空古代就是作者最大啦XD)
要看多古代 戰國的鄉很大西周主要稱為邑另外可以參考 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的說法 都不都跟是否有宗廟有關
作者:
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
2022-10-23 18:11:00里鄉→里,都鄉即縣治所在
鎮成為行政區是清朝開始行政區的鎮跟軍區的鎮是兩回事,一字可以多義,不要搞混
作者:
rockocean (大膽åˆæ°‘)
2022-10-23 20:53:00XX寮 XX屯之類的
作者:
zeumax (煙灰缸裡的魚)
2022-10-23 22:28:00徵稅行政區劃就鄉里鄰黨,這些小型行政區不見得上下從屬主要是早期行政組織也比較鬆散而這些等級甚至更小的小地名,通常就是依照地理位置的型態氣候狀況或誰居住來定名,通常遠離城外甚至也沒設官治理
作者:
aurora903 (aurora903)
2022-10-23 23:10:00縣以下的聚落通名,要分區域來看,江浙多為市鎮、華北多為集莊店鋪、東北多為屯、嶺南多為墟、四川多為場至於鄉鎮成為正式的區劃名稱,要追溯至庚子後新政頒布的城鎮鄉自治章程以五萬人為界,以上為鎮,以下為鄉
作者:
zeumax (煙灰缸裡的魚)
2022-10-24 22:03:00寨的字型拆開來,就是高腳屋樓。香港九龍城寨就一堆人居住擠在一棟大樓裡
因為古代除縣城有相關衙門或駐軍,縣城之外的村子或者大家族沒有保護,常受到匪患侵擾,故而聚集起來形成一個一個的寨子,甚至有些寨是大戶或大官私底下成立的當然這不是正規的編織...
作者:
baster (有什麼好期待?)
2022-10-30 02:39:00這地方活得下去自然開始發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