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有提過,若要討論袁崇煥的事蹟,探討整體的背景脈絡是首先應該注重的,
而〈詳解袁崇煥賣糧於蒙古〉這篇文章正好是一個明顯錯誤的例子,把關鍵因素
蒙古林丹汗忽略掉了,導致整篇文章觀念錯亂、不知所云。
後金於努爾哈赤時期就與蒙古林丹汗有所衝突,雙方兵戎相見的結果是後金獲勝,
一些夾在中間的蒙古部落與後金結盟,共抗林丹汗。在戰場上連續失利的林丹汗,
為了避敵鋒芒、增強實力,遂於1627年(明天啟七年、後金天聰元年)決定西遷
換塊地盤,並藉機吞併其他的蒙古部落。敖漢、奈曼、兀鲁特、喀喇沁等等諸部
戰力不足無法自保,必須尋求外援,否則大禍臨頭。
明朝與蒙古衝突了兩百多年,天啟年間在遼西仍不時出現糾紛、互相襲殺,明朝
雖然撥款撫賞加以攏絡,但是雙方很難有信任可言。此時明朝正忙著對抗後金,
在財政、軍事上都焦頭爛額,撫賞經常拖欠,更無法直接出兵聯合攻打林丹汗。
與此相對,後金不但戰力強盛,也積極地與投誠的蒙古諸部賞賜聯姻,在軍事、
政治上都促成雙方關係更加緊密。
1628年,喀喇沁部派出了代表前往瀋陽,於8月初與後金正式盟誓。後金於9月6日
出兵,與結盟的蒙古諸部共同會合,而喀喇沁部的束不的也率軍前來,聯軍攻打
林丹汗獲勝。於10月回程途中,後金與出兵的蒙古諸部再次討論雙方關係,蒙古
諸部同意歸順後金。因此,後金於隔年1629年3月派出重臣通知歸順的蒙古諸部,
申明出征軍令,可以說後金實質控制了喀喇沁部。
[圖]後金要求諸部按照軍令派兵出征,違者加以處罰,
「若往征明國,每固山大貝勒各一員、台吉各二員、精兵一百從征」。
https://i.imgur.com/EP5wAwp.png
出處: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三朝實錄》。
http://bit.ly/3DpJXVM
這是討論袁崇煥於1629年賣糧給束不的的背景脈絡,束不的於此時已經投誠後金,
卻又打著能夠探聽後金情報的名義,向明朝索取撫賞。崇禎皇帝原先反對,但在
袁崇煥與兵部的建議之下,同意讓袁崇煥酌情處理。然而,朝廷後來偵知束不的
勾結後金,正在囤積糧食、預備入侵,「奴孽以荒飢為名,假西夷市米高臺堡,
皆窖於猪首山而不運,種種叵測,無非欲因糧中國,則入犯之心,何嘗須臾忘」,
警告袁崇煥,兵部亦於6月中曾要求嚴禁,但袁崇煥仍繼續提供糧食給束不的。
6月14日,皇太極在瀋陽接見來朝的喀喇沁部;束不的於8月8日離開時,皇太極
賜宴厚賞。9月23日,皇太極派人通知歸順的蒙古諸部,出兵會師征明。
(補充束不的於己巳之役的表現)
[圖]己巳之役的進軍途中,皇太極於10月19日在束不的駐營。束不的(蘇布地)
從征協助攻克遵化,但是喀喇沁的軍紀不佳,因此皇太極讓他們先行返回。
稍後束不的又私自入邊,搶掠投降後金的漢人。束不的過世之後,皇太極
追念他為「最優之才」。
https://i.imgur.com/zk2WUpo.png
出處:《欽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傳》卷23,頁5。
http://bit.ly/3Y9tVXX
[圖]皇太極於隔年先行返回瀋陽,在回程途中,束不的(蘇布迪)於2月20日
設宴迎接皇太極。
https://i.imgur.com/ZjENmRY.png
出處:《內閣藏本滿文老檔》,頁529。